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出了什麼事?一個數理教師的真心話"

青
2012-01-20 15:55:56 #
 
我的小孩讀過一所走主題教學路線的幼稚園. 我和該校的老師還保有深厚的友誼. 但我的孩子或許因自閉的障礙, 讓我看到號稱 “靈活教學” 背後的問題. 那時有長達一兩個月的主題是 “公園”. 除了有靜態和公園有關的繪本講故事(語文), 小孩經常要步行到附近多個社區公園實地觀察探訪 (運動自然). 他們要記錄每個公園的設施 (做成圖表, 比較, 這是數學). 還要訪談公園管理員, 行前得討論問題的設計 (語文, 社會). 最後要畫出心目中的公園 (美術), 再透過 “競圖” 票選出哪個公園是最棒的 (設計, 民主, 數學). 對於得獎的公園, 要實地在幼稚園內搭建布景 (美勞, 合作). 我的孩子在那段時間, 完全無法參與, 我看到他在班級變成遊魂. 想在家幫他預習複習, 但一提到公園兩字他就抓狂. 而且自信心潰堤, 覺得自己很爛, 遷怒到自己的名字. 後來帶到台北接受心理師治療. 好不容易主題從 “公園” 換到 “動物” (結合原本的興趣) 心理師的輔導也產生效果, 慢慢地回魂. 我固然是以自己孩子的經驗對幼稚園階段的跨領域教學效果有所保留, 即使是幼兒階段成功的從類似活動得到啟發者, 我還是認為中小學分科師資的基礎教育很重要, 跨領域可以靠教材統整. (當某個觀念需要另一學門的知識幫忙, 可以在課程編排順序上互相搭配. 像是講科學某定理, 國文課可以有這個科學家介紹, 或是科普文章的背景知識. 數學裡講對稱, 可以請美勞老師引導做帶有對稱的作品. 但我猜以孩子的角度, 要在小學階段從數學裡看到美學, 恐怕很難. 就算老師有此感受, 也不見得能傳遞給孩子) 市子提到跨學科的研究我倒是很有興趣. “跨領域” 和 “在某領域做應用的研究” 其實是不一樣的. 我知道國科會的傑出獎, 留有名額給跨領域的. 我想計畫補助也有, 而且經費可能相當不少. 我猜主要參與者的資歷應都蠻顯赫, 邏輯是本業做好才有資格談跨領域吧. 所不了解的是審核標準, 我想是也應該蠻嚴格吧. 至於新學科的產生, 又是一個類似但未必相同的議題.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 地球科學屬於新教材. (原作者於 2012-01-20 16:06:38 重新編輯過)
青
2012-01-20 17:34:01 #
 
我自己是個自編教材的老師, 而且教材年年都有更新. 但非常坦白說, 我的樂趣在編教材與上台講課, 改作業交給助教, 改考卷則是和助教一起改, 我只看錯的如何扣分. 所以我的精力無法分到注意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當然大學老師教學只是部分責任, 評量我們績效的主要在研究. 想說的是用現成教材其實未必不好, 如果老師可以花心力在學生的反應上. 我家小孩幼稚園老師花很多時間做教案, 真的只能顧到最會參與的那些人 (互動最好的). 我昨天才聊到幼稚園老師挑戰多壓力大工時長但待遇偏低, 是很不合理的.
青
2012-01-21 15:49:44 #
 
先談自己對國小教育的看法。 我的意見,還是教師在基礎科目的專業度。 問題的根源,來自同一位教師得負責屬性極為不同的科目, 而非老師沒有熱忱或是不夠努力。 再提一點自己在美國就讀研究所的經驗。 我們學校的修課常是跨學院的, 所以我曾在數學、生物、工程、經濟、財務不同學系修課。 是學生得負責理解該課老師與其它主修同學的思維, 而不是老師主動為跨領域的學生調整。 我們學校有嚴格的入學標準,但相對簡單的資格考。 修課組合彈性,一旦選了課就要硬著頭皮到外系用該系標準修完。 學生論文若是跨領域,則修課與論文委員一定有該領域專家。 (原作者於 2012-01-21 15:50:46 重新編輯過)
青
2012-01-22 08:24:01 #
 
我們單位每年會分到支援半學期學院碩士專班課程。 我自己多半會認領一次三小時授課,為的是高額鐘點費。 學生多是中小學在職老師,目的也是功利性。 我想真正為授業或求知,會希望更統整的課程,而非拼盤的表象。 若以在職進修目的,聽課的中小學老師已有基礎,可自行挑選有益的訊息。 但把這樣的課做為啟蒙訓練,恐怕不宜。 以上發言是陳述經驗,今年我放棄這份外快機會。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投票趣

母親節最想聽到孩子跟你說哪句話?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