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建國中學升學率每況愈下的原因???

airdog
airdog 2015-05-19 22:32:39 #
 

本想於1F做一些修改,但是已無法修改文章,

只能把最想說的話於今天早上貼在一樓下方做補充。

另外,放了三篇文章在1F的補充處給大家參考

完整看完到最後一篇文章時,希望能給各位父母一點啟發。

airdog
airdog 2015-05-21 22:59:00 #
 

趁著早上不用開會的空檔  打電話問了三個高中的教務主任關於科學班的一些傳聞 聽老師一席話 真是勝過在這邊混三年啊 1. 建中 建中老師談吐非常的溫文儒雅 他說建中很強  升學率並沒有越來越差啊 建中很多二年級就考上大學 或者申請國外大學的 ..........

我是帥爸爸發表於2015-05-21 09:09:05

當初查看101年考取建中的那一批國中學生,

於今年繁星與個人申請的錄取情況不佳後,引起我去尋找原因的動機。

 

另外一開始為何只抓醫學系與台大來比較呢?

基本能考上醫學系的學生,絕大多數的台大科系應能上榜,

而能考上台大物理或法律系的學生,

應該大多會填台大而不會填其他大學的物理或法律系,

因此用醫學系與台大總人數來分析高分群學生變化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同時要討論事情最好使用數據,至少數據是比較客觀,

也較能清楚描述分析,以減少用個人[感覺]來描述事情。

 

我是從以下網路去抓數據來做統計後所看到的結果,

https://www.ptt.cc/bbs/PCSHELC/M.1257961061.A.2D1.html

https://www.ptt.cc/bbs/NOCHIGH/M.1281654947.A.29D.html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314239270.A.55F.html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346206186.A.F01.html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377591562.A.ED2.html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09038954.A.4E5.html

 

民國98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651

民國99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627

民國100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573

民國101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520

民國102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565

民國103年錄取台大+醫學系共489

 

從以上數據,除了102年有反彈一次外,其餘皆是逐年下滑,

到了去年103年,已從六百多人下降到只剩四百多人。

 

當然討論數據可以多面向,

以建中老師所說[建中很強,升學率並沒有越來越差啊]

這和前面所言,以個人[感覺]來描述事情,

這在討論時就會變成各說各話了,很難有一個依據。

因為如果沒有數據支撐,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當然,建中老師的說法有可能是對的,如果真如老師所說建中很強,並沒有改變,那麼六百多降成四百多人的原因為何?是因為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政策,透過繁星制度的改變而影響建中升學情況?亦或是個人申請制度,或是一些頂尖科系面試制度不利建中等男學生所造成的?還是另有原因呢?

 

如果是制度的改變所造成不利的影響,那麼得為建中學生發出一點不平之鳴的聲音,因為制度設計讓認真努力的人與投機取巧的人有不公平的競爭機會,這應該要去檢討制度。

 

另外,建中老師的說法也可能是錯的,如果老師說法是錯的,那麼表示六百多降成四百多人的原因是建中內部問題,那麼就不是外部制度不公所引起的人數下降,則建中真如我的統計所言,已經逐年下降,未來還會繼續下降。

 

另外關於建中每年出國的人數,這個數字應該也只有建中才知道,

外人很難拿到每年高一高二或高三出國的準確數字,

這部份我也只能用猜測的。但是也不全然用猜的,建中於

98年高三畢業生可報考的總人數是1241人

103年高三畢業生可報考的總人數是1256人

從98年到103年之間的高三畢業生總數,都是維持在很穩定的一千兩百多人,

每年讀到畢業的總人數變動不大,即使高一高二有人出國,

也不太會影響到高三畢業的總人數。

高三會出國的總人數應該也不會太多到成為從六百多人降成四百多人的原因主力,因為估算剩下高三會出國的總人數應該不會有近兩百人之譜?

 

因此,從數據下降的情況,我預估今年會再降的機率很大,只是原因為何?

