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匿名
唸經人 2018-07-20 10:25:52 #61F
 

有心學佛念經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版"唸經人"提供的資訊,收穫會很多的。 淨空法師很強調孝親尊師,品德教育,若人都做不好了,何來成佛? 修正不好的習性和觀念,行善積德,才是消業障的正解, 念經則是可以時時反省自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大家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法門,都很好的。

本來無一物發表於2018-07-20 09:54:29在第59樓

謝謝你,客氣了!

建議大家可多看、聽淨空老師的講經,收穫會很多!

---

淨空法師:學佛為什麼要學《弟子規》,為什麼要學《感應篇》?

為什麼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不到?為什麼《十善業道》做不到?為什麼《感應篇》做不到?

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根沒有了。所以我們推上兩代之前,那個時候在家、出家人他都能做到。我們往上推兩代是什麼時候?谛閒老法師的時代,虛雲老和尚的時代,印光大師的時代,那個時代修行人真做到,持戒沒問題。到上面一代,那就是我們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這一代,比我們強,我們不如他們,他們就沒有能做到。但是他們懂得,他們常常勉勵我們,他們有成就。

我們今天承受他們的教誨,不認真努力學習就空過這一生,一定要認識這根本的根本。我們要把《弟子規》看作我們佛門的根本戒,沒有《弟子規》,沒有《感應篇》,決定沒有十善業道。沒有十善業,就決定沒有三皈五戒,全是搞假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有人問我:學佛為什麼要學《弟子規》,為什麼要學《感應篇》?

我說:佛教的。

哪一部經上講的?《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

釋迦牟尼佛對韋提希夫人講的「淨業三福」,那三句話是佛法大乘無論學哪個宗派,無論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總的指導原則,最高的指導原則。你要不遵守你怎麼會有成就?

三福第一條頭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佛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做?《弟子規》。《弟子規》就是講孝親尊師,你查查看、讀讀看它的內容。所以孝親尊師我們落實在《弟子規》上。《弟子規》做到,這兩句就做到了。慈心不殺,《感應篇》做到,這一句就做到了。

有這個基礎,下面是《十善業道》。為什麼從前人學佛那麼容易?為什麼今天學佛這麼難?少了前面孝親尊師,慈心不殺,少這個,也就是少了《弟子規》跟《感應篇》。我們真的要想這一生成就,這個課不補不行,一定要把它補出來,我們才會有成就;不補出來,沒成就。第一條真做到,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才真正是佛門弟子。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學小乘。

第三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末後一句是化他,自行化他。三福一共十一句,十句是自度,後頭一句是教化別人,最高指導原則。佛在後頭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你想成佛都要遵守這個指導原則,你要把這個指導原則疏忽了,你決定不會有成就,多麼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六二集)2011/8/27 檔名:02-039-0562

夢馨
夢馨 2018-07-20 10:58:00 #62F
 

sticker_october_03.png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 2018-07-20 14:07:26 #63F
 

我身邊也有靈異體質的朋友,會夢到往生的親人示警避開危險, 也會夢到亡靈要求念經迴向給他們要求超渡,或是夢到完全不同於地球的空間, 裏面的生物是地球沒有的............. 這樣的人通常很低調,信佛念佛,尊重十方眾生。 他跟我聊到這方面的事時,也會說旁邊應該很多眾生在聽。 他們知道他有能力,晚上說不定又會來託夢了。 

本來無一物發表於2018-07-18 13:29:09在第51樓

這樣體質的人,他們踏在靈界世界和真實世界一定很辛苦吧.

停權
我的小男朋友 (帳號停權) 2018-07-20 15:20:33 #64F
 

【此則發言因違反討論區規則或其他原因,已被刪除】

虛構
物競天擇 2018-07-20 17:20:46 #65F
 

什麼時代了還有人不信 ><

又不是生在西方國家

台灣的傳統文化人人信奉神佛還年年增加

身邊的朋友都說不信或怎樣很鐵齒

遇到事情拜的比別人還勤勞 > <

有點太矯情. . ?  信不信放心裡就好

我有一位親戚講話口不擇言說只相信鬼不相信神

沒看過有人像她這麼倒楣的還說每天晚上夢見鬼來嚇她

我心裡就在想嘴巴這麼壞當然神不會保佑你

開這個版很好勸人向善 總比花錢還被騙好吧 !!

