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candy 2
candy 2 2011-11-11 22:51:32 版主 938

我家大寶是DD

有時候如果不順他意

或是起床氣

他就會發脾氣

他會超生氣的說不要、丟東西、地上打滾...等

每次一有這樣的舉動

我都會超火大的拿出棍子制止他

一開始我都會口頭跟他說不要在發脾氣了,在生氣我就要修理了

如果他繼續生氣

下場就會被我修理

但是阿~~~

每次修理完都會超後悔.超心疼

我時常在想

這樣的管教有過當嗎?

可是如果現在不教

以後不就更變本加厲

各位有經驗的媽咪

可以幫幫我嗎?

我該怎麼做比較適當

linda 2
linda 2 2011-11-11 22:59:20 #1F
 
我的老大也是這樣~~ 我問過學校的老師~也看過一些文章~ 他們都說~現在是"自主"的時候~他們想要做什麼要會馬上去做~也不管這樣是對還是錯~不用打他~因為一下就會忘記了~沒有用~ 所以你可以在網路找一下這樣的文章~ 我都是買書看~我有幾本書在研究啦!!所以就會看一下書~問一下學校老師~ 因為還是要有方法~不然會氣死自己~ 別人都說我老大很"壞""我都不知道要怎樣回答呢!!
火龍果媽媽
火龍果媽媽 2011-11-11 23:24:29 #2F
 
我兒子,一歲七個月,也是一樣愛生氣 生氣起來會打人,打媽媽、打姐姐、打阿姨… 為什麼我兒子會打人呢? 因為他不乖的時候,我會打他,所以他會模仿… 後來,我不打孩子了… 他不乖的時候,我罰他, 例如,他打媽媽,我就跟兒子說:手手不乖,手手要黏在牆上五分鐘 他當然不肯,當然會哭…我就是堅持五分鐘… 後來,他要生氣了,我會先跟他說:不要生氣啊…沒關係啊 如果還生氣的話,我再說:生氣一下下沒關係,但是手手要乖乖哦… 後來,他真的改了很多… 還有,他會說:不乖 我說:對,手手不乖,才會打人,不可以打人哦… 妳可以試試看… 不過,在這裡小小的抱怨一下… 我們家姐姐真的就很乖…弟弟…真的比較皮…唉… -------------------------------------- PS.講一下,我之前打弟弟都是打屁股,尿布脫下來打的那種,一定讓他屁股紅的那種…我很少打,但是,一出手就是要讓弟弟知道…不行的唷…^^ (原作者於 2011-11-11 23:26:26 重新編輯過)
公主殿下
公主殿下 2011-11-11 23:30:38 #3F
 
我都會"超火大"的拿出棍子制止他 媽咪你不也生氣了嗎? 我覺得生氣無法制止..舉凡"情緒"都是正常的不需壓抑.. 需要控制的是"行為" 比如"丟東西""大吼大叫"....等 嗎咪看到他行為不當時會生氣也是正常反應並無對錯 但.. 若每次你打完他事後都後悔 那表示你打他的行為的確不當! 媽咪也可以先想想怎麼處理自己生氣時的行為^^ 小孩部份 我建議你可以先在平常不生氣時跟他討論(兩歲非常OK) 比如說,生氣時可以怎麼做?(比如啦:捶枕頭?)不可以怎麼做? 待他生氣時,提醒他 跟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 若他開始丟東西就抓住他的手不要讓他丟 並跟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生氣但不能丟東西... 小孩一定要教,卻不一定要打! 又 非得處罰小孩時,切記:先把自己情緒處理完再處罰! 希望對媽咪有幫助^^
兩個寶貝的年輕媽^0^
涵涵媽咪 2011-11-11 23:34:37 #4F
 
我家妹妹現在2歲3月 我講個最近的例子好了! 她和姐姐各買牛奶及果凍!一回家就吵著喝牛奶, 我就說:好!牛奶喝完才能吃果凍! 可以嗎?? 她說:好! 結果她喝個3口就吵著要吃果凍! 我就跟她說:你剛剛答應我的,請你先把牛奶喝再吃果凍!! 她就一直哭,我就不理她,我做我的家事! 她看到姐姐已經在吃果凍了,哭的更兇!! 我就用更堅定的眼神及口氣跟她說:請你先把牛奶喝完才可以吃果凍!謝謝!! 她只好摸摸鼻子,選擇不吃!因為她牛奶喝不完!! 至於那包果凍放到隔天,她看到就自己跟我說:要將牛奶喝完才可以吃對不對! 我是覺得你可以先警告他,跟他說:在這樣鬧,等等讓我生氣,我不知道唷!!我已經跟你說囉!! 你就先離開現場,順便整理一下情緒!! 如果再進去他還在鬧,我就讓他知道後果是什麼! 事後再抱抱他,跟他說你為什麼會生氣!! 不要把他們當小孩看,把他們當大人看!! 再者每個人處理生氣情緒的方式不同,他要哭就讓他哭吧!他要打滾你就讓他打滾!!只要你認為他沒有傷害到自己就好! 等他發洩完.再好好跟他說! (原作者於 2011-11-11 23:37:25 重新編輯過)
諾拉Nora
愛寶兒 2011-11-12 00:17:23 #5F
 
