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holingi
holingi 2014-04-14 20:14:37 #121F
 

1. 你真的確定這些站出來的學生只是為了怕"自己"以後只能領22K? 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其他同胞?

2. 你真的覺得這些語言強電腦強組織力強行動力強表達力的學生怕競爭?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410/376627/

    魏揚華府英語演說 魏爸爸:我輸了

 

3. 你真得覺得他們今天沒鬧上版面, 會有這麼多人關心討論?

 

4. 你真的覺得那樣一大群人窩在立法院那麼多天很有趣很舒適?

 

3. 你真的確定帶頭的是台大學生洪?

 

4. 你真的確定噴漆撒冥紙的是學生?

 

5. 你真的覺得大人搞出爛環境後, 所有有競爭力的都離開台灣, 這件事很好?

 

6. 你真的覺得這些學生沒啥了不起, 那大學教授們也沒啥了不起? 孔祥重也沒啥了不起? 這些人是挺好玩的?

 

7. 你真的覺得破了幾塊玻璃麥克風浪費的錢比付給每人每年900多萬薪水的立委(卻不用功不關心國事只在動員投票時出現閉著眼睛舉手還會偷按別人的表決鈴)多

 

8. 你真的覺得那些學生影響安寧,  那請代替附近居民去告, 可以的話順便幫我告那堆些迎媽祖或辦活動放煙火的人

 

9. 你真的以為妳自己所擁有的所謂競爭力, 未來十年還存在?

 

 

 

這十年來, 通貨膨脹下, 基本工資還一直下降, 你覺得是因為

1. 政府沒善盡責任改善環境或產業轉型, 造成我們這一代出不了像樣的企業提供高薪?

2. 還是因為,  政府做得很好, 是我們這一代太差, 出不了像樣的企業提供高薪?

3. 還是因為, 我們和政府做得很好, 那些還沒畢業的學生太差, 所以我們故意只給22k?

抑或是

4. 事實上有賺錢, 但政府允許企業主剝削勞工?

 

 

覺得沒競爭力的連22K都不值得的人, 要不要站出來呼籲政府再往下修?

還是乾脆取消最低工資, 讓你們口中的沒有競爭力的人就消失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

 

 

http://disp.cc/b/630-7teK

 

holingi
holingi 2014-04-14 21:17:36 #122F
 

以前學運都很平和??

以前學運事實上也沒起啥作用??

可以很快落幕的原因可能是當時執政者遠優過現在的吧

來來來

看看

臺灣民主運動小故事(一):1991年大學生佔領臺北車站,拯救了四條人命

http://www.ptt.cc/bbs/FuMouDiscuss/M.1397056057.A.960.html

 

