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動兒,一個老師的作法

LinKi
LinKi 2013-03-16 15:42:39 版主 1972

雖然我不知道艾利媽媽本人會不會看到,但我真的很想告訴大家我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我還不是一位媽媽。

但我曾在補教業中接觸過過動兒,也知道他們讓家長介意的部份,那個孩子也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但是在那個過動兒幼稚園班上的老師辦到了,她讓所有不過四到五歲的孩子都能接受那位過動兒是他們的同學,也知道那個孩子對自己不禮貌或有暴力舉動時要怎麼處理。

那個班上另一個也在我待過安親班的孩子,即使被過動的孩子打他的力道痛得掉眼淚,都還會很認真的跟那個孩子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跟我道歉」,那當下我真的深深被感動,被那個孩子和教出這樣孩子的老師感動。

那個過動兒的孩子在安親班也是大家頭痛的對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好好跟他說,他會聽得懂。

我還曾看過被欺負的孩子去告訴老師後,老師是怎麼跟那個過動的孩子溝通的。

她握著他的雙手,認真的直視他,告訴他「老師有沒有告訴過你不可以打人?」

那個孩子點點頭,他記得但他無法控制。

然後老師告訴他,「請你在你的單子上畫一個叉,把你得到的印章劃掉。」

印章是他們班上用來換小禮物的,那個孩子扁著嘴很想哭,開始鬧脾氣說不要不要想甩開老師的手。

老師只是緊緊握著他的手,再重複一次那句話,然後請他坐在老師的位置上「安靜」。

那個孩子還是鬧了約十分鐘,但最後他擦乾眼淚,走去貼著單子的牆邊用紅筆劃了一個叉在他的單子上。

然後更神奇的是,他走去那個被他打哭的男生旁邊,跟他說對不起。

那個需要吃藥控制的孩子能被老師教導成這樣,靠的是老師的努力,和其他家長的接納。

過動是病,但絕對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傳染病,遇到這個孩子教會了我很多事,也糾正了我某些觀念。

這位媽媽,我真的要告訴你一件你可能沒想到的事。

我的媽媽也做過類似的事,因為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原因,讓我妹妹在三年級時轉班。

當然她本人從頭到尾都覺得她是為了我妹妹好,她沒有想過轉班這件事情在一個小孩子身上的意義。

我妹妹必須適應新班級,即使是同一間學校;我妹妹在學校遇到原班同學時,必須解釋為什麼她會變成隔壁班同學;我妹妹本人和她的朋友都會記得,我媽媽是個會做出這種事情的家長。

事隔多年,我妹妹記得的不是那個老師哪裡讓我媽媽不滿、不是其他我媽媽當初考量的問題,她只記得我媽媽是個不顧孩子意見的家長,是個讓她在學校有點尷尬的家長,而她也根深蒂固的認為我媽媽不會認真聽她說話。

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時都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但是孩子還小也許提不出什麼具體建議,但他們會記得,永遠都記得,這遠比班上有沒有過動兒對孩子的影響大多了。

看到這篇我馬上辦了帳號來留言,就是想把個人一點點的經驗和想法說出來。

最後,希望其他的過動兒孩子都能遇到像那位老師那樣用心的接納和教導,不要被放棄或隔離,他們真的還大有可為。

(原作者於 2013-03-16 15:58:39 重新編輯過)

~風箏~
~風箏~ 2013-03-16 15:53:51 #1F
 
謝謝分享 很好的文章
盧卡媽
盧卡媽 2013-03-16 16:25:57 #2F
 
真的很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這篇文章一定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包括現在和未來的學生、家長及老師 還有,你是一位很好的老師 (原作者於 2013-03-16 16:28:52 重新編輯過)
月亮白雲太陽
麻豆柚子媽咪 2013-03-16 16:31:32 #3F
 
說得太棒了~給你一個讚~ 沒有放棄的孩子只有放棄的家長
ZK媽
ZK媽 2013-03-16 16:49:51 #4F
 
讚+1
謝謝分享 關於過動兒,一個老師的作法_5F_img_1
babylily
babylily 2013-03-17 11:38:33 #6F
 
-->我的媽媽也做過類似的事,因為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等等原因,讓我妹妹在三年級時轉班。 當然她本人從頭到尾都覺得她是為了我妹妹好, 她沒有想過轉班這件事情在一個小孩子身上的意義。 ------------ 以前學校也遇到類似的事情,只是家長更聰明 想法子把老師逼走,這樣孩子不用轉班轉學 應該不會影響吧... 但是沒想到 導師走了..學期中換代班導師.. 代班老師帶幾個月因私事離職 又換老師,這家長為給孩子完美教育環境,又 嚴重干擾老師的教學方式,知道的老師 都不願接手這個班級,接手的 忍耐不了又寧可走人,短短2年 這班級換了多位導師..受影響最大的是 全班同學,同學都知道都是因為OOO的媽媽... 親師溝通不良 影響最大最多的是孩子.. 自認為愛孩子才做的行為,卻成了 礙 孩子 甚至 害孩子... 不知道 兩敗俱傷 是最差的作法... 關於過動兒,一個老師的作法_6F_img_1 現在平均一班都有約2個疑似過動的孩子, 處理好 會讓全班孩子擁有同理心 體諒和智慧的善待特殊同學.. 可惜..有些家長的行為...自認為替孩子趕走不喜的同學老師 是值得驕傲還能炫耀自己對孩子的用心程度... 看在眼中 真是... 關於過動兒,一個老師的作法_6F_img_2 關於過動兒,一個老師的作法_6F_img_3
盈寶媽
盈寶媽 2013-03-17 12:03:14 #7F
 
