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一歲半開始語言遲緩,要怎麼刺激的語言能力?

女兒在九個月大就已經認人會叫「爸爸、媽媽」,一歲接別人東西會說「謝謝」。

現在一歲七個月,卻已經開始呈現語言遲緩的現象

就嬰幼兒發展理論,一歲半到二歲是語言爆炸期

但我女兒都不願意開口,聽比較懂的,只有一個字、疊字

講再多一點,就沒有人聽得懂,不知道是否挫折感?她就不太願意開口

在語言上,我不曾給她壓力

我努力每天和她對話、講故事給她聽,她都不願意開口

重點是,講出來的話,都沒人聽得懂,讓她產生挫折感。

就開始有人際問題,尤其面對很會講話的二歲孩子咄咄逼人,她無法開口,就用咬傷人、抓人頭髮等肢體攻擊對方,用行動來表達不滿

該怎麼刺激她的語言才好呢?

童心
童心 2011-07-07 15:53:45 #1F
 

跟我兒子好像,

我是用半強迫方式,逼他說出口 ~~不管音正確與否!

例如:拿東西時,逼他說謝謝,要出門時說掰掰等

BB說出口就要鼓勵他,當然他就會慢慢喜歡開口

咦...我怎麼記得爆發期是二歲~二歲半!!??

我家孩子都是這時期才爆發,哥哥甚至快二歲才開口,妹妹則比哥哥早了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言理解的訓練

重點摘要:

·語言理解是說話表達的基礎,請記緊「先理解後表達」的原則。

·缺乏理解的說話,只是無意義的說話並缺乏溝通功能。

·先建立語言理解的良好基礎,再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應於日常溝通中用已明白的詞彙。

孩子的語言理解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包括感官反應期、詞彙運用及句子運用期,家長可按孩子發展階段,利用不同的遊戲方式,加強孩子的語言理解。

1.感官反應期:建立聆聽的專注、找尋聲源及理解環境聲音的能力

聽覺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提供不同的聆聽經驗,例如:音樂鈴、樂器及不同節奏(快、慢)及聲量(大聲、細聲)的音樂。

*孩子懂得抓握玩具,可多玩手搖鈴及其他發聲玩具,從中學習自我操控聲音及增加聆聲音的機會。

*配合物件恆存概念的發展,可多玩收蔵物件的遊戲,例如:將發聲的玩具或物(如:音樂盒、鬧鐘)用布蓋著或收藏,讓孩子憑聲源方向將物件找出。

聲音認知遊戲

*讓孩子留意及認識環境中的聲音,例如:門鈴响或有人敲門時,引導孩子去留意並一起應門;讓孩子聽到汪汪聲才拿出小狗玩具,以聯系聲音及其所代表的意思,作為發展語言理解的基礎。

2.詞彙運用期:擴闊能聽懂的詞彙的數量、種類、相關概念以及建立理解句子的能力物件名稱/功能的指認遊戲

*透過日常生活經驗,告訴孩子不同事物的名稱及其功用,其中可包括日用品、衣物、食物、動物、傢俱、交通工具、身體部分等。

*在日常環境中要求孩子協助取物,例如:要求孩子「拿拖鞋」、「拿紙巾」,藉此建立聆聽指示的服從性及對詞彙的理解能力。

*在桌子上放數件物件和玩具(實物或圖咭),讓孩子依名稱拿取,例如:要求「拿杯杯」,孩子拿杯後成人可假想地使用杯子及模擬喝水的聲音,孩子跟從指示「拿飛機」後成人可將飛機盤旋及模擬飛行的聲音來增加趣味性。

*若孩子對物件名稱的理解表現穩定,家長可提昇至憑物件的功能作指認,例如:向孩子展示物件然後問「用來飲水?」、「用來穿鞋?」

兩部分指令的遊戲

*若孩子以明白很多不同的詞彙,家長可利用兩個詞彙組合成句,例如:要求孩子「拿碗給爸爸」、「拿毛巾去浴室」、「拿書包去睡房放」,從中讓孩子明白不同的語法、增加聽覺的記憶能力及有助運用正確的語法作表達。

3.句子運用期:建立聆聽複指令、理解問句及故事內容的能力

多步驟指令的遊戲

*要求孩子連續執行數個指令,從而進一步深化聽覺的記憶能力以及建立順序概念,例如:「你去睡房拿隻熊仔出來,然後幫他穿衣服,再用帽幫熊仔戴」,遊戲更可以競賽形式進行來增加孩子參與的興趣。

*若孩子已能明白不同的抽象概念,例如:數量詞、位置詞、顏色詞等,家長可在日常指令中加入這些詞彙以提昇難度,例如:玩停車場玩具時要求孩子「這三台紅色車在停車場最高是那一台」

說故事的遊戲

*讓孩子聆聽故事後,回答有關故事內容的問題,例如:先給孩子說「看醫生」的故事,然後問「小朋友發生什麼了呀?」、(不舒服)、「媽咪帶小朋友要去那邊呀?」(看醫生)、「誰幫小朋友量耳溫呀?」(護士)等有關問題。