臺灣民主運動小故事(一):1991年大學生佔領臺北車站,拯救了四條人命 太陽花學運要退場了,新聞的熱度也在急遽減退當中。像《新聞龍捲風》這樣的節目,說 明了臺灣的媒體已經把學運新聞裡面最爛的哏都給玩完了。趁著這個冷下來的空檔,我們 或許可以暫時拋開對新聞的關注,來看看臺灣過去發生的一些學運與社運故事。 整個太陽花學運裡面,最讓全體臺灣民眾感到驚嚇的,莫過於「佔領立法院」這個我們原 本以為只存在於電影裡頭的點子了。 佔領運動真正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社運風潮,大抵是由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所帶起來 的。在華爾街之後,世界上的主要民主國家(怎麼定義?你可以參考去年EIU公布的2012 年世界民主指數排名)都曾發生程度不等的佔領運動。如果我們把「佔領」當成一種民主 國家的抗爭發展趨勢來看,你會發現臺灣人其實也是挺潮的。 說實話,在這場學運發生以前,應該沒有人能夠想像到臺灣的佔領運動竟然可以搞到立法 院裡頭去,而且竟然還冒出了幾十萬人上街給他們相挺讚聲。如果沒有一個足夠糟糕的政 府,所有這一切還真是殊難想像。 不過,在佔領國會之前,臺灣的抗爭運動倒也不是沒有佔領過其他地方。你比較有印象的 ,可能會是去年8月因大埔徵收案而發動的20小時「佔領內政部」;在2011年的10月,一 些公民團體也曾在台北發起過一場媒體曝光度不高的「佔領101」。然而在這之前,臺灣 短短幾十年的民主化歷程裡面,還有發生過其他以佔領為手段的抗議嗎? 是的,如果九零年代初,令堂或令尊剛好在臺灣念大學,那麼他們說不定就曾經參與過這 場運動。1991年5月,一群大學生佔領了臺北車站的公共區域,並且展開了一場為期數日 的抗爭。他們的目的除了是要拯救四條人命,更是為了要保護言論自由,捍衛民主。這是 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一、 1991年5月9日清晨,天剛剛亮,新竹清華大學的男生宿舍裡,突然冒出了一批調查局幹員 。他們在完全沒有知會清大校方的情況下,逕自進入校園,逮捕了當年正在讀歷史研究所 的廖偉程(如果你喜歡獨立音樂的話,他前陣子是The Wall的營運總監)。被上銬帶走的 當下,廖偉程大聲地質問調查員:「幹什麼!我犯了什麼罪?」而他的問題只換來一句冷 冷的回應:「到了就知道了。」同一時間,逮捕行動還在台北、高雄等地同步進行。同案 被捕的其他三人裡面,還包括了後來的蕃薯藤網站創辦人陳正然。 這四個人都被調查局認為觸犯了刑法一百條而遭到逮捕。刑法一百條是戒嚴時代的夢靨, 白色恐怖的同義詞。這個緊緊攫住思想與言論自由的法條,當時的條文內容是這樣的: 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 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 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按照這條法律,任何與執政者的政治意識形態相悖的思想、言論、主張,都可以很直觀地 被認為是在「著手實行」一種叛亂行為。只要國家認定你有這些行為,你就是有,沒什麼 好商量的。然而,刑法一百條的處罰還只是徒刑而已,真正讓這條法律發揮威力的,則是 與之相配合的《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也就是俗稱的「二條一」: 犯刑法第一百條第一項……者,處死刑。 無論你崇拜馬克思或主張臺獨,在戒嚴時期只要一被抓到,國家就可以循著這兩條法律把 你送進刑場。刑法一百條與《懲治叛亂條例》,象徵著當權者對自由的迫害,到了二十世 紀的最後十年,它們仍然原封不動地存在於中華民國的法律體系當中。即便1987年剛剛解 嚴,1988年開放了黨禁報禁,一切漸趨自由開放的年代裡面,威權的幽靈仍舊在這座島嶼 上為厲為祟。 1989年4月,堅持「100%言論自由」的鄭南榕,便因不願屈從於這兩條惡法,自焚而死。 而諷刺的是,1991年的5月1日,總統李登輝才剛剛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臺灣的民主憲 政看似走向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卻在短短8天以後,就發生了廖偉程等人的案子。 這使得許多知識份子猛然醒覺:原來,枷鎖還在自己的肩上,禁錮仍未解除。 「獨臺會案」──這是後人為這起案件取的名字。調查局所掌握的情資,顯示廖偉程等四 人都與臺獨組織「獨立臺灣會」有密切的往來。然而,根據廖偉程事後自述,在這起事件 當中,同案被捕的人他並不認識。