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就要迎接第一個寶寶的小文,近來卻為了坐月子的事情煩惱不已。前兩天娘家媽媽打電話給她,說娘家已經準備好一應物品,隨時迎接她回娘家坐月子。小文高興地跟公公婆婆說這個好消息時,卻發現公婆面露不悅,還說習俗上應該由婆家幫媳婦坐月子,哪有回娘家的道理?沒預料到此舉會惹得公公婆婆不高興的小文,心中不禁納悶:現在滿街都是坐月子中心,在哪裡坐月子真的有關係嗎?
這樣做才不失禮
過去年代交通不便,女人出嫁後可返家探望的機會不多,加上一旦懷孕,更是得好好呵護注意行動,所以大部分的婦女都是在婆家生孩子,等到陣痛開始,再急急請來產婆到家中接生。古時醫療不發達,生產雖是件大喜事,風險亦不低,如果「借」別人家生產,除了福氣會被分掉,若是產婦不幸難產,更是會為別人造成困擾和壞兆頭。因此在過去年代,即使產婦想要回娘家生產,娘家也不一定歡迎,俗話說「借人死不借人生」,就是這個道理。
時至今日,依照台灣習俗,媳婦應該在婆家還是娘家「坐月子」呢?其實並沒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南北部也有不同的做法。南部習俗中,一說是媳婦應該在婆家坐月子,由娘家則須包一封紅包給婆家;而媳婦如果回娘家坐月子,婆家則須送三十隻雞給娘家,亦可折合紅包;另一說是,媳婦的頭兩胎都該在娘家坐月子,若是生男,娘家還要送整套嬰兒衣物、推車,加上一塊金鎖片;此外也有娘家要幫女兒做一子、一女的月子的說法。
在北部,習俗上多由婆婆幫媳婦坐月子,娘家則是以紅包及滿月禮致意。而傳統客家人的習俗,除非是家中婆婆已不在人世無法幫媳婦坐月子,才會讓媳婦回娘家由娘家人來幫忙坐月子。婆婆若仍健在,而媳婦卻回娘家坐月子,感覺就像婆家經濟狀況不佳、沒有能力幫媳婦好好坐月子一樣,容易讓婆家失了面子。
現代少子化趨勢嚴重,新生兒的到來對婆家或娘家,都是可喜可賀的大事,因此多會以產婦意願為重,甚至以婆婆或媽媽的經驗或廚藝為考量。不管是南部或是北部媳婦,決定坐月子的地點之前,多花一點心思打聽,先旁敲側擊婆家是否有遵循的習俗或規矩,就可避免兩家人因觀念差異而產生的誤解了。
《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100種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