可能內部的師生與家長會更清楚原因。

以上為此篇討論做一點個人補充。

(原作者於 2015-05-21 23:03:48 重新編輯過)

airdog
airdog 2015-05-22 00:08:49 #
 

再比較一下版主讚賞有佳的美國史岱文森高中...............

那是否把科學班定位為培養未來諾貝爾獎人才,就不會有許多爭議了?    

Jessy發表於2015-05-21 17:25:58

TO:Jessy

把諾貝爾獎寄託在人數稀少的科學班,我覺得對科學班的孩子來說,

這壓力太大了吧,也比較不切實際些,應該把餅做大….怎麼說呢?

最近這陣子IB全球大會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例如以外國有些大學為例,

他們會採用IB考試分數審視學生的學習可靠度,

預估你過去的努力結果反應在IB分數如果是差異很大時,

嚴重時會撤銷入學資格,當然,如果考的比預期好,

會提供獎學金給你(加拿大的大學也會參考採用)。

這是典型用大型考試來檢覈每一位參與IB課程的學習成效,

這和我之前所提紐約特殊高中的美國系統AP課程不同,

 

至於AP與IB課程或A-LEVEL可以估狗一下,或參考下面

http://edu.sina.com.cn/ischool/2013-09-16/1454395489.shtml

 

國際上目前有上述三大課程系統,

我覺得整個建中全部學生都可以改用國外這種課程設計,

甚至其他學術傾向高的高中也可以,因為只有一班的科學班,

一來人數太少,課程多樣性會受限。

再者國內高中與國中每校人數眾多,可依學生自主修課,

我不信科學班學生的每一種學科程度會完全一致的,

如果建中生全部納入,這樣子每一種學科都可以不同難度等級來授課,

這才能達到孔子所言因材施教的目地。

 

國內每一所學校人數都很多,最適合這樣開課。

只是很諷刺地,國外的初中、高中人家早已這樣分級上課多年了。

為何國外不用擔心一群學生全部一窩蜂想搶最難等級的課程呢?

因為GPA也要考慮到,如果自己程度不到而去修這等級的課程,

那鐵定GPA很難看,GPA不好就不容易申請到好的大學,

所以學生會思考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選課模式。

 

當然,為了GPA好看都挑選最簡單程度的課程也不行,

因為好的大學會注意你修了哪些課程,

所以這些高中生很早就得未雨綢繆替自己籌畫,

與為了想要就讀的學校科系而努力,

也就是為何國外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已經都在尋找或籌劃自己的未來,

而台灣高中的孩子,到了要讀大學時還摸不著頭緒未來要做什麼?

airdog
airdog 2015-05-23 08:03:55 #
 

 

To: Jessy

關於IB、或資優班或科學班的討論,我下次再回覆,

以免模糊討論焦點。

首先謝謝妳幫忙把建中98-103年考上五校數據統計出來

98年錄取台大(41.66%)+醫學(10.8%)共651人(52.46%), (清交9.58%五校59.7%)

99年錄取台大(48.64%)+醫學(9.7%)共627人(48.64%)(清交11.25%,五校59.9%)

100年錄取台大(43.65%)+醫學(9.78%)共573人(46.32%)(清交9.78%,五校58.3%)

101年錄取台大(32.21%)+醫學(9.3%)共520人(41.57%)(清交8.95%,五校50%)

102年錄取台大(37.68%)+醫學(8.1%)共565人(45.79%)(清交10.78%,五校57.9%)

103年錄取台大(31.77%)+醫學(7.2%)共489人(38.93%)(清交10.35%,五校51%)

 

我比較懶一點,直接抓最前面台大與醫學系高分群來分析,

和妳的五校統計數據來比較,其實結論論還是一樣。

妳的98-99年五校錄取比率是59.7-59.9%,約接近六成。

但是103年五校錄取比率僅剩下51%,約五成,

這趨勢和我的統計其實是類似的結果

無論是在最高分群(台大與醫學系)

或是前段大學的台清交成政,

結果也是顯示建中在錄取前段大學的比率一樣往下掉。

 

