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純粹閒聊

因為這幾天關於小孩送安親與老人送安養的話題

不如來聊聊我們如何照顧長輩吧?!

「介護離職」現象普遍 上班族成公園流浪漢

高野昭宏(音譯)45歲時,為照顧生病的父親,辭去薪資優渥的百貨公司活動經理一職,當時他從沒想過自己的社會階級會就此一路往下滑,最後身無分文地住在公園裡。

 

父親死後,高野為照顧身體虛弱的母親,陸續做了一些不穩定的工作。過了9年,他在2009年為母親的葬禮花掉最後一分積蓄,接著因付不出房租被趕出一家人住了30年的公寓。


他帶著過世母親的骨灰譚,把寵物貓裝在籠子裡,就這樣離開了公寓。幸虧在一群志工幫助下,他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擔任低收入戶的顧問,也成為日本所謂「介護離職」的代表人物,指為了照顧年邁親人而辭職的現象,在日本愈來愈普遍。


「老闆告訴我,一旦你脫下領帶,再繫回去就沒那麼簡單了。」高野說:「我不斷跌入深淵,沒有停止的跡象,但我自己沒有意會到。我以為總會有辦法解決。」


根據政府數據,日本每年有10多萬人介護離職,當中多數人還是無業狀態。


接近700萬人的嬰兒潮世代未來10年即將邁入75歲,介護離職的人數肯定還會增加,這也代表正在職場黃金期的子女必須離開勞動崗位回家照護親人,而生育率下降、拒絕外來移民加速勞動力短缺的日本,難以承受這樣的代價。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即將進入「大介護時代」。安倍政權為實現「0介護離職」目標推出相應計畫,希望阻止人口從當前的1.27億人下滑到1億人以下,盡可能增加勞動人口。


安倍政府11月也宣布,2020年初以前,除了先前說好的38萬張床,將再向12萬人提供老人用床,或其他形式的援助;主要城市也會放寬開設安養院以及申請休假、補助的條件。


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者威廉斯(Mark Williams)和席利安特(Marcel Thieliant)認為,這些措施或許有助日本勞動力年增0.2%,但部分學者認為這些政策不足以處理介護議題的複雜性。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說:「這不是建更多安養院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需要更多有福利、較少加班的穩定工作,需要更多托兒所、更支持職業婦女,整個社會需要徹底重新思考。」


日本75歲以上人口達1640萬人,需要照護的人口急速增加。至2025年前,75歲以上人口預估會膨脹到2180萬人。


截至去年3月,日本有26萬人在家接受照顧,等待公共補助設施的一張床位,照護人員短缺,部分是因為日本幾乎不接受來自海外的照護人員,門檻也很高。


津島憲明(音譯)在北海道經營老人照護設施,他認為應該在都會地區開設更多安養中心,做為照顧周邊社區老人的樞紐。他認為,增加照護人手很簡單,「就是要提高薪水。如果你建了設施,卻沒有照護人員,什麼也做不到」。


照護人員平均月薪為22萬日圓,低於所有產業平均月薪33萬日圓。


44歲的和木美惠(音譯)經營工作介護平衡實驗室(Work and Care Balance Laboratory),開設老人照護講座。她說,單靠中央政府無法解決介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她鼓勵民眾向雇主表達需求,並利用地方政府提供的設施。和木不建議為了照顧家人辭職,還建議大家不要請長假,以免失去工作的動力。


現年60歲的介護離職代表高野,未婚且與唯一的兄弟形同陌路。他最辛苦的那幾個月,曾經想要自殺。現在他已經住回一間公寓,但不認為政府有機會解決「介護離職」問題,畢竟有太多障礙,包括上班族工時長、照護者缺乏政府援助制度的相關資訊、中年難以就業,特別是像他這樣的人,有一段時間靠福利過活,已經蒙上社會汙點。


「他們談到『介護離職』,卻沒有制度可以處理它。」高野說:「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讓民眾可以求助的社會。」

文章來自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343&utm_source=tw.news.yahoo.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yahoo_news

.......................................................................................................

當長輩臥床,我們的確會面臨工作與照顧的兩難

就我現在所知的狀況,一個"尚可"的機構,一個月的照護費是4-5萬

但是,如果家人中有人為此放棄職場

因為照護時間無法判斷

她/他可能就是從此難以回到工作的軌道

這是大家都可能面對的未來

因為BBH最近新話題真的很少

我想不如大家來聊聊這個吧?!

