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一直跟別人比較,只會養大「自尊心」;想讓孩子愛自己、肯定自己 ,就要接納他並協助擴大優點

健康教育課堂上,我談到了精神健康,就問學生們最不想聽到父母說什麼。全班票選出的第一名,就是不喜歡被拿來跟朋友比較成績、外表、個性、還有品行。「我媽都說別人家的小孩會念書又聽話,我什麼都不會,每次都忽視我」、「去學鋼琴,爸媽就拿鋼琴彈最好的人跟我比;去補數學,爸媽就會拿數學最好的人跟我比,所以我什麼才藝都不想學,也不想去補習。」同學們彼此分享的話語,都在表達了各自心中的不滿。

一直跟別人比較,只會養大「自尊心」;想讓孩子愛自己、肯定自己 ,就要接納他並協助擴大優點_img_1

父母無心脫口而出的這些話,都是在煽動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競爭。其實不只是父母,有時候連旁人也很喜歡拿孩子們來比較。

我有一個朋友,他周圍的人總是只稱讚他姐姐長得很漂亮,所以他對自己的外貌非常自卑;一個在美國住很久的表弟也跟我說,有時遇到不太熟的人也會對他的長相、身材說長道短,讓他很不舒服。某次,先生參加完同學會回來之後對我說:「誰誰誰的太太很漂亮、人很好,又很會賺錢。」我就回了他一句:「那你去他們家住好了。」沒有人喜歡被拿來比較,孩子也是,我覺得「比較」真的會讓人很受傷。

一直跟別人比較,只會養大「自尊心」

東亞日報中有個專欄叫做〈打造富翁老爸〉,筆者是Say No老師。內容提到人之所以會變得不幸,就是因為我們有比較的心理。「比較心理」就是不去追求生活的幸福,而是藉由跟別人比較來期待自己更幸福。適度的比較可以提升競爭力,也能激勵孩子。不過,一直被拿來跟表現優異的人比較,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差勁又討人厭;反過來說,如果不斷拿孩子跟表現不好的人比較,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卻很難期待孩子能有更好的發展,這也算是一種不幸。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家裡沒有年紀相仿的人,就需要幫他找同年齡的孩子來比較,才有競爭效果刺激他向上。然而,長期這樣培養下來的並不是自尊感,而是自尊心。最後孩子就會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去做也沒有用……,我沒有資格被愛,只是個失敗者。」然後把更多的精力用來否定自己。

很多人會把自尊心和自尊感的概念搞混,其實這兩個詞並不相同。「自尊」這兩個字一樣是指相信自己是值得被尊重、有價值的存在,不過「自尊心」是從跟他人的競爭中滿足自己被尊重的渴望,而「自尊感」則是肯定自我、接受自己本來模樣的正面力量。自尊心會在贏別人時變得更強,不過一旦失敗就會崩塌;相反地,自尊感則是對自己有確實的信任和信心,不會隨著外力的影響動搖或改變。

如果說期待被別人尊重、被社會接納的感覺是自尊心,那麼自我肯定、懂得珍惜並愛自己的心就是自尊感。也就是說,讓孩子跟年紀相近的同儕比較「誰朋友很多、誰會運動、誰比較聽話、誰會念書、誰長得好看……,」等等,這樣的比較過程激發的是孩子的「自尊心」,雖然表面上看來好像是會尊重自己,不過因為是由別人來決定自己的價值,所以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感到不安、覺得無法滿足,最後導致無法相信自己。

有研究結果顯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跟自己比較,完整接受了父母的愛與精誠,因此自我肯定的程度也會比較高,不需要透過跟別人比較這種方式來愛自己。我的孩子就是這樣,他高中一年級時在學校做了自尊感測驗,結果分數比班上的第一名還高,這也推翻了一般人覺得「成績好,自尊感就高」的想法。

父母懂得愛自己,孩子也才會懂

認為自己做得很好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種對能力的判斷,不過自尊感則是對自我價值的信心。心理學家東尼.漢弗萊(Tony Humphreys)在《家庭的心理學》(Leaving the Nest: What Families are All About)這本書裡提到:「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而父母個人的自尊感程度會決定每個家庭成員身心以及在社會上的幸福程度。自尊感處於中間偏低的父母,也會將相似程度的自尊感傳染給孩子。」

