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LINE被孩子導師封鎖了!親師溝通如何三方三贏

有一位家長來信詢問:孩子回家後轉述了一些班上問題,家長聽聞後覺得不妥,想與老師溝通,但老師切斷了溝通的管道,不知該如何跟老師建議。這位家長發問的例子,很適合用來進一步說明。

我的LINE被孩子導師封鎖了!親師溝通如何三方三贏_img_1

家長的信如下:


孩子回家轉述在班上發生的事情,我覺得不妥,跟導師反映,希望導師不要這樣在公開場合指責孩子不是,也不要公開讓全班批判某位孩子,希望導師能修正。但導師不但不接受,還回覆:「我不可能私下找學生談。」

另外,跟老師求助:「我的孩子反映數學聽不懂,麻煩老師可以多加以解釋嗎?」老師卻回覆:「那是你小孩本身的問題,其他同學家長沒有反映。」請問我該如何與導師溝通呢?然後,我的LINE也被她封鎖了!我應該直接跟老師說:「為什麼要封鎖我嗎?」


在現代社會中,親師溝通本來就是很重要,但又很不容易的一門藝術。好的溝通,能夠增加信任度,讓孩子的學習狀況更好,老師和家長相處起來,心情也會更加愉悅。但是說真的,也容易在溝通的過程中擦槍走火,反而造成更多的衝突。

從這些問題來看,這位家長很希望跟老師密切聯繫,但老師的回覆看似十分有距離感,甚至最後封鎖與家長溝通的管道。

在這件事裡,這位媽媽出自於好意想提醒老師,然而卻被封鎖了,這意謂著與老師的溝通上出現了一些狀況,或是老師覺得被過度打擾了。

願意給個人私LINE的老師,值得肯定與鼓勵

只有極少數的老師在面對家長時是開放且健談的。我認識很多老師並不開放自己的私LINE給家長,他們不希望和家長有過多的聊天、互動,只希望把班級的學生帶好就好。老師們更希望的是能保有個人時間或家庭時間。

因此,遇到願意給個人私LINE作為聯繫的老師,是願意敞開親師溝通大門的好老師,所以這部分需要先給老師一些肯定與鼓勵

與老師的溝通,需要稱謂及語氣柔軟些

其次,是說話表達上,還有調整的空間。

說真的,包括我們自己,不管是熟識的朋友或陌生人,我們都不喜歡別人當面的指責我們,而如果在LINE的文字裡,出現了「你這樣做,好像不太對喔,希望你做一些改進喔」的用語,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很難在當下接納這樣的語氣。

但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眼換成一些比較正向的語言,就比較能發揮它的力量,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此外,面對老師的時候,是需要有些稱呼,來維持基本的禮貌用語,例如「老師好,晚上打擾了」,或「謝謝老師的指導,老師辛苦了」。如果能多些柔軟的字眼,老師在接受這些訊息時,心裡會比較舒服些。

關於孩子數學聽不懂,希望老師多加解釋,其實若換成正向語言來表達,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家長可以說說孩子遇到的學習困境:「我看到孩子在家裡,面對數學都不太會,而且他常常會覺得很懊惱,不知道老師有沒有可以讓我去協助自己孩子學習的一些方法呢?」

家長如果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喚醒老師的同理心,老師可能會提供更多專業的建議。

我的LINE被孩子導師封鎖了!親師溝通如何三方三贏_img_2

只聽孩子單方面的說法,容易造成誤解

關於老師公開指責某位孩子的不是,或者是讓全班批判某位孩子,希望老師做一些修正。當然,這部分有時候是老師個人的說話習慣問題,或無心脫口的,但也有些是帶著惡意的。

但讓我們試著先保有多元的視角,而不是只有聽孩子單方面的說法。因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家後的傳達,常是沒有前面或後面的脈絡,很容易就引爆家長的情緒地雷。

這件事情乍聽之下,的確會覺得老師的做法不妥,但是或許背後有我們沒看到的面向,又或許有老師不為人知的辛苦與用心。

如果本著關心老師的立場,而不是指責老師的立場,你可以換個語氣說:「孩子回來說的這件事情,沒有說得很周全,我能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嗎?」如果是這樣的語氣,可能會好一點。先聽看看老師怎麼說。

另外,家長平常可以多做些正向的互動與交流,以累積親師之間更多的信任感,或在聯絡簿上、訊息裡,多肯定老師的用心。這些信任感,能把我們的心意真正傳達到對方心裡;這樣也才會在發生問題時,不會一下子就變成衝突,反而有更多轉圜的空間。

不適任老師不等於親師衝突

不過,我們也常把不適任老師和親師衝突混為一談。的確有極少數的不適任教師,會做出一些誇張的行為或言語,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些個案需要立即優先處理,我們可以尋求學校家長會或學校行政,一同協助。

重點是,不要把對於極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印象,放大、投射成為所有老師都是如此,這對大多數認真的老師也極為不公平。不適任教師,就要優先處理;至於親師之間的溝通,則需要累積信任感,持續化解彼此的歧見。

彼此用同理心、用多元的視角先看到他人的需求,再回來處理我們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老師專心教學、家長放心支持,讓親師生三方真正達到三贏的局面。

本文節錄自:《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我的LINE被孩子導師封鎖了!親師溝通如何三方三贏_img_3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