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孩子越被禁止、指責,反而可能激發他們的反叛心理,從禁止到引導,培養孩子正向行為

當你告訴孩子「不要想象一隻白熊」時,他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很可能就是一隻白熊。同理,當我們不斷強調孩子「不要做」某事時,他們反而會更加好奇,甚至想要嘗試這些被禁止的行為。

孩子越被禁止、指責,反而可能激發他們的反叛心理,從禁止到引導,培養孩子正向行為_img_1

在最近發生的校園新聞事件中,我發現老師在試圖維持課堂秩序時,可能會不斷地提醒孩子們「不要講話」、「不要亂跑」或「不要乾擾秩序」。這種指示方式,雖出於好意,卻可能無意中強化了孩子想要進行這些被禁止的行為。這不僅讓孩子感到被過度指責,而且還可能激發他們的反叛心理,進一步提醒他們這些可以進行的行為。

這種現象可以通過「白熊效應」來解釋,即當我們試圖不去想某事時,我們反而會更加強烈地想到它。比如,當你告訴孩子「不要想象一隻白熊」時,他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很可能就是一隻白熊。同理,當我們不斷強調孩子「不要做」某事時,他們反而會更加好奇,甚至想要嘗試這些被禁止的行為。

從正向教養的角度來看,關鍵在於引導而非禁止。當我們對孩子說「不要說話」時,我們沒有給出他們在當下可以選擇做的事情,這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和受限。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提供具體的建議,如「你可以拿書出來看」,我們就為孩子創建了一個積極的選擇,幫助他們理解在特定情境下應當如何行動。

教育孩子沒有捷徑也沒有一套固定的標準程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學習和反應方式也各不相同。

當父母來尋求如何與孩子溝通和引導的方法時,我經常建議他們先自我反思,將自己置於孩子的位置,想像如果是他們,希望被怎樣對待。這樣的角度轉換有助於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並採取更加有效和富有同理心的溝通方法。這不僅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還能在孩子的心中培養出積極行為的種子,逐漸引導他們成長為有責任感和自控能力的人。

作者簡介

張旭鎧(阿鎧老師)

適健復健科診所行政副院長、卓越百能諮詢中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顧問

FB:https://www.facebook.com/ak.child
部落格:akai.org.t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