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新聞] 當有一天台大不發畢業證書


105學年的升高中會考缺乏鑑別度,加上缺乏學理根據的級距劃分 (若50題中錯1題、也就是2%的差距,在基北區可能造成0%、不影響級分,也可能往下掉14%、一級分,往後掉數個學校),比起聯考更加斤斤計較,在容錯率甚低的情形下,考的是 "你不會什麼" 、而不是 "你會什麼" 的能力。

 

aka green 22

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 當有一天台大不發畢業證書

 

薛承泰(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學測於今年一月舉行,個人申請分發作業也告一段落,超過一半高三生已有了大學可念,而另外近四成學生須繼續拚指考。一個教室兩樣情,同樣是一個學期卻判若兩個世界。

 

 

另一方面,在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號稱免試就近升學,仍看到廿七萬學子參加了會考,並盼望能拿五A進名校。更不用說,還有五十五所學校參加了特招,為了六千七百個名額,競賽還沒完!看起來,國三下學期也幾乎是用來做升學的準備。

 

 

為了升學,國高中教學幾乎損失了六分之一的時間;真不敢相信,這是台灣教改廿年的成果?升學制度始終影響著教學內容,如今更剝奪了學習的時間!

 

 

聯考於十四年前走入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考試領導教學導致教育的僵化!如果從民國四十三年起算,聯考走過近半個世紀,僵化的教育「荼毒」了數百萬的學子,而他們曾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也是近年來當家作主帶領台灣面對世界的那群人。這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其實,聯考的出現,不是基於什麼偉大的教育理念,純是反映出教育資源稀少;尤其面對龐大戰後嬰兒潮,一年四十萬孩童擠入小學,考初中職,拚高中職,最後擠進大學的人數,到了七○年代也不過占五分之一!

 

 

在那艱困的年代,許多家庭為了生活,孩童必須擔負家務工作,甚至投入生產活動;反而因此,學校許多未教的,卻能在家庭與社會中親身體驗,學生長大後並沒有因教學僵化成為生活的白痴,也沒有因為威權體制而失去批判的能力!這正說明著,學校的功能,並非受限於課本的內容與老師的教學,而是扮演著人與環境間的學習平台;學生的學習,也只有部分受到學校的影響,家庭與環境的刺激才是難以磨滅!

 

 

八○年代之後,台灣教育資源已充沛許多,聯考菁英取才的功能式微,同時社會接受西方現代化的洗禮,多元、自主與人本,成為了教育的新圖騰,而增加升學機會即成為實踐這些理念的基礎工程;令人不解的是,當年既強調以人為本,卻忽略以人為主體的教育發展,於是,只經過十餘年的擴張,即導致了今天的高教危機!

 

 

此外,升學方式也歷經多次改革,一試定終身改變為多元入學,聯考的分數主義也被「級分制」與「ABC等第」所取代。學生壓力是否減輕?筆者不知,但看到更多的家長投入了孩子的升學戰場!

 

 

造成此現象,是因為崇高的改革理念被繁瑣的技術面所遮蔽。也因此,使得學生無法獨立走完升學之路,家長只好共赴學難,而補習班適時伸出援手,為學生們打造「適性揚才」的範本!更重要地,一旦家庭因素抬頭,教育反成為階級複製的推手!

 

 

其實,競爭並帶些壓力,並非壞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帶領社會走向卓越;然而,競爭若只為了文憑,而當文憑在就業市場中失去其重要性時,只不過是做為學校的明星貼紙,貼在門楣上的對聯。

 

 

從孩童走向青年,終於大學畢業!當驪歌聲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將帽穗撥向左側的那一剎那,眼睛前方出現「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台大校訓)八個字!前人的遺訓,究竟是禮堂中的點綴,還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有一天台大不發畢業證書」時,或許就是最好的驗證!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748905-%E8%96%9B%E6%89%BF%E6%B3%B0%EF%BC%8F%E7%95%B6%E6%9C%89%E4%B8%80%E5%A4%A9%E5%8F%B0%E5%A4%A7%E4%B8%8D%E7%99%BC%E7%95%A2%E6%A5%AD%E8%AD%89%E6%9B%B8

 

(原作者於 2016-06-08 14:20:46 重新編輯過)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8 21:45:11 #
 

我想作者想表達的是特招並沒有完全結束,比如南一中南女的600個特招名額。

 

作者說 " 競爭若只為了文憑,而當文憑在就業市場中失去其重要性時,只不過是做為學校的明星貼紙,貼在門楣上的對聯。"

 

如果教育不是為了文憑,或許才能夠看出這個教育終究有沒有成功。我們的二十年教改是不是一場大夢未醒。

 

(原作者於 2016-06-08 21:46:46 重新編輯過)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8 22:25:12 #
 

我更怕看到整篇論證完整、推理無懈可擊,但毫無血肉情感的廢文。

 

關於英文寫作的範本,康乃爾小書是首選,猜想您是稱職的英文老師應該不陌生。

 

或許那本書對於您而言也過於典雅軟性?