我兒子2.8Y也超愛發脾氣也很會在地上滾..撲倒..丟東西..說不要.. 最近越來越不敢帶他到外面去了~尤其到外面吃飯 通常我都是不理他..但忍的很痛苦..因為他總是亂發脾氣.. 所以有時候我也是忍不住打了他(在家才打).. 前陣子我實行..你在XXX我就打你屁屁.. 實行個幾天我就放棄了..因為感覺整天都在打小孩= =似乎會造成反效果 現在我還是不理他..不然就叫他罰站..丟玩具就把他丟的玩具收起來不給他 只是有時候跟家人在一起時他會鬧得更誇張...因為阿公在阿姨在..覺得有靠山吧?? 而且我老爸又屬於很愛在旁邊出聲的人..唉 今天他也一樣發脾氣了 從下午到晚上吃完飯三不五時都可以聽到他在哭 哭到我老母老爸都不爽..也生氣了 之後等他不哭洗完澡後我就跟他溝通..希望他真的能了解我在說什麼= = 不然我最近真的被他搞得很頭大..身不累但心很累...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 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 發展特徵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做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1.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這是他一生對光線、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有時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對於孩子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發展特徵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幸福飛翔
幸福飛翔 2011-11-12 00:30:47 #7F
 
我家的現在快3歲 每天都在暴走= = 我很怕我會打過頭 所以現在都一律冷處理 小孩都很會找靠山的 現在只要聽到罰站就很怕 我覺得罰站比打還有用 等站完在跟她好好說 如果有長輩在就是拖回房間站 千萬不要關廁所那些 小朋友會有心理陰影
善用5種有效處罰法 大家都知道,體罰不當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如果讓孩子處在成天目睹暴力的環境,對其將來人格發展勢必會造成相當的影響。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都有其自主意識,有時常惹得照顧者氣得心癢癢的,想不打罵都難!此時,妳需要的就是代替體罰的處罰方式,不用動手就可以將小調皮們收得服服貼貼,也不會傷害親子間的和氣。 不打不罵 教出完美小孩 寶寶最易惹怒照顧者的行為TOP10 3歲以內的幼兒不如青春期有叛逆意識、容易做出犯法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想法、動機及行為較為單純,然而卻還是常惹得照顧者生氣,不由自主想打罵他們,根據許多照顧者及幼教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孩子最容易惹火照顧者,讓人想處罰他們的10大行為如下: 1.亂發脾氣,哭鬧不休,怎麼哄勸也不聽。 2.不好好吃飯,或是不吃,一直跑來跑去。 3.該睡覺時不睡覺。 4.會打人、咬人。 5.會跟別人搶玩具,不懂得分享。 6.訓練大小便時常尿褲子,不懂得自我控制,尿了又不說,怎麼也教不會。 7.喜歡耍賴,要什麼就一定要給他,不滿足其慾望就一直哭。 8.喜歡黏著照顧者,一看不到人就哭鬧。 9.有自主意識,愛唱反調,不管叫他們做什麼都說:「不要」。 10.做什麼事都喜歡自己來,但又做不好,常弄得一團亂後,需要照顧者善後。 孩子的「犯罪」心理分析 妳的孩子常惹怒妳嗎?在上述的排行榜中他榮登了幾項呢?剛出生的孩子宛如一張純潔的白紙,為了更了解這個新奇的世界他們會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探索、解讀,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因自我主張及心理需求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甚至會有一些讓照顧者感到頭疼的作為,我們不能把這些行為歸為「錯誤」,只能就孩子的發展及心理來看,將其認定為孩子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 0~3歲嬰幼兒發展及心理 在心裡學的理論中,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曾就人生發展的過程提出「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的理論。他主張人生每個階段有其心理的發展目標和相對的心理危機,兩者的關係建立在個體的能力和自我需求與環境的要求、資源供給之間的平衡狀態。以0~3歲嬰幼兒發展情況來看: 0~1.5歲 發展內容:依附照顧者,此時可為以後信任他人關係奠下基礎。 心理危機:信任或不信任。 1.5~3歲 發展內容:對自己和環境贏得某些控制(如大小便訓練及探索能力),因而凡事都想自己操弄。 心理危機:自主能力、羞恥和懷疑。 專家表示,不同的發展過程,孩子所出現的心裡想法也大不相同,尤其發展到1.5歲以後,他們的自主意識越形強烈,加上此時正好也是訓練大小便能力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因為自我想法與自尊心,什麼事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因而會開始出現許多令照顧者頭大的言行,雖說這些言行所帶來的後果不如成人來得複雜、嚴重,然而一旦發生也常令人生氣,甚至按捺不住脾氣想動手教訓他們。 失控行為其來有自 分析孩子這些惹怒照顧者的「犯罪」行為及心理大多數嬰幼兒常出現失控行為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為了吸引照顧者及大人們的注意,便會做出一些在成人眼中所謂「犯罪」的行為。