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個怪物⋯」近3成兒少對特殊兒有偏見,「反歧視教育」從父母做起!

因疾病而長年倚坐輪椅的雪莉,曾因言語霸凌與歧視感到極大困擾,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著,反正在大家眼裡我就是個怪物⋯⋯」直到高中老師開啟她與同學互動的機會,也遇到了願意理解、無私付出的朋友們,人生才因為他們的陪伴變得更加美好。

「反正我是個怪物⋯」近3成兒少對特殊兒有偏見,「反歧視教育」從父母做起!_img_1

常常在新聞上看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看電影、買餐點時等引發爭議,家扶基金會呼籲社會大眾提升對特殊需求兒少的關注,應從關懷心理健康開始做起,更強調每一位孩子都應在免於暴力與鼓勵參與的環境中成長。

常見對特殊兒少偏見行為

透過最新公佈的《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發現,一般兒少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兒少近3成有負面觀感,有20.8%認為特殊需求兒少會造成別人困擾、甚至感到麻煩,也有17.8%表示感到會害怕相處,更有近半數不想與其同組活動。在對待特殊兒少的態度和行為上,超過9成更是受到家長教育所影響,顯示歧視仍經常發生在特殊需求兒少的生活和校園之中。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團體生活很容易形成一種排除異己的思維與風氣,特殊需求兒少因外顯行為容易被議論與排擠,產生負面自我認定與慣性自我否定,不利其心理健康。」事實上,孩子也察覺到社會對特殊需求兒少普遍存在歧視。

反歧視教育 家長首當其衝

調查數據顯示,每4位就有1位孩子,客觀上認為特殊需求兒少受到排擠行為,包括:

◆ 被取難聽外號
◆ 被欺負霸凌
◆ 刻意不想靠近
◆ 會在背後指指點點

該調查也觀察到,當家長越認同孩子與特殊需求兒少往來、交友,兒少的態度與行為也就越友善。由於社會認知不足對特殊需求兒少所產生的人際阻礙,對童齡的孩子而言其實會害怕接觸、也難以反轉這樣的狀態,而家庭教育正是孩子最早接觸、影響最深的環節,這代表家長的身教引導更不容忽視。

家扶基金會呼籲家長應主動幫助特殊需求兒少融入社會,引導他們如何讓別人認識自己、表達需求。也可以配合學校師長,共同因應兒少理解力的差異、強化適齡融合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特殊需求兒少,以及如何與其相處等等,期待「特殊不再是特殊」的共融環境。

共融相處 家扶籲4大方向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呼籲,消除歧視需從理解、尊重、接納逐步做起,這項調查透過兒少視角看到,家長、學校、社會對待特殊需求兒少的態度與行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建議可以做好以下方向:
1. 引導認識:學校落實共融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知
2. 友善尊重:社會大眾親切溫和互動,不用異樣眼光看待,共創友善環境
3. 接納培育:家長以身作則,態度接納並示範合宜應對
4. 鼓勵接觸:兒少破除迷思,鼓勵與特殊需求兒少相處、交友

他更提醒,民眾若懷疑或發現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等問題,可善用反霸凌專線1953、及撥打保護專線113求助,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可盡快救援陷入生命危機中的兒少。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