而他自己跟本案的牽連,就只是讀過了「獨立臺灣會」 的創始人史明先生的著作《臺灣人四百年史》,並且在跑去日本蒐集論文資料的時候,順 道去拜訪了史明而已。 廖偉程的遭遇,在許多人眼裡看來並不稀奇。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裡面,有太多人都像這樣 ,在清晨莫名其妙地被押上了囚車,然後送掉了性命。 作為一名叛亂嫌疑犯,廖偉程被抓進了臺北市調查處,隨後移送高檢署並遭到收押。在《 懲治叛亂條例》的宰制底下,他很可能也會成為歷來諸多被「二條一」葬送的亡魂之一。 廖偉程的事情,在他被抓走的那個上午,便在清華校園裡頭掀起了軒然大波。剛解嚴不久 的時代,知識分子正在努力推動大學法的修法,積極爭取學術與言論的自由。在這種氣氛 底下,國家的情治單位竟然輕易踐踏大學的獨立自治,強行進入校園逮人,並且還是用威 權時代的叛亂罪要來法辦學生。 這整件事情,很快引燃了諸多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的熊熊怒火。不只在清大,同案被捕的 陳正然是臺大的畢業校友,這自然也引發了該校學生的關切。很快的,針對政府、情治單 位與威權惡法的反彈,從清大、臺大開始向全國各大學院校迅速蔓延,嚴重的學潮正在醞 釀,一發便不可收拾。 除了社會各界主動發起的救援以外,清大、臺大兩校分別組織起廖偉程與陳正然的後援會 ,並且開始四處陳情、連署、抗議。 5月12日,數十名學生與教授跑到中正紀念堂展開抗爭,但當晚就被警察強制驅散,過程 中有許多人都被警方以暴力毆傷,惹得這些知識份子更為光火。 13日,學界開始發動罷課,靜坐抗議的活動不斷向各大專院校擴散開來。同一時間,中南 部許多大學正在組織北上,15日這天,學生們準備要在臺北車站舉行會師抗議,對這個思 維與運作都還停留在戒嚴時代的政府,施予更大的抗議壓力。 二、 收到大批學生要來臺北車站集結示威的消息,臺鐵員工自是如臨大敵。車站的站長在接受 媒體訪問的時候表示:他們打算採取比較柔性的處理方式,只要學生不影響旅客權益,不 破壞車站設施,並且不在大廳演說,不要有過度激動的抗爭行動,然後晚上乖乖解散回家 ,那麼車站方面也不打算管太多。需要的話,他們甚至還願意幫忙提供飲水。這樣看來, 一切似乎安排得挺穩當的。 不過,當學生真正出現在車站裡頭的時候,這位站長想必是相當傻眼──因為他們許多人 其實都已經拎著睡袋,打定主意要在這裡睡地板了。從現存的報紙資料看來,這些大學生 根本是以一種「準暴民」的姿態來佔領臺北車站的。 根據當時的報導,大批學生從下午一點半陸續進駐車站以後,便就地布置好靜坐隊列與抗 議布條,一邊等待各校學生前來會合,一邊逕自展開了「演說、唱歌、呼口號」等活動。 臺鐵方面除了得一再請這些學生降低音量,還數度派人過來談判協調,希望學生們晚上能 夠準時離開,但這個要求很乾脆地被拒絕了。 學生裡面甚至有人準備了發電機與其他許多設備,以因應車站晚上的例行性熄燈。無可奈 何的鐵路局代表也只能妥協,任由這些傢伙繼續佔領著車站一隅。 晚上,抗議學生已聚集超過千人。他們叫來了便當(而且還不是鐵路便當,完全沒有要補 貼一下臺鐵的意思),在靜坐區裡邊吃邊看電視。當時的報紙是這樣說的:當他們發現「 電視節目播出股市大跌新聞時,全場歡聲雷動」,而看到「政府官員呼籲學生要以國家為 重」的報導時,學生們便齊齊「報以噓聲」,整個車站吵鬧得不得了。 之後,有個教育部官員來到現場,很明顯是打算要來給這些學生摸摸頭的,但這名官員在 隊伍外圍等了許久,始終被學生晾在外面,完全沒法開啟對話。更有趣的是,當晚八點多 的時候,不知道是誰去找來了著名的講古大師吳樂天,讓他帶著一隊舞獅團來到車站,剎 時間只聽得鑼鼓喧天,無怪乎聯合報的記者會形容當晚的臺北車站「猶如一場熱鬧的廟會 」。 儘管這場佔領行動的聲勢頗為浩大,但在那個解嚴才沒多久的年代裡面,臺灣的學生運動 ,倒也不敢真的像外國人那樣搞到癱瘓車站,或者學五四的老祖宗們來個火燒趙家樓。整 體而言,除了大聲公很大聲、或者讓旅客抱怨說要繞過他們才能去買票坐車以外,這群學 生其實還是挺節制的。 「和平理性非暴力」──這個近年來臺灣諸多公民運動奉行不悖的原則,同時也是媒體加 諸於運動身上的標準規訓,其實早在野百合的時代就已經是這個樣子了。 最近時常被許多人拿來批評太陽花過度持守溫和主義的標籤「1985化」(雖然我個人覺得 這種標籤對1985而言並不公允),在九零年代初期的學生運動裡面,其實也有一個相對應 的比喻叫「救國團寶寶」。在相距二十餘年的兩個時空背景底下,保持學運路線的高度溫 和,或許都有其不得不然的無奈吧。 總而言之,抗議學生在接下來的佔領期間,基本上也沒有太多升高壓力的手段可資運用。 