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面對青春期的善變與叛逆,10個不踩孩子底線的青春期教養觀,減少衝突和誤會

青春期的孩子常擺盪在依賴與獨立之間,想測試父母是不是那麼愛他,也想看看沒有父母時,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多少事。有時候他的拒絕是一種試探,看你是不是尊重他的意見和想法;有時候又是一種不容侵犯的界線,非得跟你劃出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

面對青春期的善變與叛逆,10個不踩孩子底線的青春期教養觀,減少衝突和誤會_img_1
圖片來源/pexels

尊重孩子的單一獨立性,做到下列這些事,就可以跟孩子減少很多衝突和誤會:

一、拍照前先告知孩子,孩子不願意時就不要勉強。

二、在社群網站發布孩子的貼文或相片前要先經過他的同意。

三、碰觸孩子的身體前要先告知,不要隨意地擁抱或親吻。

四、進孩子的房間前要先敲門。

五、不要打掃孩子的房間,讓他自己收拾。

六、不偷看孩子的個人物品,不翻抽屜或書包。

七、不批評孩子的朋友。

八、不要隨意出現在孩子的社交圈,以前是驚喜,現在是驚嚇。

九、要多跟孩子聊天,關心他的生活、交友和學習狀況,以防交友不慎。

十、多聽少說,拉開距離才有欣賞彼此的能力。

青春期孩子常擺盪在依賴與獨立之間

弟弟竑勳在小六領縣模範兒童獎時,我們一群媽媽正準備幫孩子們拍照,看到一位熟識的媽媽,於是邀請她一起來拍照。她滿臉寫著無奈和焦慮地說:「不行!我女兒今天不讓我來看她領獎,我是偷偷來的,要趁她還沒發現前先離開。」

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普遍早一、兩年,而且女孩有更多細膩的心思與想法,甚至在青春期時會把媽媽當成假想敵般地防禦。當媽媽偷偷參加孩子的活動時,真的只能祈求自己不要被發現,因為很可能會看到孩子一臉嫌惡的白眼。

但是,孩子會一直處於反對父母的狀態嗎?當然不會!

過了幾個月,當我們陪弟弟去領縣長獎時,這次是遇上以前他讀中年級時的同學和媽媽。我們閒話家常,聊起等一下可以跟孩子一起上台接受頒獎。只見那位媽媽充滿無奈又自我解嘲地說:「我女兒不准我陪她上台,誰要我們親子關係不好!」她女兒只是冷著一張臉,白了一眼媽媽而沒有接話,我也因為急凍的氣氛尷尬得開不了口。

稍後,快輪到我們接受頒獎時,現場人員要大家排隊等候進場,那位女同學突然左顧右盼地張望,我問:「是不是希望媽媽陪妳一起領獎?那快找找看媽媽在哪裡。」我們一起四處張望,她媽媽可能發現了我們在找尋的舉動,於是笑瞇瞇地走過來。母女兩人相視而笑,那笑容就像是暖化冬天的春陽,也拉近了親子原本冰凍的距離。

青春期的孩子常擺盪在依賴與獨立之間,想測試父母是不是那麼愛他,也想看看沒有父母時,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多少事。有時候他的拒絕是一種試探,看你是不是尊重他的意見和想法;有時候又是一種不容侵犯的界線,非得跟你劃出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

一如上述的女同學,一開始拒絕與媽媽合影,媽媽也尊重她的意願,而她在排隊等待的過程中,可能又覺得母女一起領獎拍照會是很好的回憶,畢竟一輩子只有一次小學領縣長獎的機會。孩子感受到母親的尊重,也不想日後因拒絕媽媽而後悔,這才改變心意。還好媽媽溫柔地等在不遠處,才沒有錯過彼此,這顯示她們過往愛的儲蓄與連結很足夠。

媽媽和善的尊重與等待,換來母女領獎合照的美好結局,真是值得,不是嗎?

刺蝟少年的善變與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大特色,就是善變。一會不要一會又要的,變來變去的他們,常常也搞不懂自己到底要什麼。父母要懷著善念抓住那個變的瞬間,釋放你的愛與在乎,才不會被嫌棄和討厭。

每一個孩子也像磨刀石,磨自己也磨父母。但被磨鋒利的彼此,是要看見雙方閃亮的智慧,而不是造成眼盲、心盲;是要共同開創前方的道路,而非變成互相傷害。

本文節錄自:《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面對青春期的善變與叛逆,10個不踩孩子底線的青春期教養觀,減少衝突和誤會_img_2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