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權威型、自戀型……5種可能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

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和朋友們鬧得不愉快,滿臉沮喪地回家,但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卻絲毫沒有發現你的異樣嗎?考試終於考了 90 多分,但期待表揚的願望落空;想和爸媽多待在一起,但爸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那些看似安靜、無害、不可見的「忽視」,可能在多年後成為我們難以解開的「癥結」。

權威型、自戀型……5種可能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_img_1

在小A青春期很叛逆的時候,媽媽去看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對方問她,孩子小時候你們抱得、親得多嗎?媽媽回答,很少。後來媽媽告訴小 A,諮詢師的話讓她很緊張,害怕因為那時的「忽視」,而影響孩子的社交、戀愛、結婚……「其實,哪有什麼完美的童年!」諮詢師安慰她,「只是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的更糟罷了。」

考試終於考了 90 多分,但期待表揚的願望落空;想和爸媽多待在一起,但爸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有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總覺得爸媽對自己的愛少了一點。很多人在童年可能都經歷過這些,但重要的是,這樣的童年說不上有多麼糟糕。我們並沒有遭受虐待、欺淩或者拋棄。

相比於那些生活在家暴陰影、家庭破裂等各種環境中的小夥伴,我們無疑是幸運的。

但是,恰恰是那些看似安靜、無害、不可見的「忽視」,可能在多年後成為我們難以解開的「癥結」。直到我們開始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或者走進心理諮詢室,和諮詢師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某些被遮蔽的真相才會慢慢顯露出來。

什麼是童年期情感忽視

童年期情感忽視,是臨床心理學家喬尼絲・韋布(Jonice Webb)提出的概念。喬尼絲博士將其定義為: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和朋友們鬧得不愉快,滿臉沮喪地回家,但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卻絲毫沒有發現你的異樣嗎?又或者是心愛的寵物狗離去了,你哭得唏哩花啦,但爸爸媽媽卻並沒有安慰你一句?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儘管我的父母並不是故意的,他們可能太忙碌,可能是真的不知該如何和孩子溝通,但這就是典型的「童年期情感忽視」。

同「原生家庭」緊密相關的那些依戀關係問題、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相比,童年期情感忽視極其隱秘。喬尼絲博士認為它呈現為多種形態,從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到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造成他們的低自尊與自卑等。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不僅僅是指榜樣作用,亦是指孩子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映照和回饋,從而健康成長,面對更多挑戰。

而情感被忽視的孩子, 就像失去了生活中的鏡子,他們發出的所有信號,無論喜怒哀樂,都如同投進了黑洞中,消失無蹤,毫無回饋。

在一個人最需要去了解、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年齡,他們失去了來自父母和外界的積極回饋。那麼,他們本應形塑的那些「人格大廈」——關於自我、自信、信任、愛,都會在建造的過程中受損,甚至坍塌。

什麼樣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對很多人而言, 盡全力照顧孩子是自身的義務與願望。但有意無意中, 身為孩子依舊會遭遇到情感忽視。這可能源於父母自己在成長中缺乏這方面的關懷,也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本身經歷了特殊的教養方式。在研究者看來,具有一些典型特質的父母(包括但不侷限於以下情形)更有可能在養育中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視:

1. 自戀型的父母

世界都是圍繞著我旋轉的—— 這是擁有自戀型人格特質或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父母的典型特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他們會更關注滿足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在這種養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可能無法很好地看清自己的情感需求,無法明確自己的真實需要,甚至總覺得自己的需求是過分的、不合適的。

2. 權威型的父母

權威型父母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規矩辦事,而不習慣傾聽和關注孩子的感受與需求。最終,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總是反抗權威,或者經常懦弱順從。

3. 完美主義型的父母

這一類父母認為,孩子可以一直做得很好,甚至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試拿了全年級第一,也可能會因為某一單科沒考到第一而受到責。成人後,孩子也很可能變成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時常感到焦慮不安。

4. 放縱型的父母

這一類的父母對孩子多採取自由放任的教養方式,可過度的「不管不顧」,任由孩子「生長」,很可能導致孩子在成年後不懂如何設置邊界。

5. 缺失型的父母

對於一些人而言,童年中父母是不在場的,原因包括死亡、離婚、疾病、長期工作而忽視孩子、婚姻名存實亡等。

權威型、自戀型……5種可能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_img_2

童年期情感忽視的「症狀」體現

很多人最關心的是,因父母和成長環境造成的童年期情感忽視,究竟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哪些痕跡?下面是一些研究者總結的典型情況。

1. 自我價值與自尊缺陷

一個人的自尊以及自我價值的形成和家庭密切相關。家庭是一個小小的容器,我們在其中成長、觀察、回饋,在其中被愛、被讚揚和被指引。當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提供這些養分時,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尊就有可能受損。於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感到氣餒、孤獨,喪失歸屬感。

2. 在處理「情緒」問題上遭遇困境

比如,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無法對外界表達出來。在處理自己的需要時,覺得這是羞恥的,是需要隱藏的。

3. 感覺被剝奪,有一種普遍的缺失感

潛意識裡,總覺得自己缺乏某些東西,但又難以名狀。我們也有可能覺得生活中缺乏各種東西—— 愛、樂趣、金錢等,更極端的情況下,還可能是覺得生活空虛無意義。

4. 成癮行為

因童年情感忽視造成孩子無法緩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一些人會轉而從成癮行為中尋求慰藉,獲得控制感,比如食物成癮、進食障礙等。

如何擺脫童年期情感忽視

經歷過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它可能會讓人喪失「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是指,不管是消極還是積極,你都能用清晰、堅定的聲音描述出自己的感受。確定性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相對於那些因童年期情感忽視造成的消極感受,比如,「我不應該談論消極的事」「我不能占據過多的空間」「我沒有權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擁有、去感受某些事物」,確定性需要你做的是打破這些邏輯怪圈與感受的黑洞,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

我們要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確定性,慢慢解決童年期情感忽視的問題呢?首先,你需要意識到自己有過這種被忽視的經驗,從而造成了現在的一些問題。勇敢地承認它,不要覺得它是某種致命的缺點,它只是一種感受。當你再次經歷這些感受的時候,學習去體驗它,去為它下「定義」。之後,你需要去定義自己的需要,並一步一步地獲得它們。很多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都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他們甚至認為自己的需求不值得、不配被滿足。

我們可以選擇自助或者尋求心理諮詢的方式越過這個門檻,來探索自己的情緒和需要,改變已有的種種認知,從而一步步地滿足這些需求。最後,要記得對自己友善,照顧好自己,嘗試去和更多的人建立關係,不管是朋友,還是心理諮詢師,在關係中慢慢地認識自己,療癒自己。

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簡單心理:向內看見》
權威型、自戀型……5種可能對孩子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_img_3

作者簡介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是中國頂尖的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擁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的專業心理諮詢師、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設有「簡單森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除了專業心理諮詢以外,它擁有運行多年的免費心理熱線,並組織了上千場公益活動。自2014年成立以來,「簡單心理」為數百萬人次提供了高品質的心理健康服務,致力於彌合裂隙,提高幸福感。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