父母的想法和言語相當重要,甚至可以說「父母是影響孩子的最大變數。」一開始父母都是抱著正向的態度,但如果緊迫盯人地一一指責孩子說話和行動的問題點,孩子就會失去自尊感。當父母拋開否定的態度,積極地給予包容時,孩子的自尊感就能越來越穩固。

自尊感不僅會被父母影響,同時也會受到許多周遭環境的影響,一般取決於爸爸媽媽在孩子一~六歲時用什麼方式教養孩子。通常幼兒期的自尊感是最高的,因為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較;到了國小就會開始慢慢下降,等上了國中就會降到最低。這不單是父母的關係,也因為身旁的環境會一直拿他們跟同儕做比較。

我回想自己國小的時候,低年級課堂上老師會讓每位同學發表想法或作品,到了高年級就只會讓功課好的學生發表而已。光是這點就能知道,孩子在這環境下一定會感受到自卑。

接納並愛孩子本來的樣子吧

心理學家喬爾和秀珍(Joel & soojin)發現,人會透過三個問題確認自己的存在並形成自尊感。

第一個問題是:「我在這世界上擁有什麼價值?」這問題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當孩子從爸爸媽媽身上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毫無保留地愛護時,思考就會變得積極正向。

朋友J小時候只有考一百分或達到父母要求時才會被肯定,否則就會被忽略,所以在面對爸媽時他總是感到辛苦。雖然他成績很好,不過他總是扛著一定要做好的龐大壓力,因為他覺得自己失敗就會得不到愛,所以他都只是一味地配合父母、情人、同事,這樣的生活讓他完全沒有自尊感。假如孩子缺點再怎麼多,爸媽都願意無條件接納並諒解,那麼即使孩子踏入社會也不會跟別人比較,而是會懂得認定自己的價值。

第二個問題是:「我擁有多少能力?」我們應該要知道人本身就很有能力,也能變得很有能力。智皓在運動會時參加了跳舞比賽,過程中因為僵硬的肢體動作承受了很多壓力。我跟他說,就算是有能力的人也要真心喜歡並反覆練習到最後才能成功;而且人本來就不需要做好所有事情。哪怕只有一件事,只要把那件事做好,就能擁有自信。

第三個問題是:「我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要肯定並接受自己的身體樣貌。外貌也會對自尊感帶來龐大的影響。「童顏熱潮」、「男生也要化妝的時代」等,這些關鍵字反映出時下的人有多麼在意外表,想藉此證明自己的價值。還有人因為怕胖就不斷減肥,甚至一吃東西就催吐。

在智皓念國中時,有一陣子很流行一件韓幣五十~六十萬(約台幣一萬六千元)的冬天外套,是當時的流行指標,甚至有傳言說沒有那件外套就會被霸凌。剛好在國小畢業時幫他買的外套已經穿舊了,我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幫他買那件傳說中的外套。不過他卻跟我說:「我討厭跟所有人穿得一模一樣,而且那也不是我喜歡的樣子。」然後繼續穿他原本那件羽絨衣。

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外表能被其他人認定,如果缺乏自尊感,就算體重正常也會拿自己跟更瘦的人比較,然後否定自己。特別是獨生子女跟父母相處的時間長,所以會受到父母的價值觀更多影響。我常對我的孩子說,總是保持開朗、擴大自己的優點,而且積極正向的人才是真正美麗的人。頭腦真的聰明,看起來才會聰明,同樣的道理,當人了解並發覺自己身上所擁有的魅力時才會散發出光彩。

在孩子能對上面那三個問題做出肯定的回答之前,父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引導角色。孩子是從愛他的媽媽肚子裡誕生,被父母細心呵護、被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貴存在,光是這點就很有價值。不管孩子有什麼能力、什麼外表,如果大人都接納他原本的樣子,找出優點並認定他的價值,孩子也會相信自己並成為有高度自尊感的人。

本文節錄自: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一個孩子剛剛好」的分齡教養法,用專注的愛,為孩子內建獨立自律、自主思考的強韌軟實力!
一直跟別人比較,只會養大「自尊心」;想讓孩子愛自己、肯定自己 ,就要接納他並協助擴大優點_img_2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