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被拋棄?我做錯了什麼?」何妤玟致離婚後想變好的你:變得完美不等於從此幸福,你還需要...

療傷沒有時間表,不需要問自己多久能復原

「為何被拋棄?我做錯了什麼?」何妤玟致離婚後想變好的你:變得完美不等於從此幸福,你還需要..._img_1

有一次跟為民哥聊天,我問:「為民哥,你離婚後過了多久才開始有走出陰霾,重燃希望的感覺?」

我原本期待一個經歷一切的過來人能給我一個正向又充滿智慧的答案,但是為民哥卻說:「沒有,從來沒有。」

「蛤?」

「即使現在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會覺得一定是我哪裡有問題,對方才會拋棄我,離開我,老天爺對我真不公平,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問:「那怎麼辦?」

「沒有怎麼辦,就與它共存啊。」為民哥的話讓我聯想到心理諮商師的比喻。

諮商師說離婚就跟摔斷腿一樣,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復原過程。

一個摔斷腿的人在動完手術後,第一步要想的不是走路,而是怎麼讓自己坐上輪椅;第二步則是如何從輪椅進步到拐杖,第三步才是放開拐杖慢慢行走,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回到正常人的狀態。

但是我們人呢,大部分都只想看到美好圓滿的結果,下意識想避開漫長痛苦的復健過程。所以開完刀後,大家問醫生的第一個問題一定都是:「我什麼時候才能走路?」

而失婚或失戀的傷痛就像這隻摔斷的腿,一開完刀是沒辦法馬上恢復原狀,健步如飛的,你催它也沒有用,我們必須接納與這個狀態(情緒)共存一段時間,把康復要花多久時間的問題拋在腦後,專注在每一個活著的當下,把這個當下過好,因為如果你沒有把握現在復健(療癒)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根本不用去想未來能康復得多好。

身體的傷和心裡的傷都一樣,有自己復原的時間。

有研究指出七○%的人在分手六個月之後,心靈上的痛苦會開始慢慢消退,我們會開始感覺好一點,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也好像沒那麼痛了。就像為民哥說的,我們會開始接受自己與這個傷痛共存,讓它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許,這也是日後讓我們變得更好的養分。

「為何被拋棄?我做錯了什麼?」何妤玟致離婚後想變好的你:變得完美不等於從此幸福,你還需要..._img_2
Photo by Kristina Paukshtite

# 「變得更好」,還是假裝變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很多人離婚或分手之後,會想用「變得更好」來激勵自己,期待自己變得更好之後,可以遇到一個更好的對象、擁有一段更好的感情。但這種「變好」其實含有一種目的性,是為了要換取往後能遇到好對象或好感情,所以才去執行、才去讓自己變好的,這反而會讓單純想要變好的心變質,更容易將「變好」=「完美無瑕」的壓力加到自己身上,將「唯有變好」和「才能幸福快樂」畫上等號,反而是自我療癒的阻力,而非助力。

為了要變得更好,比過去更投入工作,沒日沒夜地賺錢;為了要變得更好,每天跑健身房,努力健身,把身材雕塑到最完美的等級;為了要變得更好,做更多的醫美療程,買更多新衣服,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比外遇對象看起來更年輕更漂亮……。過度想要變好的心態,容易太激進,當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卻還是沒有所謂的好結果時,就會變成另一種扭曲的能量。

其實「變好」是可以包容瑕疵的,因為完整的自己,比完美的自己更重要,不是嗎?

離婚看似是一個兩性議題,實則是人生課題。千萬不要過度將肯定自己的掌控權交給外在世界,它會讓你在一個人的時候更加孤單寂寞,更背離真實的自己。專注在每一天的生活,過好每一天的日子,這一些生活點滴的累積都會是未來康復的關鍵。

「為何被拋棄?我做錯了什麼?」何妤玟致離婚後想變好的你:變得完美不等於從此幸福,你還需要..._img_3《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與傷道別,與真實相遇,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