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誰家兩歲的小孩會有叛逆期~~

小米媽 2
小米媽 2 2010-01-28 01:38:27 版主 8234

我家小米剛滿兩歲,居然就給我出現叛逆期

最近只要不合他的意,就在地上當*多額滾*

問他什麼都說"不要"

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時候真的忍不住修理他

他就淚汪汪的說"媽媽ㄒㄧㄡˋ"

唉~~

我已經拿他沒辦法

有沒有媽咪可以救救我

教教我辦法ㄚ

於2010-01-28 02:23:11 補充發言
唉~~剛剛連說夢話都在說我不要~~ 真是的
於2010-01-28 07:46:12 補充發言
感謝這麼多媽咪提供辦法(尤其是臭臭的媽) 白天是婆婆帶所以...... 晚上我就盡量試試看摟 謝謝大家
c8 c8
jade 2010-01-28 01:50:08 #1F
 

以前對付老大的叛逆期最常使用"轉移注意法"

不論是帶離開現場或是給他不同的有趣的東西

有時還要外加媽咪帶動唱彩衣娛子

如果真的發生需要管教的事件

只好"罰站"

這招對我家老大超有用

而且我跟爸比輪流擺臉,讓他知道"代誌大條了!"

再大一點等他上學以後

如果跟他說不乖就去住老師家

他都"剉~"的要命!

ps:給孩子是非題,他一定說不要

直接給他選擇題,要A或B?(當然答案不論A或B都是媽咪設計好的)

(原作者於 2010-01-28 01:53:16 重新編輯過)

小豆荳的媽咪
小豆荳的媽咪 2010-01-28 02:03:28 #2F
 

我家也正面臨阿~~~2.3歲是小孩第一次的叛逆期(尤其是會說"不要"或"no"之後)*_*

李爸&李媽
李爸&李媽 2010-01-28 02:03:41 #3F
 

宭宭2歲5個月,現在弟弟小豫3個月,

從接小豫回家的第一天開始,宭宭出現了嚴重的退化現象,

"多額滾"就算了,原本訓練好的大小便和刷牙,突然不會了,一天最多換10件褲子,

說什麼都唱反調,假裝聽不懂,

後來我發現他這樣做是因為怕我們忘記他,

對他,我採用溝通的方式,慢慢說,多抱抱,他找我們的時候先陪他,但是在地上滾這件事我不妥協,滾,我就不理他,

慢慢的他知道爸媽還是很重視他,情況才比較好些.

總之~~媽媽要很有耐心,

切記~~小孩正在探你的底限,正在學習培養"自我意識",

嗎媽要更辛苦囉!

妤彤之家
想太多 2010-01-28 02:04:09 #4F
 

不用2歲八

現在我家mm1歲半

就會跑去旁邊趴在地下哭喔

現在的我火氣都很大

塏麻
塏麻 2010-01-28 02:06:16 #5F
 

兩歲的小孩自我意識開始上升

我家塏塏也剛滿兩歲

要他照著指令做,通常得到的都是連聲的「不要…不要…不要…」

不過我覺得口頭警告似乎對他沒有什麼用

到是認同樓上jade的作法

用其他的方法轉移他「不要」的想法

例如請他收玩具,他通常是當耳聾的繼續玩他的

通常我都會先動手開始收玩具,然後一邊說

「哇!車車想睡覺耶~但是他都被亂丟在地上,好可憐,它在哭了」

塏塏會停下他正在做的事情,在一邊觀察

然後他就會過來幫忙收拾,百試不厭耶~

其實對小小人兒發脾氣或是修理他

真的不太有效果,到頭來反而自己難過的要死

「叛逆期」是小孩成長的必經過程

教養兩歲小人兒的我,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要求和作法

才能雙贏~

(以上個人想法,提供小米媽參考嚕 ^^")

(原作者於 2010-01-28 02:07:04 重新編輯過)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0-01-28 02:08:27 #6F
 

去買書來看比較快 信誼 我的二歲小孩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0-01-28 02:08:55 #7F
 

應對寶寶第一個反抗期

文 / 沈蔚穎  專家 / 陸蓓蓓 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兒童心理專家

1歲的時候還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忽然一夜之間小傢夥老是對你說“不”,和你作對,同樣一個小孩子爲什麽突然會從小天使變成小惡魔呢?

