參觀幼稚園被罵出來( 請家有情緒障礙的孩子家長來討論)

polly的mama
polly的mama 2014-01-22 22:45:39 #111F
 

110F+11111

我沒有特別關心去了解蒙式幼兒園

只是為了跟學校孩子們講名人故事介紹蒙特梭利女士....特別去看蒙特梭利女士的傳記

我找到的童書裡紀載蒙特梭利女士創辦蒙特梭利教育的初衷是這樣沒錯

 

賈媽
賈媽 2014-01-23 02:47:29 #112F
 

關於蒙氏的優點我有看到一個好的. (提出分享一下看法).

他們會依小孩程度分不同教法.

當我們去試上時, 看到四歲班有個女生已經會寫幾頁長的文章. 所以當大家分組操作教具時. 她在一旁做一棟大的房子(利用一個書桌). 依她寫的故事製作出立體玩具.

其他孩子操作的教具, 有的比較淺(簡單,像摸字母片). 有的比較深(做1-100教具) 

所以蒙氏教法對發展遲緩跟資優的孩子都有利(資優的孩子有時放在傳統班, 因為教的太簡單而搗蛋或不想聽). 這兩種程度的孩子若放在傳統統一教材的教學環境發展就沒那麼理想.

 

不過就是像大家說的, 領導的師長是最重要的. 不同老師有不同個性跟想法. 理念再好. 執行的人才是關鍵.

我愛夜來香
我愛夜來香 2014-01-23 06:50:44 #113F
 

從我兒子上學的這一年多,很明顯的就是受到老師特別關愛的小孩總是有特別待遇,老師會放比較多的心在他們喜歡的小孩身上

我家兒子表現普普,只有惹事的時候被老師告知還有通知要帶回家

他的乖張頑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還好老天有眷顧,讓他交到一個超級好朋友,好到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麻吉

還有好友的媽媽並沒有因為我兒子的行為問題就拒絕他的小孩跟我們來往

這中間我們也學到很多,我兒子跟我

目前的經驗是讓我覺得小小孩去學校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得到老師的關注跟有沒有合得來的好朋友

可能上小學後我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ll0moon11
ll0moon11 2014-01-23 08:18:14 #114F
 

不知道版媽住哪個縣市?

特殊教育法規定小班就可以入公幼的學前特教班,

師資與人力配置是兩位特教老師帶8位學生。

在您的小朋友適應漸趨穩定後可以安排融合時間到普通班活動。

狀況良好就可以重新安置到普通班。

漸進式的在特教協助下適應團體生活。

如果您不是一定要念蒙式園所,學前特教是比較適當的選擇。

有進一步需要詢問可以私信給我。

Sharon馬麻
Sharon馬麻 2014-01-23 09:39:27 #115F
 

謝謝逸群媽及賈媽的提醒。  

我對蒙式教育以及高功能自閉/自閉的認識,真的是非常主觀(所以並不客觀)。

我只是單純就「他們需要多一些的語言與社交刺激」來說,相較於其他教學法,蒙式的「教具操作」時段,對語言的鼓勵似乎少了些。  

 

蒙式教育的初始,的確是針對"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不過,所謂「mentally disabled」涵蓋的range可以很大。

在20世紀初葉,我相信:成功教育成功的指標,應該是以「生活自理」為主(譬如穿衣穿鞋灑掃庭院)。「社交」與「孩童的情緒」在那個時空背景與教育對象,應該不是那麼被注重吧。

因為他們注重的都是硬體教具啊,比較抽象的大概就是「生活紀律的養成」。

 

蒙式的「語言教具」也是有的,我想到的大概是「沙字板」與「三段卡」。

前者是練習寫字,後者是的根源是認知(有點指物命名的味道)。

 

而人們對高功能自閉/自閉的認識,應該蒙式教育誕生後70~80年以後的事情了(維基百科說是1980年) 。即便這樣,自閉孩子的range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譬如台大醫生柯文哲先生,據說就是高功能,這個range就拉得有夠高)。 

到了21世紀,人們應該會認為:除了「生活自理」,「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吧。

 

實際上,當今的蒙式幼稚園都會納入唱歌跳舞戶外運動講故事等等環節(孩童的的普世教材)。

除此之外,我還聽過「蒙特梭利英文」~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就跟「蒙特梭利嬰兒按摩」一樣有趣,充滿在地特色與時代感!無論如何,我相信這些課程對高功能/自閉孩童一定有幫助。

 

如果對照中文與英文的維基百科,蒙特梭利的歷史有這麼一段(這裡是指一般兒童哦):  

中文維基:1907年1月6日蒙特梭利在羅馬勞工區San Lorenzo成立兒童之家,給那些來自社會上弱勢家庭的兒童。這個時期她的一個重要經歷是她對一個三歲小女孩的觀察。這個女孩完全沉浸在自己玩圓頂帽的世界,用最強烈的分散注意也不被影響。蒙特梭利從對這個女孩集中注意力的行為的觀察,歸納出「注意力的兩極化」,其中的實驗性研究對她日後的研究貢獻很大。

 

英文維基:In 1906 Montessori was invited to oversee the care and education of a group of children of working parents in a new apartment building for low-income families in the San Lorenzo district in Rome. Montessori was interested in applying her work and methods to mentally normal children, and she accepted. 

