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頂樓的孩子說:「我不是爸媽的成績單」......

文傑上國中後,儘管仍然成績優異,但媽媽漸漸感到對他的名次不滿意,開始看孩子不順眼、挑他的毛病,不管考幾分,都希望他更優秀。最後文傑終於受不了,暴怒地回嘴質問:「你到底是要兒子,還是要分數?!」

走上頂樓的孩子說:「我不是爸媽的成績單」......_img_1

終於被孩子的怒吼驚醒

國小的文傑第一次考一百分時,欣惠在親子教養群組貼了成績單。家長們一如往常地互誇孩子,而這回,終於也輪到她的小孩被稱讚。

「過去上班時,我是人人稱羨的業績女王,轉當專職媽媽的日常卻充滿挫折感。可是忍不住貼出文傑的學習成果後,看到他被大家稱讚,讓我感受到久違的成就感。」欣惠說。

原本她很反對曬資優,然而當大家紛紛留言:「哇!字好美!」「弟弟好厲害!」「文傑馬麻好會帶小孩!」這些好話一旦看多了,不知怎的讓人變得很需要這樣的讚美。

她像被夢幻的粉紅泡泡包覆著,不斷想著只要繼續努力下去,將來文傑就能夠考上第一志願──雖然那時他僅是國小生。

文傑上國中後,儘管仍然成績優異,但她漸漸感到對他的名次不滿意,開始看孩子不順眼、挑他的毛病,不管考幾分,都希望他更優秀。最後文傑終於受不了,暴怒地回嘴質問:「你到底是要兒子,還是要分數?!」

「他的那聲怒吼才讓我覺醒。」欣惠汗顏地說,緊接著又淚眼盈眶,「可是從此他就很少跟我說話,我不知道怎麼辦……」

我勸她要好好地和孩子把話說開。

「你不妨大方地與文傑分享你剛剛說的心路歷程,取得他的諒解,也給你們彼此機會,重新找到相處的模式。我想,一切都還來得及。文傑肯定是在乎你的,但是面對不斷挑自己毛病的媽媽,心裡實在太痛,只好把你推開。」

我定定地看著欣惠的眼睛,對她說:「孩子很能理解爸媽不是故意的,但你得親口告訴他。」

學生們的共同困局

結束傷心下午茶後,在前往補習班的路上,我不住地想:欣惠母子的困局,應該也是教室裡學生們的困局。

徵得欣惠同意後,當晚,我花了課前五分鐘的時間,將她一路以來的心聲轉述給學生們聽,希望透過故事分享,讓他們多少能理解大人也會有迷惘、做錯事情的時候。

「爸媽一時情急說的話,你們不要往心裡去。」

我話剛說完,一位平常總看起來愁容滿面的同學忿忿不平地回應:「在學校輸給同學,被老師嘲笑,回家還要被爸媽捅刀。最後夜深人靜時,面對複習不完的考試、寫不完的作業,我還得試著告訴自己『爸媽不是故意的』?」