反抗是寶寶心理發展的正常階段

專家解釋說,小天使變成小惡魔不是沒有原因的。2~3歲的寶寶正在經歷心理上的一個特殊階段,心理學上稱爲“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長中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兒童自我意識迅速成長的表現,兒童一般從2歲開始進入“第一反抗期”,4歲左右達到高峰。寶寶一天天長大,隨著他活動能力的增强,認識能力也再不斷提升,小腦袋瓜裏的知識變得越來越豐富,孩子心理發生急劇的變化,孩子的獨立性日益顯露。他們不斷地觀察、模仿大人,什麽事都想自己做。如他們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自己拿筷子吃飯等。隨著獨立性的增長,他們産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總是不願意讓別人說他們一點不好。如果成人這個時候還用老眼光去看待反抗期的孩子,要求孩子,必然引起他們的種種反抗行爲。所以小孩子一到這一時期媽媽們就會發現,本來溫順聽話的小寶貝,變得不聽話了。

反抗表明你家的寶寶長大了

面對寶寶老是對你說“不”你其實不用那麽緊張,應該恭喜你,這恰恰表明你家的寶貝長大了。寶寶的反抗是與自我的成長同步出現的一種自然表現,是他成長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這一時期,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們想自己來做事情的願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强烈,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系鞋帶都想要自己一個人來完成,所以這個時候會常常拒絕媽媽的幫助,動不動就說“不”。但是寶寶的年紀畢竟還小,在良好的願望和行爲能力之間還是有一些差异,比如他正在試著用積木搭一個樓,可是老也搭不好,如果這時大人插手,他可能會因爲大人的“好心”幫忙而變得急躁起來,或乾脆一把將積木推倒,讓大人覺得不可理喻。

聰明媽媽4應對策略

方法1、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你在寶寶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不要太惱,也不要和孩子鬧對立,聰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當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時候,他自然會回過頭來向他聰明的媽媽求教,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了,引導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之後,你可以誇誇孩子能幹,這時候孩子自主能力不僅會高漲,他同時也明白適當的時候請媽媽幫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傢夥自己的意願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還是玩游戲都想獨自完成,對此家長要有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對你的幫助說“不”,那就尊重小傢夥自己意願,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堅持你的原則

面對反抗期的小寶寶,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傢夥的意願,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則性也不能喪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傢夥講好,不買東西,可是一路過玩具店,他就走不動了,非要你給他買一個自動小汽車。這時候你可不能心軟,給他講明道理,幷將他及時帶走。幾次之後,小傢夥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鬧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還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轉移注意力

處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瞭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情讓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揚他能幹,另外分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面對寶寶的反抗期的錯誤態度

錯誤1、以粗暴對待粗暴

這種態度最可怕,你如果認爲孩子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麽不聽話,不明就理以粗暴對待粗暴,這樣很容易傷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漸失去學習成長的熱情。另外你的這種粗暴的態度還會影響與孩子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依賴和安全感。

錯誤2、放任和溺愛

雖然不能用粗暴對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愛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要吃那個”這樣的物質要求時,你就必須認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總是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讓你覺得更加頭痛。

錯誤3、限制孩子的發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你不能因此包辦代替,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0-01-28 02:09:19 #8F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

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

發展特徵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做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1.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這是他一生對光線、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有時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對於孩子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發展特徵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0-01-28 02:11:03 #9F
 

二歲的孩子應有的表現及父母的態度 2008-12-03 Page:1/1

二歲的孩子處於自立期

任何事都想自己學習~所以父母要學習放手

三項重要關鍵~運動.語言.簡單技能

每天散步.儘可能讓二歲孩子每天去散步

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想多運動~所以要讓他們滿足內心需求

除了平地走.還可以走獨木橋.上下樓梯.雙腿併攏跳上.下台階

在坡道上將球滾下來.讓孩子去追球

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在多次練習.孩子就可預測球的方向

以最短距離追到球

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

二歲至二歲半會出現語言爆炸期

所以絕不可對孩子童言童語~這會導致語言障礙

儘可能以大人說話方式與孩子交談

語言遊戲是最愉快的遊戲~

如~房間裡有啥是紅色的東西?

哪些東西以"大"開頭?

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

由媽媽唸給他聽

只要孩子願意~一天5~10本皆可

二歲兒想知道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對因果關係很有興趣

如~手去摸電暖爐.要跟他說~手會燙到~所以不能摸

讀繪本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詩集

不必翻譯詩集的意思~只要反覆唸給孩子聽

睡前一定也要唸唸繪本

應該讓孩子在這時期對文字感到興趣

當孩子認字後.會改變頭腦的構造

到處都有文字~可以不時的唸給他聽

先將孩子的名字寫好貼在牆上~每天唸給他聽

二歲兒有強烈欲求~想處裡自己週遭事物

當二歲半至三歲這段期間更加強烈

認同欲求並加以協助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

洗手.穿鞋.綁鞋帶.扣釦子會花很多時間~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

剛開始父母花較多時間教導.以後就可高枕無憂

盡可能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完成後

要盡情的稱讚~不要在孩子面前重作.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二歲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

幫他先分類好~在教導他如何放回去

久了就會自己放了

如果養成一次只玩一種玩具的好習慣~整理工作會比較輕鬆

可用命令方式

滿2歲可以讓孩子學習拿筷子

玩黏土~以範本要求他做出來

玩積木~疊高高或是橫向發展.或和媽媽做一樣的.