 

 

(原作者於 2016-06-08 22:29:34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16-06-08 22:31:04 重新編輯過)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8 23:00:19 #
 

The Elements of Style


作者是William Strunk, Jr.,我偏好E. B. White的企鵝書店插畫版。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38801728814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8 23:23:22 #
 

邏輯是行文的基本要件,但某種意義上,語言本身就是 "不合邏輯的",這點容我不便與您討論。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讀物理學家薛丁格關於色彩的筆記 (年代久遠,出處已忘)。

 

喜好或厭惡這篇文字,我想是立場不同,不用邏輯作為託詞會是比較誠實的說法。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00:55:46 #
 

每一代大概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天性。

端午節快樂。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01:46:33 #
 

當然是要合乎邏輯, 語言沒有邏輯? 那當然是否定的. 凡事一定有她的邏輯, 尤其這樣的文章更需要邏輯通順才能將理念完整傳達. 至於抒情文那不是沒邏輯, 更非可以不知所云, 頂多大量使用修辭, 修辭本身不需要經過科學驗證, 比方樹沒有頭髮但我可以寫樹的頭髮, 不代表可以張冠李戴混淆邏輯. 這篇文章充其量就是想寫以下兩句: 如今社會高學歷保證不了太多. 適性發展強調品德方為上策. 因為沒法講出有效的佐證, 而這兩句話大家又看太多了, 所以只好學某些網站下殺人標題, 甚麼台大不發證書. 真有這麼一天, 社會結構也不是你現在能推測出來的, 你現在推測看看也不過就是本科幻小說, 我就不相信有多少人, 能利害到準確推斷三十年後的今天? 能找出方向就算很先進了. 讓我們來賭賭看, 台大還是會發畢業證書的, 就看這張畢業證書會不會當壁紙而已. 也說不定會改成電子憑證之類的. 世界改變台大也會前進轉型, 不然現在是要賭本國最好大學會徹底垮掉的意思嗎?

JeanJean發表於2016-06-09 01:29:54

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有一天所有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都開放出來,甚至連討論、測驗、評分都開放參與,教育資源是不是會變得不再有限、不用爭奪,這些關於教育的問題會消失嗎。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11:00:04 #
 

請教2F的媽咪 您說南一中女中有600個特招名額是真的嗎?這樣的名額很多耶!  

小樺華發表於2016-06-09 09:14:33

 

 

台南一中「數理科學教育班」招收320人;台南女中的「國際人文科學班」80人和「理工醫學班」200人,共280人。


台南一中僅採數學1科;台南女中採計英、數2科。

 

source:

http://iservice.ltn.com.tw/2016/specials/cap/news.php?rno=1&type=breakingnews&no=1711151

 

 

 

特招名額多是有原因的,以下引用一位台南同學的105會考感想:

 


--------------------------quote-------------------------


台南考生抱怨文,純發洩,無興趣可無視。



我是應屆台南考生 考取4A++ 1A+ 五級分,


我真的很羨慕台北考生。


我的分數 到了台北 積點34.8分 準建中生,


但在台南 卻被老師約談可能上不了台南一中。


怎麼一回事?南一中的分數什麼時候比建中高了?


原來 是因為我的體適能只取得了9分。


但因有比賽紀錄1.5分補上 所以加總仍是100分


可是 一中免試才368個名額 誰能保證會不會有368個100分的男生呢?


我們數學老師以比例估算 約有700~800位5A的男生。


同分怎麼辦?超額比序足足有12項。


(一)總積分


(二)志願序


(三)國中教育會考總積分


(四)多元學習表現總積分


(五)體適能


(六)社團參與


(七)寫作測驗


(八)獎勵紀錄


(九)服務學習


(十)競賽成績


(十一)幹部任期


(十二)會考加註標示


你沒看錯 會考加註標示竟是最後一項。


而既然都100分 代表前4項大家都會一樣,


然後,第一個比的就是體適能了。


我的體育也不差 不過有輕微氣喘症。


當初跑1600m 我盡力了 全力去跑,


賽前練了多少個禮拜。


跑出來 只差1秒 就可以再取得一個金牌!


這1秒也很冤枉 當初我是站在起跑線的最後端 至少多跑了5m。


我真的很羨慕台北考生,


不用體適能、不用當5個學期的幹部、不用拿27隻嘉獎。


台南有特招沒錯,可是這特招,外縣市也可以報,不知道會有多少高雄的考生來報,而且只採取數學科,偏偏我數學科是最不擅長的。


--------------------------unquote-------------------------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36370659727299/?fref=ts

 

(原作者於 2016-06-09 11:03:35 重新編輯過)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11:35:29 #
 