其實, 過動比例這麼高, 一班都有兩個左右的孩子了, 人數那麼多, 那為什麼不能單獨成立過動班呢?具有特殊教育背景的老師, 社工也比較好進駐管理吧. 就像資優班, 資源班的教育一樣呀.這些都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不是嗎? 也或許可以把他想成是運動需求班之類的. 過動班的課程也可以特別設計讓孩子發洩多餘的精力, 甚至能另外找到孩子運動的天分不是嗎? 有了發洩精力的時間, 孩子還會需要吃藥控制嗎? 而且這樣釋出的教師需求,還可以吸引更多老師投入特殊教育的研習. 其實正視孩子的需求, 給予適合的安排才是最重要的吧. 硬要動來動去的孩子在普通班規矩的坐著, 對孩子本身對家長對其他學生老師, 都是折磨... (原作者於 2013-03-17 12:18:50 重新編輯過)
snoopymama
snoopymama 2013-03-17 12:57:46 #8F
 
親愛的盈寶媽, 讓過動兒跟一般孩子一起上學是因為有一天過動兒也會進人這個社會, 他們需要學習跟一般人一起相處。 就像你說的, 過動兒的比例這麼高, 你現在把他們放到一起, 進人社會以後也是嗎? 更何況, 大家也要學習著跟過動兒/特殊兒相處之道! 而且在跟同學的相處中, 他們也會學到情緒的控管! 跟正確處理事情的方式! 就像之前美國那起校園槍殺案! 殺手的母親如果在一開始知道兒子有自閉症時, 選擇讓孩子在一般校園裡就讀, 讓孩子增加跟人的互動的機會, 而不是在家裡自己教的話, 事情也許會不一樣!
盈寶媽
盈寶媽 2013-03-17 13:28:00 #9F
 
但是過動兒在同一班裡, 也能學到情緒控管和正確處理事情的態度呀. 班裡並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 只要在團體內, 這些都可以學得到. 而且, 過動的症狀隨著年齡增加會改善不是嗎? 在小學階段(或中低年吧), 小孩自我控制力不夠的時候獨立一班, 並不見得國中高中到出社會前都需要單獨一班. 況且, 在小學時期, 有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師引導, 過動兒的身心傷害不是會更少嗎? 或許也更能學到情緒控管和處理事情的態度, 而不是透過其他一樣在學習中的普通小孩. 想靠著一樣無知的孩子來引導, 過動孩子被霸凌事件才會層出不窮吧. 此外, 對一般普通小孩而言, 同理心或等等的建立, 並不是非得通過過動兒學習吧? 至於出社會, 老實說, 我都沒感覺認識的成人有啥過動傾向需要特別去照顧的. 感覺這名詞就是針對學習中的孩子. 會有成人拿過動當理由要人照護的嗎? 除非犯法才會需要吧. 到時就不是因為過動了, 而是因為心理狀況有問題. 就像艾利媽事件裡, 同理心教育重點是因為面對的弱勢家庭, 而不是過動兒(甚至那孩子根本不是過動兒).. 如果對象是有暴力傾向的強勢過動兒家庭, 艾利媽就不會被罵得這麼慘了.. 至於美國槍擊案的AS資優高中生, 相信他需要的更應該是專業的AS輔導而不是把AS孩子高壓無助的放在普通人群中. (原作者於 2013-03-17 13:54:46 重新編輯過)
babylily
babylily 2013-03-17 14:01:50 #10F
 
補充: 現在平均一班都有約2個 (疑似過動) 的孩子,是疑似.. 真正的過動是要由醫生判定,很難自我控制。 (疑似過動) 很多算是很調皮 唱反調的孩子, 是可以自我控制 但又喜歡作怪 很調皮搗蛋 常破壞秩序 的孩子。 不到真正過動 要吃藥的地步。 這種孩子 幾乎每班都有 ( 指大都市的學校 班上約有35個孩子那種) 校方了解後也會平均分配到班上,免的一班太多個 老師難教導。 如果是真正過動或特殊兒,校方了解後 會分配到有相關經驗的老師去引導 教學,必要時會減少班上學生數量,免得老師太累...我覺得校方也蠻用心了。 有老師對特別調皮 疑似過動的學生,早上都帶去跑操場運動...效果不錯,就是老師累些.... 個人很認同 這種跑步...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