另一名表現出色,臉上總掛著開朗笑容的同學接力發難:「對耶!真的很像對分數上了癮。若我給不出漂亮分數,滿足不了他們的分數癮,他們就暴跳如雷。」

接著教室陷入七嘴八舌模式,學生們投入地交流起來,紛紛表示考不好已經難過到快死了,爸媽卻還一直逼過來,被逼到實在受不了,只好罵回去。

「爸媽對我人身攻擊後,從沒跟我道歉過。」許多學生說了差不多的內容。

一個月內,三名學生坦承想自殘

下課後,我正準備回家時,被一位同學柏翰叫住。他問我:「老師,你說爸媽不會有心以惡意言語攻擊小孩,是真的嗎?」

戴著毛帽的柏翰有種青春期男生的酷樣,雙眸難掩不羈。他邊說話,邊彆扭地伸手抓抓頭,手上有條看起來像小學生戴的珠珠手串,似乎曾斷掉後隨意綁起,大大的繩結顯得突兀。

「這條兒童風格手串和他的嘻哈外表也太不搭了。」我腦海閃過這念頭。

他沒再開口,僅動手拉起袖子,我訝異地望著手臂上那一道道怵目驚心的刀痕。

這時,他平靜地說是自己用刀片劃的。讀書至深夜時,他經常下意識地拿起刀片劃自己的手臂。

「第一次的時候,我無意識地劃了一刀,但劃完以後覺得比較放鬆,於是就……」

他拉下長袖,遮蓋住傷疤。

「剛剛上課前聽了老師說的故事,想到我媽也常念我從前成績那麼好,怎麼書讀得越多,考試分數越低。她還生我的氣說:『養你真的很浪費錢!』老師,我真的是浪費錢的小孩嗎?」

從陽光大男孩口中幽幽吐出的這段話,在我耳裡聽起來像萬安演習的警報。

柏翰進班才兩個月,自嘲英文程度像瀕死,有次段考只考了二十分。在學校遇到不友善的老師,上課常嘲諷他不配穿那件制服,最後他乾脆不去考試。

面對呈現重症狀態的柏翰,我當下叮囑他可以隨時傳訊聯絡我,後來並將他的狀況透過班導師,通知家長。

當週,我在每堂課都講了一遍欣惠的故事。從那天起的短短一個月內,就有三個學生找我坦承有自殘的念頭,還有許多同學傳訊分享自己被罵的內容:

「你就是個失敗者,注定讓人踩在腳底下。」

「連這點苦都吃不了,你還能幹麼?你根本是這個家的累贅。」

「我早該把你這個問題除掉!」

「老師,所以我爸媽真的不是故意要這樣罵我的,對吧?」不少學生這麼問,似乎希望透過肯定的回答,藉此找到原諒爸媽的理由。

「孩子的成績單,也像是我的成績單。」

幾天後,柏翰的媽媽聯繫了我。幸好,她其實是位很明理的母親。

她的故事與欣惠大同小異。他們家的經濟壓力不小,先生為了養家,下班後還兼差做外送服務,因而教養責任都落在媽媽身上。

談到柏翰的成績崩盤,她說:「孩子那一張張成績單,也像是我的成績單,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知道柏翰不好受,但其實我也不曉得要怎麼適應他這樣的變化。我真的不想要被自己的孩子討厭,我不想變成這種母親……

「我會試著調整,和柏翰把話說開。」

走上頂樓的孩子

過了幾週,柏翰的狀況明顯有好轉。有天下課時,他來找我。

「老師,我偷看了我媽的手機,謝謝你們幫忙我和媽媽溝通。我爸媽的收入不高,之前因為考不好而被罵浪費錢的時候,我真的曾經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消失了,爸媽就能鬆口氣。」

他指著手上的兒童風格手串,笑咪咪地說:「這是小時候媽媽帶我去才藝教室,我們一起做的,我超喜歡。」

但緊接著,他說出讓我倒抽一口氣的驚悚劇情。

「第一次找你談話那天,其實我在家裡又和爸媽大吵了一架。來到補習班,就直接搭電梯到頂樓,走到牆邊,真的準備要往下跳了……我的手串繩子卻突然斷掉,我急忙一顆顆撿起珠子。撿完後,正好遇到管理員上頂樓抽菸,我才沒跳成。」

而就那麼剛好,那天上課時,聽了欣惠對於親子關係的掙扎與自省,讓他看見不一樣的可能。

當天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著柏翰的故事,慶幸他福大命大,一連串的巧合保住了這條生命。幸而那條手串有著他與媽媽之間的美好回憶,才在關鍵的那一秒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回到家後,收到另一位同學傳訊來,附了一個連結:「老師,你看到這則新聞了嗎?這是我同學,他從補習班樓頂跳下。」

我難過地點開新聞內容,想著是不是又一個來不及親子和解,就從高空一躍而下的孩子……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