至於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動手,然而此時他們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能力不足又硬要自己做的情況下,後果當然是無法完成且可能弄得一團糟,在這過程中,當照顧者看到時,大多會直接自己動手做去幫孩子的忙,但是寶寶又不肯讓照顧者插手,就會出現僵局。 此外,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會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事件時,卻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甚至會失控。例如無理取鬧的耍賴行為,有些孩子當他們要什麼事物時一定要滿足他們,如果慾望不被滿足,就會哭鬧不休,但有些孩子不會;在訓練大小便能力時,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學會;反之,有些能力較不足,需要多點時間和耐性幫助他們盡快學會。還有不懂與人相處,會打人、咬人的孩子,這些情形的發生都是由於個別的差異性,在發展過程中常見,並非他們故意搗蛋。 冷靜讓教養更順利 雖說孩子出現異於平常的失控行為讓照顧者生氣,然而其實當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們的心裡也不好受。特別當孩子出現失控行為時,他們的心裡非常焦慮,身體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口吃、摔跤,有時還會緊張的發抖、咬手指或抱著娃娃不放,此時他們會試著想控制外面世界,藉此減少焦慮及不安的情緒,甚至會不讓照顧者做自己的事,但又要照顧者一定要在他們的身邊,這些都是因為自我觀念形成,然而又缺乏定性,心理情緒不穩定因而表現出來的行為,當妳在生氣的同時,其實孩子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並非刻意要與妳作對,惹妳生氣。 當面對孩子的失控行為時,很多照顧者因無法接受,在第一時間會打罵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錯在哪」,且會傷了親子之間的和氣,在教養上並不恰當。媽咪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犯錯」的當下,照顧者首先應調適自己的心態,冷靜來面對。照顧者需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沒有辦法做到100分,因此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妳的標準,接納自己,也要接受孩子的行為。同時應抱持著「孩子發生讓我們生氣的行為,不是故意跟我作對,衝著我來」的心態冷靜處理,等平復心情後,再來委婉跟孩子說明妳生氣的原因,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做才正確。最重要是,孩子之間都有其差異性,不要做比較,應順著每個孩子的個性讓其自然發展。 有效情緒轉移法 雖說要調適心態來面對孩子的犯罪行為,然而有時怒火中燒時,情緒是怎麼也無法冷靜下來,有鑑於此,本刊提出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們參考,以成功轉移怒氣來好好面對問題: A夫妻雙方互相扶持,當一方在氣頭上時,由另一方先上場面對孩子,藉此讓生氣的一方緩和情緒。 B轉移自己與孩子注意力,先將孩子帶離現場去做別的事,自己也同時去想想該如何面對孩子比較好。 C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時,故意視而不見,用平緩的聲音問他:「你要做什麼」,或跟他說妳要去做什麼,問他要不要一起去。 D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適時拍撫孩子,用濕毛巾幫他擦擦臉、讓他喝口水,等他穩定情緒後,再跟他好好說。 E了解孩子哭鬧或耍脾氣的原因,看是否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所造成。 代替體罰的5種方式 打罵是最不適當的教養方式,然而一旦孩子犯錯,又要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的時候,該如何處理並且避免體罰?建議妳可以試著用下列的方式來讓他了解這麼做是錯的,錯在哪?應該如何改進: 1. 鼓勵好行為,忽略壞行為 如孩子愛亂發脾氣,當他沒有發脾氣時,可以描述一下他的行為,稱讚他,或是給他個擁抱,讓他有有動力去完成「好」的行為;相反地,當他亂發脾氣時不理他,讓他知道自己行為不當。 2.提早告知要做的事 孩子喜歡自己嘗試,可以多給他學習嘗試的時間,但要事先告知你會給他多少時間去試。如不愛睡覺,可以教他認識鐘的位置,訂定每天睡覺時間,睡覺前半小時預告他還有半小時要睡覺,讓他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完成,就直接帶他去睡覺,不管當下他在做什麼。 3.教他負責,如果沒做到一起善後 如訓練孩子大小便時,如果他又尿出來,先帶他去廁所洗乾淨,再跟孩子一起擦掉地上的尿;或是當孩子不吃飯時,用行為規範他,告訴他半小時沒吃完就收掉,要到下一餐才有飯吃,且沒有點心,讓他自己負責後果。 4.訂規則並切實執行 訂定明確指示,讓讓孩子清楚後就要確切執行,如跟他說:「你離開位置就沒有飯吃」,讓他很清楚沒有第二個選擇。一旦訂定規則,照顧者就要堅持到底,不可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 5.畫地為牢,讓他反省 當孩子犯錯時,叫他坐在某處自己反省,使他暫時失去活動的自由,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行為就會受到約束。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