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盼留一半名額給指考...高中師給蔡總統四千字長信

PT想放假
文 mum 2019-05-03 14:36:01 #71F
 

正在會考倒數準備的九年級剛好是108課綱的第一批制度實驗者,
若不清楚招聯會的把戲,情況會比今年更慘烈

首先小高一就要預設..未來可能上大學的管道(要14y小孩超齡選擇)

走繁星(不到20%)…..要刻苦自勵,堅忍不拔拼二年的校排率(PR),可能要找普普學校蹲。

 拼指考(25%)…..傳統升學型學校或私中為主,以台清交成政為目標。哎,最好看一下今年的招生簡章,名額夠不夠拼。尤其二類清交科系剩不到一雙手。

 順潮流以申請入學(58%),那就是下面的公式

(X)+(P)→X<50%,P>50%   X為基本學力測驗

綜合學習表現(P):學生學習歷程(P1)+ 校系自辦甄試項目(P2)。

 所以要申請入學,那得惦惦學校有提供符合你興趣又多元精采的校必選修課程,讓你的學習歷程檔案,足以給未來大學端審核。

官方講的非常多元理想,也高瞻遠囑的在雲端上引領教育現場。
但實際點,家長就得反思..重點在那?
學校開的出來這些精采又多元的選修課嗎?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用?

 公認大台北地區教育資源是最豐富的,連台北市107的高中選修課都得跨校聯盟(二組),才開的成。其他本來就缺人缺錢缺資源的地區怎麼開?

還有如何知道各校開設特色課程內容? 高中博覽會根本是嘉年華Party,問學校特色課程,現場學生說不知道要問老師。而老師說,等五月上官網看。

 最重要的學習歷程檔案問題真不少,大家好像還在喬?

P1 和 P2 的比例為何? 這也還要看大學端臉色?
學習歷程檔案,大學端怎麼評分使用,也要看大學端作業。

其中更detail 的還有…(1)學習歷程資料評分輔助系統 (2) 校務研究資料分析

這二項系統對考生的影響是什麼?  為什麼會參考學校排名?

重考生或社會人士沒有學習歷程,以後怎麼申請?

招聯會可不可以說清楚? 不要心思都在如何搶學生。

 

水瓶女兒的爸
18歲女兒的爸 2019-05-04 02:54:32 #72F
 

女兒今晚跟我說: 建x今年應屆考上台大醫的應該是學測11位+繁星1位(我之前寫的10位是錯的)

其中6位是數資班而且都在同一班, 另外6位分散在普通班, 科學班沒有人考上

 

以校名來說, 建x有比其他各區的一中好這麼多嗎? 感覺不成比例

所以二階面試以校名, 校排, 特殊班來錄取學生的傳聞, 好像也不是全都適用

匿名
追求卓越之後 2019-05-04 03:40:32 #73F
 

二階面試以校名, 校排, 特殊班來錄取學生的傳聞, 好像也不是全都適用

~~~~~

加減有用啦!不過以台大醫科的學測個人申請錄取條件,學測能力20%大家都一樣(皆滿級分),口試的部份40%,幾乎每個學校都有教戰手冊,而最主要的決戰點是化學+生物的筆試成績(40%)。建中得天獨厚的是,歷屆的學長都會留下當年的考題,傳給學弟們…

匿名
這一段超有感 2019-05-04 10:02:10 #74F
 

https://www.edtung.com/TopNews/NewsContent.aspx?type=5&no=12011

以台大醫為例是不正確的,台大醫本來就堅持指考比例, 甄試二階也含筆試。

 

匿名
這一段超有感 2019-05-04 10:08:02 #75F
 

https://www.edtung.com/TopNews/NewsContent.aspx?type=5&no=14170

今年有應屆哈佛, 掃新聞的時候看到。

竹中數資班。

yashi88
yashi88 2019-05-04 11:00:53 #76F
 

108課綱的第一批制度實驗者

mark 

匿名
2019-05-04 11:13:11 #77F
 

108新課綱白老鼠 !

今年要上高一, 對於學習歷程很茫然,從小跟著學校安排的課程進度,家長並沒有多餘心力給孩子另作探索與安排

本來想按傳統方式,等高一給孩子繼續探索,高二再決定類組 ,現在.....!!!!

學習歷程內容最近有做功課,但怕輸在起跑點, 因為目標在頂大,對手都不弱,家長社經地位高的孩子,家長多有從小在體制外另外栽培的社會經濟實力,而我們只是跟著學校課程一路上來,等到知道我家是108課綱第一屆,覺得我們第一關就輸了

 

高一開始就要每學期上傳學習歷程, 含成績,這樣的設計, 對於志在頂大熱門科系(就業市場很現實, 我們只是平民百姓)的學生, 許多家長從小給孩子的課外探索與學習,難道對孩子在高一就知道學習歷程方向, 選組選科系沒有幫助?

而我們, 一路只跟著學校課程走,從小學到國中, 沒有另作安排,這樣有辦法在孩子一上高中就決定自己將來的科系?

我覺得這個學習歷程從高一就上傳的設計,根本是要孩子從上高一就必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不想輸在起跑點,家長從幼兒時期, 就必須在義務教育外, 另外給孩子探索和學習。因為這屆上高一孩子,如果在過去一路只跟著學校學習,在過去9年的舊課綱學習中,並沒有辦法學到未來的很多科系方向, 但是她一上高一就要決定自己的科系類組大方向, 不然你在學習歷程的第一關就輸了 。

不教而殺謂之虐!!

倫倫媽
倫倫媽 2019-05-07 19:34:06 #78F
 

@ 其實正好相反。一路沒補習的小孩,反而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長期在補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只會知道有教才要唸,有考才要背。永遠找不到自己的興趣。

倫倫媽
倫倫媽 2019-05-07 19:34:09 #79F
 

@ 其實正好相反。一路沒補習的小孩,反而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長期在補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只會知道有教才要唸,有考才要背。永遠找不到自己的興趣。

倫倫媽
倫倫媽 2019-05-07 21:04:17 #80F
 

@緣爸

呼應你。15級分的設計,應該 就是希望學生們不要為了分數斤斤計較,而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其他的長處、自己的特色,創造一個自己與其他類似成績同學不一樣的獨特自我。

專長過度相似的同學,踏出校門,在產業上成為競爭的對象,而非更有特色、不可取代的個體。

大多數醫學系的二階考試面試佔70%, 顯示者教授們想要挑出符合自己喜歡的特質的學生,而不是要在 通過一階的學生中,再去用成績篩選出高下。 面試成績也是幾位教授一起打,再平均出來的,所以,有小數點是正常的。

此顯示, 除了台大以外的大學,大部份都認為 成績不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因為高中的學習跟大學的學習方式是截然不同, 不認同高中成績好,大學成績必然會好。

我的結論是,不能用30年前自己唸高中的 方式教育孩子, 因為他們是活在數位資訊知識經濟時代下,而非過去的工業2.0世代, 例如,過去我們只能用手寫,必須練習字寫得端正、美觀。但現在的孩子用語音輸入法,就可以達成大部分的記錄了!

無意中聽見一個高中學生說 ,建中校長的發言好像是,如果沒有告訴評分的方式,那麼高中老師並不知道如何教育學生。這句話的反面思考意思就是,高中教育只是為了讓孩子考進頂尖大學中的熱門科系,而非讓孩子們學會去思辨學習方法,發現自己的長處、自己的性向、學會欣賞知識 ,所以我們的義務教育應該還是失敗的。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