我本來也是和[小魚丸的媽][]媽媽一樣的看法

認為建中還是和以前一樣,

也許一部分高分群在個人申請時會被清交等校先攔截走了。

 

但是台清交成政五校的錄取率一樣從約六成掉到約五成

表示無論在(台大+醫學)或是(台清交成政),建中都是往下掉。

對比我所查詢到那批101年考上建中的優秀孩子,

於今年目前的升學情況來看,數據顯示不甚樂觀,

感覺建中還會往下掉。

 

這不禁讓我納悶了起來,

因為我所觀察這兩批101年幾乎一樣優秀的孩子,

一批孩子去讀了建中之後,到底是發生甚麼事?

難道讀建中的孩子會故意不讀台清交成政嗎?

感覺可能性太低了。

所以我的標題才會寫讓建國中學升學率每況愈下的原因???

很想知道是什麼原因???

因為我不認為建中孩子會故意不想讀台清交成政。

(原作者於 2015-05-23 08:29:45 重新編輯過)

airdog
2015-05-25 11:08:35 #
 

現今孩子的求學環境已經演變成家庭資源與人脈的競賽,

怎麼說呢?

前面288樓我是帥爸爸所提供的科展比賽結果一面倒情形,

就像我前面所言,孩子每年都能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去參加科展競賽,

而且都有獲獎。

在每年其他同隊友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期望下,

孩子回家會轉告情形,最後讓我被迫得出來幫忙。

大人出手時就註定讓這比賽失去了公平性,

因為我曾經到科展比賽會場看過這些來自其他各校的代表作品,

說實話,光靠那些獲獎孩子當時能力與中小學的學校設備,

我很懷疑一般沒有資源的孩子,要如何去比賽呢?

更別說做科展是要花一些錢的。

 

後來看到青媽媽於另一樓所貼的文章,

大學搶學生 門檻變賭注

2015-05-23 01:35:39 聯合報 林宏洲/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新竹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20195-%E5%A4%A7%E5%AD%B8%E6%90%B6%E5%AD%B8%E7%94%9F-%E9%96%80%E6%AA%BB%E8%AE%8A%E8%B3%AD%E6%B3%A8

….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上述一文中的某句話[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相對於科展會於孩子的終生影響力,

而類似醫學有總額管制的熱門科系競爭,

對於孩子的影響力將會更大,

那麼競爭的公平性會不會就像科展一樣呢?

因為現今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入學的書面審查和面試時

這種競爭選擇方式就存在人為可操作的空間,

為何這麼說呢?

醫學體系是一個人脈相對封閉的地方,

有人提攜是很重要的,尤其未來選醫院選科時,

還有專科考試等,甚至升上主治、主任、院長等,

有人幫忙是可以省力很多。

所以這時候的醫院院長、政府部會主管官員、董事、

學會理事長、校長、業界、立法委員、、、、等,

只要有辦法與關係的人,應該沒有人不會動用。

 

去年冬天非假日的晚上曾去一間餐廳吃飯,吃飯是沒甚麼特別,

特別處是剛好鄰桌遇到熟識的友人,

這位朋友是大學教授,和他一起吃飯的人是業者,

業者旁坐了一位很年輕的小孩子來一起用餐。

由於,餐廳桌椅很近,這位友人平常說話也有點大聲,

所以認真聽對話內容,是可以聽得很清楚。

 

現在國內大學教授都得想辦法去找一些業界產%

airdog
2015-05-25 11:10:39 #
 

現今孩子的求學環境已經演變成家庭資源與人脈的競賽,怎麼說呢?

前面288樓我是帥爸爸所提供的科展比賽結果一面倒情形,

就像我前面所言,孩子每年都能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去參加科展競賽,而且都有獲獎。

在每年其他同隊友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期望下,孩子回家會轉告情形,最後讓我被迫得出來幫忙。

大人出手時就註定讓這比賽失去了公平性,

因為我曾經到科展比賽會場看過這些來自其他各校的代表作品,

說實話,光靠那些獲獎孩子當時能力與中小學的學校設備,

我很懷疑一般沒有資源的孩子,要如何去比賽呢?