及自由創作

組合的房子車子.拼圖之類的

拿豆子分色或迴紋針~以訓練手指能力

二歲兒的第一反抗期

會持續4-6個月~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反彈

這是他們想要自己動手做.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如果只是訓斥.就無法協助孩子度過"可怕二歲"時期

雖然了解孩子想法~不要搶先為他說出

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父母可以告訴他規則.使他懂事

當孩子在做什麼~不要過度插手.應一旁靜靜觀察

如果能在此時期培養孩子高度的語言.處事技能.

就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可怕的二歲兒

不要一直對孩子說不可以

2歲兒的幼兒處於天才期.是建立能力基礎的階段.

如果不加以訓練.無法掌握優秀能力~

所以應該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

世界國旗.車子種類.車站名稱.論語.詩集.三字經.

這時期所吸收的知識將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

排10個盒子~將東西放3個中~讓孩子猜

排10個東西~~看一分鐘.藏其中一個~讓孩子猜

觀察力~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東西?

去公園~看螞蟻.收集樹葉.看看小動物~

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同場所

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讓孩子他火車.公車.飛機.捷運.去海邊.果園

盡可能讓孩子有豐富體驗

2歲適合學習外語~這時期他們對音感非常準確

是語言天才~你教啥他就會啥

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

越是有耐心重覆教導越能培養孩子高度才能

--------------------------------------------------------------------------------------------------

寶寶到了2~4歲,他們的大腦發育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使得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許多道理了。家長可以通過小故事、兒歌來向寶寶宣傳獨自睡覺對身心發育的種種好處;通過心理暗示,激發寶寶潛在的獨立意識,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敢於挑戰自我,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心理上產生自己睡的願望。

   還可以帶寶寶到小朋友家串門,爸爸媽媽有意識地當著寶寶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並做出驚喜的樣子說:“你真行!一個人睡一張床,像個大孩子了!”

   隨後帶著寶寶一起參觀小主人的床,誇小床柔軟、漂亮、乾淨、整潔。這時候,寶寶會因羡慕而產生“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床”的願望,並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也長大了的樣子,此時,父母則可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單獨睡一張小床。

  

[循序漸進 逐漸適應]

  

  讓寶寶忽然自己睡小床,甚至獨自睡在一個小房間,的確會令寶寶一下子難以接受,難以適應。所以應該採取必要的步驟,循序漸進,讓寶寶逐漸適應獨自睡覺。

  大床入睡,小床清醒。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把小床放在大床的一側,讓寶寶先睡在大床,哄寶寶入睡,等寶寶睡著後再把寶寶單獨放到小床上。

  清晨寶寶醒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並以愉快的情緒感染、鼓勵寶寶:“寶寶真了不起,睡自己的小床,寶寶長大了!”這樣既保護了寶寶的安全依戀,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失落,還增強了寶寶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

  先分床後分房。接下來就應該訓練寶寶在小床獨自入睡了。爸爸媽媽要在小床邊給寶寶充分的愛撫,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爸爸媽媽可以在白天加大寶寶的活動量,晚上避免激烈興奮的刺激,從而使寶寶產生睡意;同時還可引導寶寶聽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

  切忌睡前接觸恐怖的資訊和刺激,以免造成寶寶心理上的恐嚇,從而不利於入睡。在寶寶可以順利地獨立入睡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與孩子分房而睡了。

  分房不分心。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使它成為溫馨別致、充滿童趣的“童話小屋”。牆上貼一些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小床可以設計成汽車、小船等形象,周圍掛上卡通小動物、帶有悅耳聲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貼畫等做裝飾,再把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他小動物是他的好朋友,會陪他一起睡覺。

  這樣,寶寶的恐懼感就會漸漸消失,轉而喜歡這個環境。爸爸媽媽要在寶寶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讓寶寶感到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房間,但是他們的心沒有分開,爸爸媽媽始終是關心他呵護他的,並沒有不喜歡他、拋棄他。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248878&op=dt&lno=0&no=7921450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2112252&bid=20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0-01-28 02:11:39 #10F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

http://blog.baby-kids.com.tw/trackback.php?id=3238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520777&bid=20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