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孩子幾歲可以開始睡眠訓練?好眠師專業解析7個常見睡眠訓練迷思

今天來談談睡眠訓練,老眠友會知道,我不太喜歡用訓練這兩個字,因為很容易聯想到 ”Cry it Out”。CIO 太有名了,有名到很多人誤以為只有這個方式。但其實訓練有很多種方法,基本上我99.9%的個案在過程中都是會回應孩子。除非家長要求或者情況特殊,才有極少數的孩子使用 CIO。

孩子幾歲可以開始睡眠訓練?好眠師專業解析7個常見睡眠訓練迷思_img_1
Image by gpointstudio on Freepik

另外,如同我在「自行入睡系列」文章所聊到的,睡眠引導包含很多項目,訓練只是其中一環。如果只看訓練本身,那討論範圍就會單薄許多。不過為了讓眠友方便了解,我這篇文僅談睡眠訓練幾個常見的疑問,先不把其他環節(作息、環境、睡眠儀式等等...) 一併討論,這些內容可以參考過去的其他文章,或好眠學苑的內容。

簡單來說,睡眠訓練是屬於「行為修正技巧」來教導孩子換一種方式入睡。換做大人的語言,有點像是我們要減肥,需要建立新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你可以選擇請一位營養顧問 /好眠師 協助你完成這個歷程,或也可以在了解方法後自己來執行。

多數家長做睡眠訓練的目標是:拉長睡眠時數、睡過夜、作息規律、合理的小睡。但不管目標是什麼,都需要搭配整體的睡眠引導,而「不只是」訓練本身。

不管是七個月的寶寶,半夜醒來很多次,需要餵奶才能睡回去。或者是七歲的孩子,總是要大人「陪睡」一兩個小時,才有辦法入睡。這些都可以透過短期的行為引導,來改變原本的睡眠習慣。而不同年紀、不同個性、不同家庭風格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的睡眠訓練方法。

所有方法,在做的目標都一樣,其實只是「用新的習慣,來取代原本的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能在自己的床入睡,即便夜醒,也能自己接覺睡回去」的新習慣。

幾歲可以開始睡眠訓練?多大的孩子「不能」訓練呢?

一般來說,可以開始訓練的月齡,依照各派別,從3個月到6個月都有(請留意,這是矯正月齡)。這個跟寶寶的生理條件、睡眠發展,還有依附關係有關。

我自己比較支持5-6個月以上再操作,但如果爸媽已經「不堪其擾,快要承受不住了」,4個月以上也是可以。我不支持4個月以內的寶寶做訓練, 一來對某些寶寶來說,生理條件還沒準備好。二來是3-4個月睡眠模式改變,即便訓練好也有極大機率翻盤。三來是頭幾個月的依附關係很重要,想要改善睡眠,可以先從其他環節下手。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通常到7-8歲都還可以進行訓練。我認識的資深美國顧問,甚至到9歲都還有輔導。而好眠寶寶目前提供服務到5歲。這個年紀,遠比很多父母想的還大,調整睡眠絕非限於嬰幼兒。

而3歲前後,是睡眠訓練方法的分水嶺。通常孩子在此時可以換床,3歲以上的孩子,教養引導的比重也會增加許多,也需要處理更多和「感受、恐懼」相關的議題。不過3歲以上的孩子,語言和理解能力更好,我們在溝通上會有更多著力點。

孩子幾歲可以開始睡眠訓練?好眠師專業解析7個常見睡眠訓練迷思_img_2
圖 / freepik

常見的睡眠訓練迷思

迷思一、睡眠訓練代表讓孩子哭到睡:
睡眠引導之所以爭議,是因為太多人有這樣的誤會。哭泣絕對不是孩子學習的方式,但過程通常會有哭泣,本質上是不同的。因為睡眠訓練的過程中,爸媽是可以回應孩子的。我們只是改變入睡方式,而不是強迫孩子。

迷思二、睡眠訓練等於戒夜奶:
有些人以為睡眠訓練夜晚不能喝奶,所以得等到夜奶消失才能訓練。或者是不管月齡,只要訓練就能戒除夜奶。這兩個觀念都不正確。正確來說,睡眠訓練可以在「合理的生理條件」下戒掉夜奶,但也可以在「保留夜奶下」進行訓練。保留夜奶與否,不妨礙訓練成功。

迷思三、親餵媽咪不能訓練:
不少人以為親餵媽咪不能戒夜奶、不能訓練,這也是不正確的。我已經協助不少親餵媽咪,保留親餵夜奶習慣,但仍然做到自行入睡、睡眠改善的。真正的難點來自於,通常親餵媽咪屬於偏親密的家庭,所以對於訓練,有著複雜或負面的想法。順帶一提,好眠寶寶的兩位好眠師,都是親餵媽咪喔!