奇怪……我挺欣賞這篇作者的文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八○年代之後,台灣教育資源已充沛許多,聯考菁英取才的功能式微,同時社會接受西方現代化的洗禮,多元、自主與人本,成為了教育的新圖騰,而增加升學機會即成為實踐這些理念的基礎工程;令人不解的是,當年既強調以人為本,卻忽略以人為主體的教育發展,於是,只經過十餘年的擴張,即導致了今天的高教危機!」 這段文章特別指出教改方向錯誤的主因: 強調以人為本,增加升學機會的教改理念,促成廣設大學的教育謬思。這是因為當年主事者沒有社會生態的概念,不熟稔生物學,以致不懂生態能量金字塔的「十分之一法則」,九成以上的大學升學率破壞教育生態,以生產力為本的技職人口驟降,高職畢業生從過去9成就業率至今僅存2成,多數人接受高等教育以致大學文憑貶值。   作者提出「當有一天台大不發畢業證書」的問題,事實上在幾所世界頂尖學府已在進行,國內頂大也開始有學分認證。 高等教育逐漸轉型為開放課程MOOCs後,將來就業趨勢恐怕以基礎和專業學科認證做標準,就像目前就業市場的證照制度,而有沒有畢業證書也無所謂了~      

Jessy發表於2016-06-09 09:09:56

 

蠻意外您會用這種務實的生態金字塔觀點來看問題的真正癥結。

 

這也是政客不能說的秘密,一方面利用適性作為口號,但社會分工自然形成階層,於是打破階層的口號自然成了各方的吸票工具。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13:36:37 #
 

二十年前多少可以預測人口趨勢. 但太遠的問題影響不了決策. 這位教授, 2003 年就有一篇數據與立論清晰的文章. http://huang.cc.ntu.edu.tw/pdf/CCB3417.pdf 不知道是報社編輯把文章改得斷續模糊, 還是作者本人選擇不把話講清楚.  

青發表於2016-06-09 12:36:41

 

這篇13年前的文章現在讀來怵目驚心

 

不只政治人要負責,恐怕背後的教育文官、學僚、學商結構體才是真正的推手。

 

摘錄片段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承泰

 

臺灣近五十年的人口變遷與教育發展:兼論教改的方向

 

十年來的教改又以近年來(尤其是 2000 年以來)高教的擴張更為迅速,這樣的過程似乎無視於人口結構的變化,雖然「第二波嬰兒潮」在民國 86 年(1997)年間開始上大學,高教的擴張的確可以紓解一些升學的壓力;可是這波嬰兒潮頗為短暫,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到了 2000 年之後,大學學齡人口開始減少,即便在錄取率不斷提昇下,大學新生的數量不再增加而只會下降;這就是大學招生人數在兩年前,開始出現捉襟見肘的主要因素。......大學招生已經出現重大危機!這批「小老虎」早在 17 年前就已經出生,可是我們的教育決策者,這些年來居然看不到,而仍以「過去的記憶」大談高等教育的擴充,甚至今年(2003)又添增三所大學!

 

**

 

當人民競相追逐學歷與文憑,忘了教育的本質,不在乎學到什麼?只在乎是否有文憑?而學校趁此機會廣收學生,以各種名目的課程與學位來吸引人們。在臺灣社會中,教育機會已逐漸市場化,學位與文憑也朝向商品化。人們將文憑視為職場的敲門磚,升遷的保證,文憑一旦化身為「文化貨幣」(cultural currency),吸引大家來競逐,其結果即會產生貶值,所有的職業要求也跟著水漲船高!18處於弱勢者,在追逐中付出更高的代價之後,終將再度成為落敗者!

 

**

 

真正的改革,不僅是有能力指出問題或提出願景而已,更重要地,需具備專業知識,並且有能力在規劃的時間內去實踐它。在另一方面,教改是否對社會有實質的助益,除了理念是否正確?更應注意改革的成果是否對弱勢者有實質幫助?於是,每當推出一個新政策,尤其要注意「誰」拿到教改的果實?因為這才是教改成敗最重要的指標。如果只是讓中上階層繼續拿到教改的大部分果實,這個「改革」作為是「反改革」的,因為那只是階級的複製罷了!

 

unonothin
複眼人 2016-06-09 13:45:28 #
 

這篇作者是社會學研究專家,針對人口結構失衡和社會階層流動曾提出諸多論點,投書媒體有文稿篇幅限定,因此文章寫的像摘要一樣,若具背景知識的讀者就會一目瞭然。 教改主事者以推動人人有機會上大學,可是化學變化的標準結果,不同於生物變異的多樣性,二十年前誰會預測目前少子化的社會生態失衡,影響所及何止在教育系統而已。現在說這些也無濟於事,技術層面的升學問題相對上還比較好解決……

Jessy發表於2016-06-09 12:00:18

 

經過青的文獻提示,作者的脈絡變得很清楚,或許是邀稿口述代筆或其他原因造成報上文字的結尾不順暢。

 

午餐時問了孩子生態金字塔是不是只到四級消費者,他說五級開始會變得不穩定,然後我就開始難以自拔幻想這個教改下的頂端消費者會是哪位仁兄。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