除了繼續在車站內搞活動以外,他們也只能在白天的時候分派「小蜜蜂工作隊」到附近的 行政院、教育部等地去發動抗議,然後晚上再回來睡覺,其他也就很難再想到什麼招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佔領臺北車站的這六天裡面,其中有一天,學生還跑去向電視媒體抗 議他們對學運的報導不公。除了在台視大樓前面公開宣讀抗議書並將之焚毀以外,他們用 紙箱做了一個「台視寶寶」,然後公開在媒體面前把他給踩爛。另外,他們還朝著台視大 樓丟雞蛋、噴漆,把所有正港「暴民」的怒火,都發洩在扭曲事實、掩蓋真相的媒體上頭 。 根據當時的報導,學生們本來還打算對華視與中視如法炮製,只是礙於時間不夠方才作罷 。換句話說,在這場同樣由學生發起的佔領運動裡面,其實也曾醞釀起一些反媒體的意識 與情緒。只是他們當年要對抗的黨政軍力量太過龐大,遠不是丟出幾顆雞蛋就能改變的事 情。 而在今天的這場學運當中,新聞媒體表現出來的潑糞、栽贓與忝不知恥,比之二十年前更 加令人作嘔。而我們這個世代的觀眾已逐漸被賦權、逐漸在覺醒,針對媒體的反擊力量將 匯聚得更為龐大,只等待憤怒的全面引燃而已。 再回來講故事吧。儘管從數字上看來,1991年佔領臺北車站的幾千名學生,與最近走上街 頭的幾十萬人似乎相去甚遠,但當年的這場佔領運動,倒是非常迅速地達成了他們的短期 目標。5月16日,也就是學生們在車站裡頭睡了一晚過後,民進黨籍立委便在立法院提案 要求廢止《懲治叛亂條例》與刑法一百條。 刑法一百條牽涉到更深層的法律與政治意識形態問題,要完成修法,這裡還僅僅只是一個 開端而已,我們後面還會繼續說些故事。但《懲治叛亂條例》要廢除,大家就不太有什麼 異議了。當時聯合報的評論也直指該法是「末代條例」,顯然整個社會對於這一惡法的終 結已形成了高度共識。 5月17日,除了少數國民黨籍軍系、資深及僑選立委的杯葛以外,立法院僅僅一個上午就 通過了《懲治叛亂條例》的廢除。5月22日,行政院又發文到立法院說:另一個在白色恐 怖時代授予情治人員權力、讓他們可以隨意逮捕政治犯與思想犯的《檢肅匪諜條例》,在 《懲治叛亂條例》失效以後已喪失了法源依據,要求廢止。隔天,立法院也立刻廢掉了《 檢肅匪諜條例》。這兩項法案從提案到修法,都在兩天之內結束,儘管還是沒法比三十秒 鐘更快,但這個效率也算是高得嚇人,跟我們印象中的立法院實在有天壤之別。 《懲治叛亂條例》廢除的結果,直接扭轉了廖偉程等四人的命運,儘管在刑法一百條被修 正以前,他們還是得面對長期的官司纏訟,但《懲治叛亂條例》既已走入歷史,法院羈押 他們的理由也隨之不存在。17日,廖偉程等人在修法結果公布後便獲得保釋,踏出了看守 所。隨後,獲釋的四人一起來到了臺北車站,向所有挺身為他們阻擋國家暴力的學生致上 深深的謝意。廖偉程和他的清大同學們擁抱在一起,數度哽咽。他隨後公開說道:他的受 難也是臺灣人民受難,希望大家不要退縮,繼續抗爭。 人是救出來了,學運可還沒結束。學生們最初在臺北車站集會的時候,向外界公開提出了 四大訴求,亦即「反對政治迫害,廢除叛亂惡法,尊重學術自由,要求釋放無辜」。5月 17日的修法與放人,確實是屬於他們的重大勝利,但最終的大魔王──刑法一百條,卻還 未能被徹底斬除。只要一百條還在,國家隨時都可以指控你的思想有罪,你的言論有罪, 你就是有罪。 不過,一般的社會大眾沒法看得太遠。當政府做出讓步的姿態以後,大家總是會直觀地認 為運動的訴求已獲得了滿足,而最核心的問題是否曾被解決,也就顯得相對不重要了。在 這種情勢底下,台北車站的佔領運動想要繼續往下走,大概也是頗為困難。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媒體輿論逐漸倒向了對學運不利的方向,批評的聲浪日益升高,各種 對學運的責難甚至抹黑,陸續浮現在當時的三大報(中時、聯合、中央)上頭。而原先對 學生持容忍態度的臺鐵,態度也漸趨強硬,台鐵工會在18號發表聲明,批評學生的大聲公 跟標語、布條搞得旅客人心惶惶,不堪其擾。 媒體的影響其實還不打緊。對於所有的運動來說,真正麻煩的事情,總是內部意見的嚴重 分歧。有些人覺得獲得階段性勝利便應該見好就收,也有些人覺得訴求未竟全功便應堅持 到底,這樣的分裂,甚至在最後一天浮上檯面而見諸報載。很顯然的,這場佔領運動發展 到這裡,差不多要畫下休止符了。 五月二十日,由學界人士串連起來的「知識界反政治迫害聯盟」,發動了數萬人上街的大 遊行,學生們也在這一天上午陸續離開了臺北車站,一場為期六天的佔領終於結束。而這 時候,車站的站長再度接受了聯合報的訪問──只聽得他如釋重負地說道:「希望他們不 要再來」。 這個僅僅六天的佔領故事,除了報紙以外,我其實沒能找到太多的參考資料,如果有人願 意去邀請這起事件的參與者做些口述訪談,應該會是饒富意義的一件事情。故事說到這裡 ,連帶還翻了一些舊書,意猶未盡。下一篇文章,我們還要來說說上一代的臺灣人爭取民 主自由的小故事,看看他們除了佔領臺北車站以外,曾經發起的另一個不禮貌、不愛國、 不守秩序、不盡學生本分的壞蛋計畫…… 下集待續!