更別說做科展是要花一些錢的。

 

後來看到青媽媽於另一樓所貼的文章,

大學搶學生 門檻變賭注

2015-05-23 01:35:39 聯合報 林宏洲/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新竹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20195-%E5%A4%A7%E5%AD%B8%E6%90%B6%E5%AD%B8%E7%94%9F-%E9%96%80%E6%AA%BB%E8%AE%8A%E8%B3%AD%E6%B3%A8

….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上述一文中的某句話[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相對於科展對孩子未來影響的重要性還不大,

而類似醫學有總額管制的熱門科系競爭,

對於孩子的未來影響力就會很大了,

那麼競爭的公平性會不會就像科展一樣呢?

因為現今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入學的書面審查和面試時

這種競爭選擇方式就存在人為可操作的空間,

為何這麼說呢?

醫學體系是一個人脈相對封閉的地方,

%A

(原作者於 2015-05-25 11:28:11 重新編輯過)

airdog
2015-05-25 11:39:08 #
 

不知為何編輯整個亂了,前面貼錯可以刪嗎?...

現今孩子的求學環境已經演變成家庭資源與人脈的競賽,怎麼說呢?

前面288樓我是帥爸爸所提供的科展比賽結果一面倒情形,

就像我前面所言,孩子每年都能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去參加科展競賽,

而且都有獲獎。在每年其他同隊友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期望下,

孩子回家會轉告情形,最後讓我被迫得出來幫忙。大人出手時就註定讓這比賽失去了公平性,

因為我曾經到科展比賽會場看過這些來自其他各校的代表作品,

說實話,光靠那些獲獎孩子當時能力與中小學的學校設備,

我很懷疑一般沒有資源的孩子,要如何去比賽呢?更別說做科展是要花一些錢的。

後來看到青媽媽於另一樓所貼的文章,大學搶學生 門檻變賭注

2015-05-23 01:35:39 聯合報 林宏洲/交通大學材料系教授(新竹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920195-%E5%A4%A7%E5%AD%B8%E6%90%B6%E5%AD%B8%E7%94%9F-%E9%96%80%E6%AA%BB%E8%AE%8A%E8%B3%AD%E6%B3%A8

….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上述一文中的某句話[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相對於科展對孩子未來影響的重要性還不大,

而類似醫學有總額管制的熱門科系競爭,

對於孩子的未來影響力就會很大了,

那麼競爭的公平性會不會就像科展一樣呢?

因為現今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入學的書面審查和面試時

這種競爭選擇方式就存在人為可操作的空間,為何這麼說呢?

醫學體系是一個人脈相對封閉的地方,有人提攜是很重要的,尤其未來選醫院選科時,

airdog
airdog 2015-05-25 11:48:39 #
 

(接續前面)還有專科考試等,甚至升上主治、主任、院長等,

有人幫忙是可以省力很多。所以這時候的醫院院長、政府部會主管官員、董事、

學會理事長、校長、業界、立法委員、、、、等,

只要有辦法與關係的人,應該沒有人不會動用。

 

去年冬天非假日的晚上曾去一間餐廳吃飯,吃飯是沒甚麼特別,

特別處是剛好鄰桌遇到熟識的友人,這位朋友是大學教授,

和他一起吃飯的人是業者,業者旁坐了一位很年輕的小孩子來一起用餐。

由於,餐廳桌椅很近,這位友人平常說話也有點大聲,

所以認真聽對話內容,是可以聽得很清楚。

 

現在國內大學教授都得想辦法去找一些業界產學計畫案,

所以友人與計畫案出資的業者一起用餐討論明年的研究與經費,

同時教授的研究室還有研究生需要錢做實驗來發表論文,

所以教授去爭取業者的計畫案本來也是沒有什麼問題。

 

只是,問題來了,怎麼說呢?

我正納悶談產學研究計畫為何要帶一位年紀像高中生(不像研究生)的孩子呢?