 

 

匿名
本來無一物 2018-07-20 18:06:18 #66F
 

這樣體質的人,他們踏在靈界世界和真實世界一定很辛苦吧.

人小鬼大發表於2018-07-20 14:07:26在第63樓

他會覺得自己這世為人應該是有什麼使命的,所以也努力修行學佛。

是不會覺得辛苦,但會好奇為何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會想找答案。

也認為佛菩薩給他很多功課,帶給他很多能力和智慧。

匿名
會害羞 2018-07-21 01:45:14 #67F
 

想問背後靈是怎麼回事?業障?前世因果?為什麼要一輩子守護著一個人,我有時還會和他對話,覺得自己神經錯亂似的,但很謝謝他替我解危多次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 2018-07-21 03:30:11 #68F
 

他會覺得自己這世為人應該是有什麼使命的,所以也努力修行學佛。 是不會覺得辛苦,但會好奇為何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會想找答案。 也認為佛菩薩給他很多功課,帶給他很多能力和智慧。

本來無一物發表於2018-07-20 18:06:18在第66樓

謝謝分享

匿名
唸經人 2018-07-21 05:50:55 #69F
 

婚姻生活對修行的意義,婚姻生活是一門寶貴的修學法門!

  1、在家學佛也能成就

  不少人執著地認為:在家干擾多,學佛難修。曾有一位學佛居士對我說:“在家裡,我心就煩,到了寺廟,心情馬上就舒暢了;所以,在家永遠修不成,眼不見心不煩,只有走遠點,才能修成功。”在許多人眼裡,只有山中、寺廟裡,才能修行,紅塵家庭怎能修行呢?

  也曾有不少人,向我詢問出家的有關事宜。對其中年高歲大,且對佛教陌生者;以及雖然也能講幾句口頭禅,但世俗習氣甚重者,我往往勸他們打消這個念頭。告訴他們出家並非容易之事,因為他們大都認為一入寺廟,就與紅塵徹底脫鉤了,自然就會煩惱頓消。但我告訴他們,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因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與煩惱;你們不能期望住在寺廟裡的,就應該是聖人;只要是凡夫,就應該充許別人有煩惱、有矛盾;聽到這裡,對方往往睜大眼睛說:“出家人四大皆空,難道寺廟裡還會有矛盾嗎嗎?”當我肯定的回答後,他們往往流露出大失所望的神情說:“我還以為一出家就一了百了呢!”

  認為學佛是極其崇高卓絕的,非一般生活在碌碌塵世裡的男女所能實踐的觀點;以及學佛必須離世棄俗,住到寺院裡或是其它僻靜的處所去的觀念,是一種片面的觀念,是對佛的教誡,缺乏全面了解所產生的。有這種看法的人,大都只因聽到或讀到某些佛教的小冊子,而這些小冊子的作者,或許對佛教的整體並沒有充份了解,因此所發表的見解是片面的;也有的則是一些人自己斷章取義,想當然的誤解佛法。佛的教誡,不僅是為了寺院中的僧眾而設,也是為了身有家庭的普通男女;代表佛教生活方式的八正道,是為了一切的人而設,沒有任何分歧。

  因為不論佛教是多麼純淨而高尚,如果廣大的群眾,不能在日常生活裡受持奉行它,它就將一無用處。可是,如果你能正確的了解佛教的精神,而不是拘於某些文字,你便能夠一面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一面遵行其教誡。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住在邊遠之處,與世隔絕,比較易於接受佛法。但我認為大部分人不適應這種生活,離世的生活,會使得他們整個身心都變得沉郁滯鈍,反而不利於發展他們的精神與理智的生活。

  而真正的出離,並不就是將此身離開塵世。佛陀的大弟子捨利弗就說過:一個人可以住在林間修苦行,心中如仍然充滿了染污不淨的思想;另一個人住在城鎮裡,也不修苦行,可是他心境澄朗,了無微瑕。兩者之中,捨利弗說,在鄉鎮中過清淨生活的人,遠勝於住在林間的人,更為偉大。面對一切誘惑而又能證果的在家人,當然要比那些不受外來干擾,潛心修習而獲證果的比丘更值得贊歎。如佛陀時代,有一位大臣,當他騎在大象之上,穿戴著上等的衣著,但心澄淨無染,當下作觀,立刻就證得聖果。