*當孩子對簡單的問句漸能掌握,家長可進一步發問思考性的問題,例如:「小朋友會不會不舒服呀?」、「如果小朋友不肯食藥,會如何呀?」、「如果小朋友不肯食藥,媽咪會做什麼呀?」

不會說還是不肯說--嬰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

作者/林麗英

嬰兒從出生那一剎那的哭聲開始,就展開了語言的歷程。哭,讓嬰兒學習如何協調呼吸和發聲,做為將來出聲說話的基礎;進食,讓他們運用口腔、咽喉的肌肉,成為將來咬字發音的主要動力;感官知覺則讓他們聽聽、看看、摸摸、聞聞,探索外在的世界,成為認知學習重要的管道。所有幼兒的語言發展,都建立在這些感官知覺、動作,以及發聲遊戲、學習互動等等的基礎上。

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裡,他們的心智發展是感官和身體共同運作的結果,嬰兒藉著視覺來觀看身旁的環境,藉著聽覺來傾聽周遭的聲音、了解大人的話語,藉著觸覺來認識每一事、每一物,感受他們手中把玩的物品與玩具,這些感覺的輸入將促成腦細胞彼此間的連結,而使幼兒學習外在世界的能力愈來愈強,從而刺激語言的發展,因而我們知道,感官知覺在幼兒的語言發展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幼兒語言發展的歷程

大部份一歲半以前的幼兒是不會說話的,但是他們會喃喃發聲,會用動作拉著大人、指著物品來表示他們許許多多的意思,這些以動作為主,夾雜著許多令人聽不懂的聲音,就是口語前期幼兒的基本溝通方式。雖然此時期的孩子還不會真正的說話,但他們已經會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音,並用它們來充分表達出他們的情緒,雖然他們還不會使用大人的語言,但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溝通行為和互動方法來表示他們的需求,這些都是未來口語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幼兒到了一歲多以後,就慢慢進入了所謂的基本口語能力建立期,這階段的幼兒,口語能力是他們最重要的發展。他們先會說一些單字、語彙,到會說的語彙愈來愈多,就開始將語彙串在一起成為電報句,像:「動物園、帽帽、不見了」;進而發展出有句子結構的語言:「祥祥去動物園,帽帽飛走,不見了」;再漸漸地把句子愈變愈複雜,甚至能做冗長的敘述:「祥祥跟媽媽去動物園,結果風把帽帽吹走了,就找不到了」。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階段幼兒的話愈說愈多、愈說愈長,這也是此一口語建立期的基本特徵。

一般而言,在四足歲左右的幼兒都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口語能力,四歲以後孩子的語言發展重點則在建立語言的精熟度。語言的精熟度即包括了說話內容的複雜度、話語的完整性、口語的清晰度與流利度等範圍。我們可以看到四足歲以後的幼兒每天總是說個不停,而且是愈說愈有條理,愈說愈不離題,口齒也愈來愈清楚。嬰幼兒整個基本語言能力的發展,會在六、七歲之後完成,所以,從出生後的第一聲哭聲開始,直到建立起碼的語言精熟度,至少要經歷六、七年的時間。

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的關係

許多父母會問:為什麼我的孩子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肯開口說話?相反的,也有的父母說,孩子整天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叫他閉嘴都不行。到底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知道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氣質,有些孩子總讓父母擔心他為什麼不說話?為什麼不主動叫人?為什麼只會點頭搖頭?到底孩子是會說而不肯說?還是真的不會說?

在此我要特別強調,幼兒氣質與語言發展遲緩有什麼不同。有些氣質內向、比較畏縮的孩子,確實是會說而不肯、不敢說,但也的確有一些孩子是不會說,這一類的孩子就是值得特別注意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了。

到底孩子是不會說還是不肯說,是內向害羞還是發展遲緩,我們要從幾個方面來觀察釐清:

一.幼兒對於感官刺激的反應是否符合其年齡應有的反應?

任何一個孩子只要視力、聽力正常,對於環境任何的刺激,都可以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味嗅覺等來接收再加以反應,這些對於感官刺激的反應,就是未來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所以,如果一個雖然不太會說,但對於感官刺激有其年齡應有的反應,就可以先去除掉孩子可能因為聽力障礙等因素而導致不會說話的因素。

二.觀察孩子的溝通行為和互動能力是否符合其年齡?

