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好不好?他比較聽你的話。」校長媽媽:請不要一味討好孩子

怎麼會是老師講有用,父母講沒用呢?孩子為什麼不聽從與他最親近爸媽的教導,反而聽老師的?我覺得不可思議。在職場多年觀察的結果,我發現親子之間若出現這樣的狀況,通常是位格出了問題。

「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好不好?他比較聽你的話。」校長媽媽:請不要一味討好孩子_img_1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孩子的位格和你不一樣

一個人的身分即是他的位格,也就是人與人相對應的關係與位置。

你的位格是父母,在孩子尚未長大成人、積累足夠的辨別能力之前,只能領受父母的給予。

「教育」這一詞彙由「教導」和「養育」結合而成。教導又排在養育之前,可見其無與倫比的重要性。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當父母親,總是自己生兒育女、身分改變之後,才在教養孩子的同時一步步摸索、學習,或許借鏡當年受爸媽教導的親身經歷,或許參考坊間琳瑯滿目的相關書籍,然後於實踐的過程中去蕪存菁,漸漸發展出一套自認為適用的法則。

你和孩子是「授」與「受」的關係

隨著時代演進,現代家長面臨的問題當然與過去不盡相同,教育子女的方式與父母輩、祖父母輩肯定也不一樣,好比如何規範並指導兒童使用網路與3C產品,便是近十多年才出現的議題。不過,諸如四維八德、倫理綱常等為人處世該遵循的核心價值卻是亙古不變的,也是為人父母師長最應當傳遞給下一代的正確觀念。

在亞伯拉罕英語學院,我們經常碰到一個問題─不少家長會請求我們幫忙傳達一些訊息給孩子;說白了,就是幫家長向孩子「說教」。譬如:「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怎麼做好不好?我講了好多次都沒有用,他最聽老師的話。」

怎麼會是老師講有用,父母講沒用呢?孩子為什麼不聽從與他最親近爸媽的教導,反而聽老師的?我覺得不可思議。在職場多年觀察的結果,我發現親子之間若出現這樣的狀況,通常是位格出了問題。

什麼叫位格?一個人的身分即是他的位格。父母、子女、丈夫、妻子、老師、學生、老闆、員工等等,都是所謂的「位格」,也就是人與人相對應的關係與位置。

每一種位格都有其應做的事和應守的本分。這和封建或保守一點關係也沒有,放眼全世界,人類社會的架構和秩序,正是建立於種種各司其職的位格之上。試想,今天若員工自作主張、不理上司指派下來的任務,或者老闆不拿出魄力、任由員工恣意而為,這間公司豈不運作失常亂了套?家庭和學校也一樣。

「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好不好?他比較聽你的話。」校長媽媽:請不要一味討好孩子_img_2

愛孩子,不討好孩子

我常跟家長說,我們愛孩子但不討好孩子,兩者相差甚巨。討好是諂媚、奉承、放任,愛裡面卻有責備、有說明、有開啟,絕非一昧地寵溺;會討好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失去位格的父母,難怪孩子不聽教導。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餐廳用餐時,我們經常見到一個景象──媽媽夾菜給年幼的小孩,用娃娃音說道:「我們「『吃菜菜』好不好?」乍看之下好像很正常,其實謬誤百出。

首先,媽媽與幼童的位格不同,兩者的關係是「授」與「受」,且人生經歷天壤之別,根本不存在討論的空間,問小孩吃不吃青菜反而增加了管教的難度。

假使孩子答「不好」,難道就作罷,允准他不吃青菜嗎?這年歲的孩子為什麼要多此一舉詢問他。你的位格是父母,在孩子尚未長大成人、積累足夠的辨別能力之前,只能領受父母的給予。

現在確實有許多父母喜歡採用「討論」的方式和子女溝通。這類型父母通常覺得自己很開明,可惜忽略了一件事:年紀小的孩子對許多事都還懵懵懂懂,並不具備正確選擇的智慧,也沒有足以分辨是非的判斷力,他發表的想法,十之八九是以自己的喜好出發,所以不具備與父母討論的資格──尤其是學齡前的孩童。

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被父母用討論式教育養育的孩子,多半很能說出一番大道理,然而執行力和行動力卻很差,往往說得出、做不到。那麼,有些家長或許會問,什麼時候才能和孩子討論?我建議起碼要等孩子上了高中之後。

疊字和娃娃音是我們絕對要避免和孩子對話的。不少父母喜歡用疊字和娃娃音跟孩子說話,譬如「吃飯、吃菜、穿鞋」講成「吃飯飯、吃菜菜、穿鞋鞋」,認為這種「童言童語」很天真可愛;殊不知,孩子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

「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好不好?他比較聽你的話。」校長媽媽:請不要一味討好孩子_img_3

用正常的語調和正確的發音與辭彙同孩子對話,他們才能及早學會正確的語言觀,也就是發音準確,說出來的內容有邏輯。

在孩子牙牙學語的重要階段,大人最好避免給他錯誤的示範。如果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好好說話,又怎能要求孩子好好說話?等他年紀漸長才費心教他正常講話,是畫蛇添足。此外,別忘了說話時眼睛看著孩子,讓他學習你的嘴型,這對他將來學習外語肯定是一大助益。

更重要的是,你用娃娃音與孩子說話,無形中降低了自己的位格──從成人降格為小孩。不同位格的人,說出來的話分量是不一樣的;你既然是「小孩」,孩子為什麼要信服你、聽從你?許多父母很無奈,感嘆孩子怎麼講都不聽,無計可施,不知道如何教;在我看來,孩子不領受父母的開啟,完全是因為父母愛孩子的方法失格了。

同時,教導不是單純的下指令,過程必須有說明,我稱之為開啟,即古人所謂的啟蒙。倘若父母只是命令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卻沒有給予充分的說明,孩子不會明白其中的原因,更不會明白做與不做的好處與壞處,教導的過程自然會相對辛苦。

譬如你要孩子吃青菜,你必須清楚告訴他青菜中的各種營養素有益身體健康,缺乏這些營養素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得看醫生。沒有哪個孩子樂意吃藥打針,小腦袋權衡利弊得失之後,吃青菜對他而言便沒那麼痛苦。你的目的也達到了──既讓他吃下青菜,又讓他領受你的說話。

我學校的學生之所以聽從老師的教導,是因為我們始終以師長的位格自處,愛孩子卻不討好孩子。守住父母的位格,行父母應行之事──你向著孩子是說明、是開啟,他向著你是接受

在你的引領下,孩子必能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做一個認識自己身分的人,做一個在不同環境中行合宜之事的人。

本文節錄自:商周出版《陪伴教養學:校長媽媽教你如何培養會思考、負責又自律的小孩》
「老師,你去跟我孩子說好不好?他比較聽你的話。」校長媽媽:請不要一味討好孩子_img_4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