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點「長大的時間」,小孩「放心哭」,更能長出安全感

長大的過程裡,有好多一顆顆的眼淚。生氣的時候想哭哭、難過的時候想哭哭,我們以前都習慣說著:「把眼淚收起來吧,不要哭了。」但眼淚收起來不是真的不見了,給孩子一點「長大的時間」,學著用彼此都舒服的方式,把情緒帶走。我們能給彼此一個抱抱,讓我們接住那一顆受傷小小的心。

給孩子一點「長大的時間」,小孩「放心哭」,更能長出安全感_img_1

小孩「放心哭」,更能長出安全感

開學第一天,校門口總有許多難分難捨的場面,第一次上學的孩子躲在爸爸媽媽懷裡大哭,無論如何都不想進校門。分離的不安感讓孩子的情緒湧現時,身為爸媽的我們可以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呢?

兒子第一次上學那天,跟著爸爸走到自己的教室,認識了老師、拿回了圍兜和書包。那天我有事無法陪同,所以回家時問了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呢?」女兒說:「弟弟迫不及待穿上了圍兜,而且是很快的那種唷!」

我聽著女兒的生動形容,然後走到兒子身旁,問問他今天的感覺。

「菲菲,你下星期要正式去上學了喔。」

「媽媽,上學不用哭哭,對嗎?」

這時候,我突然困惑了一下,覺得或許我們可以好好討論一下這件事情。

「你會想要哭哭嗎?」我問兒子。

「因為我想要媽媽啊。」

「所以,是想媽媽的時候想哭哭嗎?」

「嗯⋯⋯我想要媽媽⋯⋯」

「那想媽媽的時候,哭哭會讓你舒服一點嗎?」

「嗯⋯⋯」他其實不是很確定,我輕拍著他的背。

那如果哭哭會讓你舒服一點,那我們就哭一下下就好了,好嗎?

「嗯!」

兒子似乎得到了一種認可─原來上學是可以哭的,我自己內心也鬆了一口氣。跟孩子的相處有時很難拿捏,不想給予太多壓力,但也不希望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在「不哭」這件事情上,我似乎妥協了一點點,既然我希望他少一點壓力,如果哭可以讓他釋放一點壓力、舒緩一些對陌生環境的不安感,或許哭一下下也沒關係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告訴孩子「不要哭」,孩子也在這準備上學的過程中,被父母和長輩們提醒著「上學不用哭」,漸漸的,孩子也會一直告訴自己「上學不用哭」。以前,我也是和孩子說「上學不用哭」,但是有天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媽媽,我沒有掉下眼淚,但眼淚已經積在心底了。我意識到自己已經長這麼大,有了這麼多次的練習,但在「思念」這個狀態下,我還是會想哭。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把問題「說出來」,不要只會哭。但我想, 對於兩歲孩子來說,他沒有想要解決問題,他還在學著覺察自己的情緒,學著為什麼會哭、什麼時候不哭、要怎麼哭、要哭多久⋯⋯這些都是他還在探索的

給孩子一點「長大的時間」,小孩「放心哭」,更能長出安全感_img_2

有時候靜下心來想,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哭」?哭似乎代表著很多負面的感覺:不堅強的、沒有用的、失敗的、受傷的、膽小的,所以我們每次聽到孩子哭的時候,情緒也會受到波動。但是,「哭」其實是孩子當下最能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大人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情緒抒發了,才能慢慢引導孩子,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後來我抱著兒子說,「媽媽一定會來接你,一定、一定。我會很想你,你知道嗎?」( 把安全感的關鍵說出來,孩子擔心的是媽媽什麼時候來)

「我也會很想你。」兒子抱著我說。( 身體的接觸會讓孩子感到安心,擁抱在這時候很重要)

「如果你很想媽媽,你可以走過去問老師,可以陪我一下嗎?」( 提供哭以外的方法讓孩子參考,當然不會馬上見效,但會是一個提醒)

「你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接你,對嗎?」我再次詢問。

「吃完飯的時候。」( 讓孩子自己說出你們約定的時間,能幫助他確認和肯定)

「好棒喔,那我們都知道了,下星期就開心去學校玩了!」期待下星期的我們,要準備長大一點點了。面對不一樣的生活,我們都一起加加油!

本文節錄自:小宇宙文化《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專業幼教媽媽的「親子共好」提案》
沒這麼多時間溫柔而堅定怎麼辦?面對崩潰失控的孩子,幼教媽媽4步驟平息情緒風暴_img_2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