  對此,佛陀說道:“寂靜,自律,自信,純潔,非傷非害一切有倩,此人即為婆羅門,隱者,沙門。”“嚴身住寂靜,調御而克制,必然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諸有情,彼即婆羅門,彼即是沙門,彼即是比丘”。——《法句經》第142偈

  佛陀時代,許多在家居士並沒有拋棄世間生活,而獲證涅槃聖果。其中,最為虔誠、最為慷慨的在家信徒給孤獨長者,修行證到聖位斯陀含果(二果),釋迦族的大名為二果,陶工甘提柯羅為不還果(三果),淨飯王(佛陀之父)死時,據說證阿羅漢果(四果),從此解脫了生死。

  有人也許要問:如果常人可以過在家的生活,而仍能修習佛法,為什麼佛要創立出家僧團呢?其實,出家僧團是專為某些志願獻身的人而設的。這些人不但要發展自己的精神及心智,而且立志要為人類服務。一個有家有室的居士,不能期望他將一生整個地奉獻出來為人群服務。出家僧人因為沒有家室之累,也沒有其它俗務的羁絆,可以根據佛陀教誡,將全部身心貢獻於“增進多數人的福祉,增進多數人的快樂”。在歷史過程中,佛教寺院不僅成為宗教中心,也成為學術文化的中心。

  由於宿世因緣和願力的不同,絕大多數人都不大可能走上出家修行的路。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現實生活更直接、更有吸引力;而斷欲去愛,別離家庭,全身心地投入追求真理,奉獻大眾,這目標雖然高尚,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古今中外,東西方的宗教中,能捨棄家庭追求真理的人:如比丘(尼)、道、(姑)、神父、修女等,從來都只占人類的極少數。故對普通人而言,不必去勉強效仿。

  2、婚姻有助於我們認識人生、完善人格

  孔子曾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在家學佛的人,下手處可以從夫妻、家庭做起,經由婚姻生活的鍛練,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生活和人際處世,乃至認識社會人生。如果學佛者能在婚姻生活中,能好好地跟自己的另一半相處,那麼這個人必然是認真的修行人。

  切不可小看婚姻生活的復雜性。《俱捨論記》言:“多思慮故名為人。”來自不同因緣、不同成長背景的夫妻,雖說彼此存有真摯的愛意,但人類具有的煩惱和矛盾,潛藏在心靈深處,當它生起時,常常是身不由己的。因此,夫妻兩人要長時期地和睦相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有許多學問。

  當雙方還只是男女朋友或未婚夫妻時,通常只會分享快樂,而不會患難與共,約會結束後,便各自回家,自己的問題自己煩惱,自己的責任自己照顧;當兩人在一起時,都只是分享快樂而已。所以那時候的情況不太一樣,感覺比較浪漫、唯美,即使有些小爭吵,也會因為雙方雖有些距離,也會很快就回心轉意,並原諒對方。

  然而一旦住在一起以後,大家就必須同甘共苦,這時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所以才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了解熟悉彼此的習慣和點點滴滴,婚姻關系才能漸趨成熟。而且相處時間一久,伴侶內心深處的一面,也會慢慢顯露出來,然後雙方會逐漸習慣對方的優缺點,如早歸、晚歸等等,因此,需要長時間的相處,才能彼此調適。

  據說夫妻感情越好,兩個人就會越來越相像。意思是說,夫妻彼此十分相愛,不知不覺地就會吸取對方的品質,然後變成同一體一般,連他們的表情也會跟著變改。人類之間的關系也是一樣,看起來越相像,就表示他們的感情越好。因為彼此相愛,表達方式和想法又很接近,“相由心生”,所以外表就跟著變改,然後看起來就越來越像。

  坦白說,我們最愛的就是自己,是不是這樣?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照鏡子,把所剩無幾的頭發梳好,細細整理好那幾根胡須……我們愛我們自己,這並沒有錯;但你要繼續學習,學會愛別人、愛鄰居、愛家人,你越多愛別人、關心別人,你的幸福感越會增加,古人云:“愛人者,人亦恆愛之”;你越多關心自己,你的煩惱就會愈多,這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言:“反者,道之動。”