迷思四、訓練成功後,無法帶出門睡:
很多自行入睡的家長有這個迷思,認為睡眠訓練後,只能在家裡頭睡覺。我觀察可能是因為台灣蠻多父母比較常在4-6個月齡訓練,訓練完之後孩子好像難在外頭入睡。但這主要是3-4個月以內的寶寶通常對外在敏感度較低,體力也較差。但是隨著月齡增加,外界的刺激越來越顯著,他們反而不容易在外頭睡覺了。

寶寶「白天在推車、汽車座椅入睡」的成功率,跟寶寶本身對外在環境敏感度比較有關。而「夜晚在旅館、長輩家入睡」,則跟平常的睡眠儀式,還有爸媽的外出準備有關。訓練後的寶寶依然可以「在外睡覺」,有些技巧能應對。

迷思五、睡眠訓練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習得無助:
這大概是最常被抨擊的點,我自己也曾經有這樣的擔憂。首先,就像前面所說的,睡眠訓練過程依然會回應孩子,所以並非不理會孩子。談到安全感,這又是好大一篇幅。因為安全感的建立,源自於家庭長期且持續的提供愛與支持、滿足生理需求。而不是「讓孩子哭」就會沒有安全感,太多爸媽被安全感所綁架,誤解了愛與支持的意思。重點應該是拿捏支持與紀律的尺度,而不是避免孩子表達情緒,或者是一昧滿足所有渴望。

迷思六、讓孩子來引導、選擇他什麼時候要好好睡覺就好:
有些家長認為,應該要讓孩子做決定,父母只要「由孩子決定,他有自己的時程」。但是,孩子掌管理性、處理情緒的前額葉還沒有發展好。要一個嬰幼兒、小孩來做決定實在太為難了。

我們做父母的,都會忍不住熬夜、熬自由了。何況是對這世界充滿好奇、愛玩的孩子呢?

除非你的寶寶屬於生理時鐘明確,也愛睡覺的天使寶寶。不然完全讓寶寶還引導睡眠,很有可能變成拖延入睡、睡眠時數太少的狀況。

我認為真正的支持陪伴,應該是要了解孩子的發展、了解睡眠的模式。平常就要提供愛與支持,但也要劃清彼此的界線,建立明確的家庭規範。我們要跟隨孩子的個性、年紀來發展不同的引導方式,而不是跟隨孩子的情緒來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當孩子哭鬧、抗議就給他要的,其實很簡單。但這種簡單的方式,在教養上會付出長遠的代價。如果讓孩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幹嘛就幹嘛。孩子可能會滿口蛀牙,睡眠不足影響發育,變成大家都要聽他的小霸王。我想多數父母所謂的愛與支持,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所謂的給予孩子空間,是需要長時間引導、認識自己的孩子,在錯誤中引導回正軌,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放手給孩子。安全感除了愛與支持,也需要有預期且明確的規範來培養。

迷思七、所有的孩子,只要睡眠訓練就可以睡得好:
身為睡眠顧問,我也希望有一招走天下的方法。但事實上,有部分家庭並不適合訓練。

第一、是爸媽本身教養風格不適合執行訓練,或者照顧者本身有精神上的困擾(例如:憂鬱症、躁鬱症等)。第二、是寶寶的生理條件不符合,有疾病或其他影響睡眠的問題。第三,是某些孩子的氣質是極為敏感且堅持的。這類的孩子需要跟家庭做更多討論,再來決定是否要進行訓練。

對某些孩子來說,睡眠訓練是睡好覺的最後一哩路。但這條路該不該進行,會需要爸媽完整的思考和討論,準備好在開始。我不認為睡眠訓練是每個家庭都需要走的路,但是,對不少家庭來說,睡眠訓練的確是帶回一家健康最有效率的方式。睡眠訓練往往被過度簡化、神化、污名化,成為教養對立的犧牲品。

我們需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寶寶、了解合理的睡眠引導(包含訓練)。在深入了解之前,一昧的支持或反對,都很可惜。

原文出處>>
談談睡眠訓練

作者簡介

好眠寶寶 寶貝的睡眠顧問

好眠師 Peggy 是台灣第一位由美國家庭睡眠協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和國際睡眠顧問學會(IACSC)認證的寶寶睡眠顧問。我的專業是解決寶寶、孩童長期夜醒、睡不夠等睡眠問題,幫助家庭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協助孩子好好睡覺,建立健康睡眠習慣。

點此讀更多 關於好眠師的故事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