市子
市子 2014-04-15 11:57:55 #123F
 

空站

天很藍
天很藍 2014-04-15 12:27:49 #124F
 

這十年來, 通貨膨脹下, 基本工資還一直下降, 你覺得是因為

1. 政府沒善盡責任改善環境或產業轉型, 造成我們這一代出不了像樣的企業提供高薪?有像樣的企業也不會只給低薪,只要你有本事.大學一畢業就有人搶著要

2. 還是因為,  政府做得很好, 是我們這一代太差, 出不了像樣的企業提供高薪?不是所有的人都太差

 很多優秀人才.大學沒畢業就被招攬了

3. 還是因為, 我們和政府做得很好, 那些還沒畢業的學生太差, 所以我們故意只給22k?

抑或是

4. 事實上有賺錢, 但政府允許企業主剝削勞工?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做的有多好.畢竟要討好所有的人.並不容易.像這次歐元區.要替希臘紓困.我想很多歐元區的百姓也不滿吧.憑什麼要支援那群好吃懶做的國家.但不紓困.希臘破產.義大利跟著破產.歐元區瓦解.對歐元區國家沒有好處.

也沒有人故意給22K.學生素質有好也有差.好的絕對可以拿到22K以上.不好的就自己加把勁吧

企業雖然可以賺很多但仍要承擔虧損及風險.這種風險不是我們當員工可以承擔的.當然我們期望更多的企業可以負起社會責任.畢竟沒有基層員工.企業也賺不了什麼錢.但在要求別人前.但做好自己

天很藍
天很藍 2014-04-15 12:40:34 #125F
 

9. 你真的以為妳自己所擁有的所謂競爭力, 未來十年還存在?

我從出社會就無法去預測我在未來有沒有競爭力

我只知道努力的做

該取得的執照就去取得

我只知道就努力吧.就盡力吧

就這樣我也在職場過了20幾年了

我還沒有被淘汱

對於未來我也還是不知道

我想我還是會抱持著就努力吧.就盡力

加入服貿未來10年我的競爭力會不見

那不加入服貿未來我的競爭力就會存在嗎?

從你的文字

可以感受到

你是熱情正義的人

但人生很長

你慢慢會發現

對事物.對工作保持熱情

對人保持一點寬容

不氣憤.不批評.不抱怨

心平氣和的過每一天

世界沒那麼不好

 

 

 

市子
市子 2014-04-15 13:40:38 #126F
 

我高三的孩子對就業其實是高度焦慮的

但面對的方式是強化自己的能力,觀察就業市場(不然就去學音樂了),放低自己的身段

我作我能作的,抱怨有什麼用-這是他的話

我走在奇蹟中
比比...我愛你 2014-04-15 13:51:12 #127F
 

關於競爭力~

我倒覺得競爭力是一定要自我培養上來的

所有的態度.想法.觀念..都要從小建立

但政府也是要有監督,人民督促進步

這兩不相違背

我們培養我們的競爭力,政府也能盡力成為人民的後盾

這樣才是雙贏倍數的效果

如果能從消極茫然的說要靠自己呀...不努力還能怎麼辦的氛圍

>>>改成很感恩的很積極的說只要我努力有想法一定就會有成果

大家都互相改進不是很好嗎!!