後來,終於有聽到了一點重點…這位孩子是高中生,

心想高中生隔天不是還要上課或去補習或寫作業,

平常日怎麼會來這裡參加飯局呢?

教授在言談中有談論到目前的實驗情形,以及未來預計如何進行?

另外,教授也順話聊一些目前大學教育現況,

問了業者孩子有無興趣讀哪方面的科系?

那孩子一聽當然就毫無掩飾地表達出對於友人所教授科系的意願。

教授於是詳細教導業者與孩子目前大學入學方式,

分析學測大約幾級分,該如何準備,其他應該就不需擔心。

教授還當面向業者表示,願意幫忙提攜這孩子,

以後有任何問題或想繼續讀研究所,就直接到他的實驗室來。(未完)

airdog
airdog 2015-05-25 11:50:29 #
 

(接續前面)所以,我才會在前面提到郭董牌的孩子。

對於這樣的現象,就像前面所提的科展比賽,

沒資源或沒管道孩子的機會相對會少了很多很多。

 

過幾年我的那位友人會不會像其他教授辦了退休後,

去擔任某公司法人董事、顧問等,

就像其他人能固定獲得一些研究案、升官、或退休後接任某私校主管、

醫院主管、未來投資持股、買不動產能有不錯特惠價格、、、等,

尤其近年在私立醫學系的繁星與個人申請總名額都大幅提高至遠超過半數,

這種關係複雜的文化,於私立大學目前經營型態下更非一般人所能詳窺實情。

是否會於書審與口試發生上述所說[可能存在關說或審查不公等弊端]?

在可見的未來,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總名額都會高於指考的名額,

所以,未來的升學情形,在考試分數分佈變得越變扁平化後,

家庭的資源與人脈的影響力或許會更形重要了。

(原作者於 2015-05-25 11:51:40 重新編輯過)

airdog
airdog 2015-05-26 09:21:57 #
 

TO:AQs

國外的大學申請,恐怕更需要有家庭資源背景的支持,

如果老爸是市長,或是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這絕對很好用,

所以在美國的華人子弟想在很熱門領域搶到一口飯吃,

要比其他種族孩子更辛苦。

 

To:青

相信妳具有能力解析這個大學入學徵選方式的運作過程,

在我們那個單打獨鬥的讀書年代已經過去了。

因為今年一批申請到台大熱門科系與其他醫學系這組的孩子,

他們家庭背景普遍是很好,絕不是一般上班族的家庭就對了。

最重要的是申請到台大與其他大學醫學系的比率遠勝於建中其他孩子。

所以,回頭去看到288樓家長所提科展競賽,

一所私校在科展比賽中的每個組別都有很多學生同時獲獎,

妳會認為其他幾十所公立學校孩子的資質有差私校那麼多嗎?

 

所以我覺得原生家庭所能提供的資源還是佔了很大影響力,

正如同我的孩子所能獲得的資源是一樣道理。

 

社會上很多事情本來就需要人脈關係,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只是這個年代孩子得提早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篩選,

正如同我的那位友人教授得面對學校論文與研究經費現實壓力。

有些事只能心照不宣,就像我的友人教授與業者的互助合作,

我和他很熟,相信未來他只要看到我的名字,也會知道該如何做。

我們這年紀一起讀書的同學或學長姐弟妹已經有人在擔任主管職務工作,

包括校長、系主任、醫院院長、某醫學部主任、政府部門主管、、、等,

以前讀研究所時很熟的學長,也是醫學系教授,或是一起k書的好友,

也陸續擔任起重要的管理職工作。

台灣很小,大家都認識彼此,我也在這個社會結構環節中生活,

尤其是一些交情還不錯有在來往的朋友,有些還見過我的孩子,

不知道將來有一天會不會讓我也被迫成為前述文章結構中的一員。

目前時候還沒到,無法保證我會不會像科展比賽一樣被迫出來幫助孩子,

但是,如果發現我的孩子於未來升學管道這端有受到不公平競爭的可能性,

為人父母能袖手旁觀者有幾人??天下父母心,我也不是聖人….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