即使不會說話的孩子也可以藉由某些方式來表示他的需求,來跟別人互動,例如,當他想出去玩會拉著大人的手,指著門來表達;想吃餅乾,他會嗯嗯啊啊地說個不停,甚至把餅乾盒子拿到大人的面前要人幫他打開,這些互動溝通的行為可以透過不同溝通情境或遊戲中被觀察到。二歲以前的孩子是用很多的動作、手勢、聲音來與人溝通的,但是二歲多的孩子就可以用語彙來表達了,所以,如果孩子用低於他年齡層的方式來表達,或溝通行為不適當,比方說,他用撞頭、自我刺激行為來表達需求與情緒或根本很少有互動行為,我們就應當注意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或溝通發展上的困難了。

三.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是否符合他的年齡?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特別是聽覺的理解能力符合他的年齡,雖然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稍慢了些,但仍多能迎頭趕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器晚成」型。反之,如果孩子到了該聽懂大人所說的某些話,卻表現出有聽沒懂,或到了該能辨識生活中常見事物的年齡,還是分不清杯子、鞋子,我們就應該懷疑是發展遲緩的問題,需要儘早尋找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評估,接受早期療育。

上述三個重要指標多是與孩子的發展有關,但是影響語言發展因素還包括環境因素,所以,為人父母、老師者,還應該檢視環境刺激是否足夠:

一、孩子在生活上是否有足夠的溝通表達的機會?

在普遍孩子生得少的現代家庭中,父母對心肝寶貝經常是呵護備至,積極主動地去滿足孩子各種的需求,孩子不必開口說餓了,飯就已經送到口中;不用表達想玩什麼,成堆的玩具就放在眼前,孩子沒有太多可以表示需求的機會。上了學,在教室裡,也可能只是不斷被動接受老師的陳述、指導,也不太有暢所欲言的機會,所以我們要考慮孩子溝通的情境以及表達的機會是否足夠。

二、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不是符合他的年齡?

雖然口語表達能力並不是鑑定語言發展的唯一指標,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孩子說的話多不多,語句夠不夠長,是不是夠完整,是不是清晰流利等,來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問題。

大雞慢啼與語言發展遲緩的差異

口語表達會受到幼兒氣質及情緒表現的影響,例如內向的孩子、正在鬧情緒的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情境的孩子,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會有失常的表現而不說話,所以老師及父母要去釐清這些可能的因素,避免將內向與語言發展遲緩畫上等號。不要單憑孩子「說」的表現來論斷孩子的語言發展,而應該從溝通行為、溝通的機會、認知的能力、對感官刺激的反應,以及情境判斷的能力等來觀察孩子的語言發展。

一般來說,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除了說的能力明顯落後之外,也會伴隨一些學習能力較為不足,對較複雜的事物、對邏輯、順序、推理,甚至於互動行為等各方面都會產生程度不一困難,這些孩子在教室裡除了表現出不說話之外,也會出現學習比較落後,注意力比較渙散,對學習的內容比較有聽沒有懂等等的情形,而氣質內向的孩子就不太會有這些現象出現。

父母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現在的父母過於忙碌,與孩子互動的機會往往很少,孩子學習的經驗多來自錄影帶、錄音帶、兒歌、聽故事,與人的互動常缺乏實際的情境的演練,所以雖然有很多孩子有很好的認知理解能力,也會說很多的話,但常常無法了解適當的情境,與人做適當的互動與溝通,所以,即使孩子的語言發展並沒有較慢,為人父母者每天花個十分鐘,與孩子做語言的互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對於語言發展有困擾的孩子,例如對疑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父母應儘早帶孩子去尋求專業上的協助,進一步來了解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如果孩子確實在發展上出現了問題,早期療育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良葯,不要再安慰自己孩子不過是大器晚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因為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孩子的發展不能偏頗,面對孩子的發展與成長,我們要以客觀的角度去觀察,對孩子發展能力的促進,要以全面性的發展與生活導向為依歸來促進孩子整體性的發展。不要忘了,孩子的未來需要我們及早為他們奠下堅實的基礎!

保母惠
保母惠 2011-07-07 16:05:26 #4F
 

你看過天線寶寶吧

教孩子講話就是簡單,不停的重複

但不要童言童語,吃飯就說吃飯,不要說飯飯

每給孩子一樣東西就教一次,講了三,四次

就請他也跟著說一次,對錯不重要,只要他開口就鼓勵他

孩子每聽一次就會跟著修正發音

講故事也要合適他的年齡的故事

JUNGJUNG
JUNGJUNG 2011-07-07 16:26:00 #5F
 

我寶貝女兒現在已經一歲六個多月,跟版媽女兒一樣,算很小就開始會叫爸爸、媽媽,而且是很清楚的發音

但她會的字真的很少(茶茶.奶奶.襪襪、燈燈、球球、拜拜..都是疊字,且有些發音還不是很清楚)

我們也有盡量看到東西就跟她說,不過進展真的有限

我心裡也不免擔心,是不是語言發展遲緩

但我娘家媽媽一直舉我身邊親友的例子,如我表妹的女兒,一直到滿2歲以後才開口説的出一些字句

現在快3歲了,說話已經嚇嚇叫

所以我媽一直安慰我,不用著急,讓女兒慢慢學習

但我發現我妹妹如果發現不會說的字,她會看著我傻笑或乾脆亂發音

確實...我也很想知道到底1歲半只會這幾個字,是不是代表語言遲緩呢??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母親節最想聽到孩子跟你說哪句話?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