 

LovelyZoe
LovelyZoe 2014-04-15 13:56:09 #128F
 

對於這次學運的評論,我覺得李敖說得最好,「搞民主,你沒有風度;搞革命,你不敢!」

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帶頭的學生絕對不會只有22K,

因為未來肯定會隨著馬永成、羅文嘉的腳步,前途無量,

至於那些湊熱鬧的學生,我就不知道了

桂花豬
桂花豬 2014-04-15 17:13:40 #129F
 

年輕人受委屈了!

他們已經忍受不了分配的不公平

生活過於貧窮、苦悶!無處宣洩!

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報酬,明天看不到希望!

---------------------------------------

1. 我實在看不出那些年輕人到底受了甚麼天大委屈.

我這個已經出社會快20年的媽媽, 還在用老舊手機,

不像他們人人一台智慧手機整天在滑來滑去.

聽說現在的學生也都要有名牌行頭. 這些都是我沒有, 也不想去有的. 到底哪裡委屈?

2. 分配的不公平?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要平均分配可以搬去中國.

3. 生活苦悶, 無處宣洩?

所以才來搞個佔領立院, 享受免費便當, 睡覺還要抱熊熊嗎?

生活苦悶? 我的生活也很苦啊, 每天早出晚歸, 賺的錢要養家月底空,

但我會想辦法, 或思考我可以培養甚麼其他專長,

或是靠自己培養人脈資源去排除苦悶.

我也教導我的小孩這樣, 千萬不可以長大後學那些電視上的哥哥姊姊.

靠怨天尤人就能締造烏托邦嗎?  天真.

4. 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報酬, 看不到希望

先定義一下 "努力" 與"應有的報酬" 為何.

我剛出社會時也是從2X K慢慢的努力, 吃苦, 忍人所不能忍, 才改變現況.

現在的這些抗議學生認為怎樣才是它們應有的報酬?

他們能去承受被上司罵白癡, 請你來是做甚麼的?

然後仍然繼續努力設法突破工作上遇到的瓶頸, 這種能力嗎?

(以上只是舉例, 但是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職場中的事)


容許我再講個小故事:

我爸爸小時候出生在南部偏遠鄉下, 是七兄弟中最小的老么.

家裡只供他讀到小學畢業, 他上學之餘還要幫著家裡(農家)

種田, 收割, 放牛.....

但他憑自己的能力考上當地的一中, 一路考到師大(不用花錢)

接著再考取公費留學(家裡沒錢供你留學) 拿到博士學位回國.

後來在工作上有代表政府派駐不同國家,

也當大學教授. 他從來沒有抱怨社會對他不公平,

他只是專注自己的目標, 完全憑一己之力努力地去達成.

我爸非常不認同這些學生的行為.

他的生活不苦嗎? 從小生長在農家中的他當時有看到未來嗎?

每個世代都有它們要面臨的苦難與挑戰,

但可以確定的是, 在那邊叫囂與破壞社會秩序, 只會更凸顯自己的無能. 


我的結論很簡單:

-民主不可踰越法治.

-發聲不可影響(還長期影響)其他一般人的基本生活權利.

-不要把"無懼" 跟 "無知"混淆了!!!

報告完畢!



 

holingi
holingi 2014-04-15 20:26:51 #130F
 

看樣子, 大家不但不想檢討為什我們最低工資越來越低, 也不想改善

喜歡逆境中求生存, 果然超有競爭力

 

想必以下這篇報導也是沒競爭力或政客寫出來的

全文請點link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5-99489

 

22K逼走台灣高材生

 

台灣高階人才流失 全球最嚴重

撰文 / 方德琳

出處 / 今周刊   831期

 

一位跨國公司金融主管:我的員工裡,台灣人薪水只比菲律賓高,早就比不上大陸與印尼。一位交大MBA高材生:我的工作被2、3位22K(「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因薪水為2萬2千元,簡稱22K方案)搶走,台灣找工作太難只能到國外。 低薪苦勞逼走人才。根據OECD報告,台灣流失人口的高教育者比率最高。儘管人才出走,台灣還排拒外籍專業人士。一位被派駐來台的外籍主管,花5個月家人還來不了。沒有人才,台灣哪來競爭力?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三大最受歡迎的嬰幼兒羊奶粉評比:卡洛塔妮、貝比卡兒、惠氏啟賦羊,配方、特色、口碑一次看
三大最受歡迎的嬰幼兒羊奶粉評比:卡洛塔妮、貝比卡兒、惠氏啟賦羊,配方、特色、口碑一次看

三大最受歡迎的嬰幼兒羊奶粉評比:卡洛塔妮、貝比卡兒、惠氏啟賦羊,配方、特色、口碑一次看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