  3、婚姻也是修行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台灣著名居士李炳南先生針對學佛中存在的問題,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後學說:“我們學了幾天佛,世間的事故人情天理一概不懂,對社會有何利益呢?學佛要先求人道,人道站得住腳,學佛才可以成功。自古以來沒有壞人成佛的,曹操、王莽、秦桧這些壞人,有誰聽說他們成了曹操佛,王莽佛,秦桧佛的?所以請大家先得保存人格。……我們學佛要注重實行,若無實行,講多少也無用處。實行必先扎住根本,一棵樹有了根本,才能發生枝干花果,立不住根本,永遠不能成功。”

  家和萬事興。做為一個學佛居士,首先要處理好工作、家庭婚姻等,然後才能談到其它。佛說五乘法中,以人乘為本,強調注重人格修養。禅宗六祖慧能大師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而家庭有傳燈的功能,不僅把生命延續下去,更將文化、慈悲、道德、信仰等傳揚下去。

  但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精神壓力大,造成人心浮躁,故夫妻間易生矛盾;因此,現代夫妻應明確相處的基本原則。

  夫妻相處的基本原則是——“尊重而不占有、關懷而不自私、隨緣而不強求”。但事實上,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事!而這也正是我們婚姻生活,帶給修行者的正面意義之所在。不知痛苦的人,沒有資格話人生。

  人類的快樂只存在表層的感官上,但痛苦卻深入骨髓。唯有在肉體和精神、親情和愛情、學問和財富、面包和尊嚴、家庭和事業的交纏沖突中,才更能體會人間的苦樂和競逐的現實,對於做人的辛苦和做人的無奈,也才會有真實的體驗,而這些都是修行人所應知應證的,尤其是發心學習菩薩的人,更應以此為成佛的道場。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絕大部分都是男女結成夫妻、組成家庭,並且在種種兩難之間掙扎著,這當中有辛酸、有甘甜,卻無一不是刻劃入骨的激情。

  修行人除非真正了解此中的衝突、痛苦與無奈,不然如何能做到原諒無知、悲憫罪惡的地步?又如何能避免說些不著邊際、無關痛癢的空言呢?當知除了少數天縱英才之外,一般沒有歷經世事的人,不能體察人間疾苦,也不知凡夫是多麼的彷傍與無助,徘徊在萬花筒般的世界中。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經由婚姻的生活,使人可以進入人間的天堂,也能使人墜入人間的煉獄。對於修行人,特別是志求一切智的菩薩而言,婚姻生活是一門寶貴的修學法門!

匿名
唸經人 2018-07-21 06:09:16 #70F
 

陳大惠老師:今生是我在六道輪回最後一生,還有什麼好計較抱怨?


  今生是我在六道輪回最後一生

  如若我是來還債的,那就盡量多還一些,一定上輩子所欠太多。

  如若我是來報恩的,那就盡量多報一些,今生投胎做人實屬不易。

  每當遭遇困境、面對挫折、感覺不被理解、內心不能夠平靜時,告訴自己:今生已經是最後一生,我將永遠告別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什麼值得長久計較。雖一時之間偶爾會有抵觸與抱怨,但很快可以緩過來。

  此生無論我擁有怎樣的父母、兒女、愛人、兄弟姊妹、遇見怎樣的朋友、金剛同修,無論我每日與何種人混跡一起,我與她他們之間都是最後一次相遇,最後一次的緣分。在最後一生當中與他們相逢,應該值得珍惜。

  無論我住在怎樣的住宅,從事的職業是否滿意,經濟是否豐盛,資糧是否備足,這都是前世注定的,走完這一生,我就永遠不再過這樣的生活。

  再最後一次品嘗做人滋味吧,味道也許不好,卻是留給自己最後的一道記憶。

  這最後一生日子裡,要緊的只有生死,期待證悟菩提。

  人生不過百年,這一生歲月是我在這個山河不論如何活著,都是最有意義的一生,值得誇耀的一生,值得珍惜的一生。

  今生是我的最後一生,這是一件天大喜事。還有什麼值得抱怨、唠叨、遺憾、痛悔、嗔恨呢? 如果還有,就是我忘記了“最後”兩字,或是對“最後”這兩個字認識不夠、信心不夠。

  時時牢記著——今生,已經是我的最後一生!

  再來時,腳踩蓮花,來時凡夫回是聖者!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今生不向此身渡, 更待何生渡此身!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