謝謝樓上的媽媽

可能版上姐妹大多年輕

這樣的話題,通常很難引起共鳴

我因為童年時,父母照顧奶奶,此刻照顧婆婆

對於照顧癱瘓老人的議題,特別有感受

有時候,人沒遇上

很難想像長照工作對家庭的衝擊

也無法理解照護機構良莠不齊的可怕

錢只是老年準備的基本

如果沒有家人的關心與盯嚀

很多老人在機構裡只是很沒尊嚴的活著

時間可能長達十年以上

可能看過太多

我也是早早準備

希望孩子只要用心,不必有經濟負擔

小謙外婆的兄弟真好,沒計較的分擔

手足能力總有強有弱

要長達十年沒口角,難能可貴

我看到的例子大多落到一方委屈

或是最後老死不相往來

長庚養生村是很好的環境,費用不美麗

如果經濟許可身體好,我覺得滿不錯的

據我所知,他們不收無法自理的住民

萬一需要他人扶持,免不了要進入“老人機構“

現在的管理問題很多,身上長瘡,都是常見的

所以除了準備銀彈,我也很關心長照政策

目前的補助模式,是以所得稅為基礎

決定補助的額度

讓我驚然發現,最不能癱瘓的

竟然是有點錢,又沒有錢的中產階級

中低收入戶,機乎全額補助

而富有者,也能輕鬆支付這些費用

反而不上不下,最慘

我很希望長照政策好

但認識的年輕朋友都很怕

怕長照會是世代剝削的錢坑

等他們要用,早被我們這一代弄到破產

可是就我來看,這無論如何都要做

至於怎麼做,都是智慧

目前能做的是買長照保險,以我們能力也沒法買夠

不足的,就靠老本來填

老實說,如果可以

我好希望,可以自主決定何時離開

但,在法令上,這是更遠的路了

華特媽媽

妳說的狀況,正是我看到的

我婆婆隔壁床的老奶奶嚴重失智

常常胡亂吵鬧,也會把尿布扯掉

我還見過她把糞便塗抹滿床

然後翻到在地

不得已,護理師只好將她拘束

我看了很難過,因為老人家神智時好時壞

經常只是幾分鐘之內,就胡亂了起來

可以想見,家人不得不送她過來啊

像阿敏說的澳門老人生活

我羨慕,但覺得自己努力也能夠憑己之力做到

但如果家裡真的有人走到失智,或是癱瘓

我覺得會扛的很辛苦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開這個話題

因為什麼都不能做,只能杞人憂天

或許是近半年參觀過太多安養院與護理之家

把自己搞的有些憂鬱

華特媽媽

妳說的狀況,正是我看到的

我婆婆隔壁床的老奶奶嚴重失智

常常胡亂吵鬧,也會把尿布扯掉

我還見過她把糞便塗抹滿床

然後翻到在地

不得已,護理師只好將她拘束

我看了很難過,因為老人家神智時好時壞

經常只是幾分鐘之內,就胡亂了起來

可以想見,家人不得不送她過來啊

像阿敏說的澳門老人生活

我羨慕,但覺得自己努力也能夠憑己之力做到

但如果家裡真的有人走到失智,或是癱瘓

我覺得會扛的很辛苦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開這個話題

因為什麼都不能做,只能杞人憂天

或許是近半年參觀過太多安養院與護理之家

把自己搞的有些憂鬱

就我的觀察,人力是最大的問題

其實錢真的只是基本

上次回診跟醫師討論照護的細節

他就勸我不要對照護者太苛求

說很多在家照顧的品質比機構更差

並要求我試問自己能做到多少

這幾個月,明顯看到

有家屬每天到的,跟一週,一月,才來一次的

照護人員態度存在差異

來的勤的,例行之外還會特別關心

來的少的,就是按表操課

就在長照的現場觀察

我覺得雖說有子女不是萬能

但沒子女真是萬萬不能

長照保險很多保險公司都有賣

只是種類略有不同且複雜,難在這裡說明

樓上媽媽,妳可用google搜尋,有很多介紹

妳可以跟據能力,需求,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

果醬媽媽

沒錯,我真的認為親子的心很重要

養老扶幼是應該的

如果不是特殊的狀況

至少一個孩子來協助老後的照顧

果醬媽媽

沒錯,我真的認為親子的心很重要

養老扶幼是應該的

如果不是特殊的狀況

至少一個孩子來協助老後的照顧

謝謝樓上媽媽

我也留意到這個資訊

應該會找時間註記

媽媽說的這句真好

”老了臥床了,就像一條無形的繩子,

另一頭一定是綁著一個犧牲的家人.......”

我的好姐妹,為了失智的媽媽放棄很多社交機會

已經和弟弟共同做好一生不婚的準備

我嘗想,一、二十年後,她媽媽走了

等著她的會是怎樣的人生呢?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