 

在維基英文版裡,並沒有提到這個小女孩的例子。不過她真的還挺有名的,常被視為蒙式教育裡很成功的一個典範,就是:蒙式孩子可以多麼專心地學習啊!  

我只是單純這樣想:如果一般孩童在蒙式教育下可以如此專注,自閉與高功能的孩子會不會更加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呢?更加專注對他們來說是好的嗎?  

 

無論如何,因材施教才是王道啊。

也只有自己的媽媽,才能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我是真的很佩服逸群媽,為孩子這般認真思考,不斷地叩門尋找。

也要祝福您,相信您過人的毅力與努力,一定能為孩子找到最合適的學校!  

 

(原作者於 2014-01-23 09:46:38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14-01-23 09:49:01 重新編輯過)

小怡
小怡 2014-01-23 11:16:13 #116F
 

其實我覺得

這老闆就是想賺錢這樣而已

現在有很多光鮮亮麗的幼稚園  把硬體設備都弄得很好

確連最基本愛小孩的心都沒有....

媽媽可以多找找看 和園長多聊一聊 看園長的理念 以及在旁邊觀察老師和學生的互動

我覺得 只要園長 和老師有愛心 也不用管甚麼 蒙特梭利拉 雙語阿 這些

小孩子這階段要的 是對他們真心的老師 唯有如此 才有可能好好教小孩

不然 說老實話 他才不管你 有交學費就好了

 

越走越穩
逸群媽 2014-01-23 11:46:14 #117F
 

Sharon馬麻

非常感謝妳一直關注這版,給我這麼多關於蒙式的資訊。如果一剛開始有妳這兩篇文章,我想我就不會在這邊寫那麼多給人討論了。

其實妳說的和那間幼稚園說的大致差不多,但是我根本不擔心我兒子專注學習方面的事情,雖然他一直是比同年齡遲緩,但是我和幾個老師園長談過,我們認為那是睡眠影響他的智力發展,因為他很少睡覺,超愛玩。

這部分只要漸漸改善,他的理解力就會更好,而且表達更好,尤其是這一個月,突然像被電到一樣,突然懂很多事情,跟他講一次他就馬上理解,馬上去做,無理取鬧的部分幾乎很少很少出現,至於跟人相處的部分,我認為是尚未接觸團體生活,所以一直活在誤解和被誤解當中,也不斷衝撞,這部分才是我最希望他去接觸的。

那天我跟園長討論這部分,但是園長認為孩子在中班小班年紀是不須要學習人際互動,那是大班的事情。

我對於這說法是非常驚訝,所以我一直要跟他討論這部分,但或許像妳說的,早期蒙式比較少關注這一部分,所以那位園長著墨也比較少,而且他一直誤會我很怕自己的小孩會來這被欺負,然後不給我發言機會就一直講他對現今教育的看法等等......

我女兒小時候沒有這些困擾,因為她智力發育真的超前,九個月就會開始跟大人很流暢的對話,現在小學三年級已經在學國中一年級的數學了,都是發自她內心強烈的學習意願,很自然前進的,因為她本質上是學習企圖心非常旺盛的孩子,但是也非常會玩,點子超多,我一直是擔心老師覺得她太皮揍她。

很幸運的,遇到的幼稚園沒有貼她標籤,而且她是五歲半才去念書,語言理解力已經相當好,和老師同學的應對自然是沒有要人擔心的地方。

兒子就是發育遲緩,再加上對聽覺觸覺都極為敏感,活力比姐姐多更多,脾氣比姐姐更剛烈,又因為理解慢,所以這過程中是比帶女兒辛苦很多很多。但是我發現兒子在思路上的邏輯性不輸姊姊,而且他觀察力極為敏銳,就是跟語言的表達連結得不是很好,所以我才會在他三歲開始找幼稚園,也才會去接觸到蒙式,看能不能漸進式刺激他。

不過看完妳們的討論,再加上我自己對兒子的了解,我想我應該不會再去看蒙式學校。

這兩天我又去看了兩間學校,我覺得步調慢、靜、空間寬敞、以靜態遊戲活動為主並且搭配戶外的休閒時間,還有不要把重點放在智識課程,才是最適合我兒子的,其餘的就只能看老師是不是可以「因材施教」「順其自然」了。

最近因為我要參加兩間學校的期末迎新年的活動,也要趕快決定哪一間學校要註冊了,所以暫時不會上來繼續討論了,先謝謝妳們。

越走越穩
逸群媽 2014-01-23 11:49:19 #118F
 

ll0moon11

謝謝妳,我們這一星期會確定園所,日後有須要我會私訊給妳。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