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孩子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成為好爸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我的兒子2015年從國立大學畢業,並順利成為社會新鮮人。 他在準備大學考試、選擇學校時,會主動來尋求我的建議,我當然樂於告訴他我的想法,不過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他。這就是我採用斷捨離教育的成果,看到他能獨立面對人生重要的事,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成為好爸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_img_1
圖片來源/Photo Ac

近年來我以斷捨離這個主題,到全國各地演講,一開始只是針對收納居住空間,與大家分享這個概念。但沒想到有越來越多人在演講結束後,向我諮詢關於教育、教養小孩的問題。於是,我就將斷捨離教養法與他們分享。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若希望小孩能獨立思考,必須給他一個判斷的基準,也就是「要(需要)、適(適合)、快(愉快)」,相反的就是「不要(不需我的兒子今年從國立大學畢業,並順利成為社會新鮮人。要)、不適(不適合)、快(不愉快)」。當孩子在做決定時,每一次都要引導他從這三個基本面開始思考,幫助他建立獨立思考的架構,不受他人左右。 

記憶力只能應付考試,思考力才能解決問題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好奇,為什麼要用這一套方法教育小孩呢? 

因為未來的教育趨勢,將從以前死背公式、重視記憶力的測驗方式,改為以培養小孩的理解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為主。也就是說,現在已經不要求孩子熟背標準答案,而是希望他們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這套斷捨離教育,就是能幫助孩子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最佳輔助方式。 

在現今強調記憶力的學習模式下,只要能死背公式或年號這種標準答案,就能應付大多數的考題。然而,在進入職場後,若希望能擁有競爭力、順利升遷,或成為國際一流的人才,思考力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就開宗明義的強調:「這是一個思考力決定成就的時代。」 

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參加博士學位考試時,答案全對卻意外沒通過考試。教授告訴他原因:「你的數字完全正確,卻無法明確交代思考的過程,這對一個工程師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危機。」他才驚覺東方教育中的考試制度,強調的是套上方程式後答案正不正確;然而西方教育中的測驗,則是測試學生有沒有能力從零開始導出方程式。徹底領悟後,他便不厭其煩的進行各種實驗,最後成為班上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人。而在麻省理工學院學會的邏輯思考,更讓他一輩子受用,後來他順利進入全球知名的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 

思考力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相對於記憶力只能將知識收納於大腦之中,思考力才是真正能將知識加以運用、執行,進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也就是說,若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具競爭力、國際化的頂尖人才,就必須幫助他從過去自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受學校那套「死背公式和正確答案」的傳統中解放出來,因為決定他未來的關鍵,是自我思考、創新發想的能力,而這些則必須從家庭、生活中培養。 

不只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用這種看似疏離、實則緊密的方式教育、陪伴小孩,也能讓父母心情更愉快、不亂發脾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和諧的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心智,並維持情緒穩定,使他們表現更出色。 

老師能教孩子知識,但父母能訓練孩子思考 

換言之,想教出獨立思考、積極、有自信的孩子,不能依賴學校老師教導的知識,還得落實家庭教育,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這裡的指導者不只有父母,連祖父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說,從家庭教育開始,幫助孩子跳脫死背公式和答案的過時學習法,並由長輩引導孩子,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創新的創造力」。當孩子能從生活中實踐斷捨離,在反覆練習自己做決定的過程中,可以幫助他們有效的學習自我感受、思考、選擇、決定,這些經驗將會轉化成養分,進一步開拓他的創造力、表達能力,使他的人生更寬廣、豐富。 

此外,若父母能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斷捨離,教導孩子如何整理思緒、穩定心情、增進學習能力,因為是和父母一起執行,對孩子而言,斷捨離將會充滿樂趣。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孩子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成為好爸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_img_2
圖片來源/Photo Ac

親子關係斷捨離,孩子獨立卻與你親近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必須為孩子做許多決定、帶著他遠離危險,但隨著子女一天一天長大,其實親子關係也得重新整理,這就像我們的居家空間,得視當下自己的需要,做適當的新陳代謝。而親子關係的斷捨離,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斷: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也就是說,父母必須從一開始緊緊跟在孩子身後的距離,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漸漸拉開彼此的空間,但又能建立彼此信賴、親密的關係。這一點的確很難做到,尤其要爸媽放手別管,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得透過斷捨離,慢慢的調整關係。 

首先,就從整理房間開始吧。 

相信為人父母,多少都曾和孩子因為整理房間發生過不愉快,我也經常聽到當媽媽的朋友抱怨:「孩子覺得那些玩具、漫畫都是寶貝,但我看來那就是一堆雜物,幫他整理房間反而惹得他不開心,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其實,這種認知上的分歧,就是孩子建立自主思考的開端,倘若父母在這個時候,自作主張的幫他把房間收拾好,反而是否定了他的價值觀,更扼殺了他練習做決定、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可別小看收拾房間這件事,這可是幫助孩子建立價值觀、培養獨立人格,也是父母練習親子關係斷捨離的最好機會。當父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所有物該如何處置,正是孩子訓練自己做決定的最好機會,同時,也是能讓父母漸漸放手,見證孩子成長的最佳練習。 

我相信,天下沒有不為孩子擔憂的父母,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提供孩子最好的環境,帶領他少走一些冤枉路。但孩子總有一天會步入社會,比起知識,能夠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的溝通方法,和能適應團隊合作的協調性,都比死背、硬記來得更重要。這一點想必已出社會的父母,一定更能夠體會。 

若希望孩子能真正將知識轉化成實用的技能,並懂得靈活運用在學業、以至於未來用在工作、生活上,現在就開始與孩子一起斷捨離吧。若這套概念能為你帶來輕鬆愉快的親子關係,對我而言將是至高無上的喜悅。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可是 

也許你沒有發現到,父母或多或少,對孩子抱有某種憤怒的情緒,並在無意識中壓抑著矛盾的心情,事實上,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 

父母費盡心力,傾注了所有的關愛,「可是」,孩子卻不當一回事。 我們夫婦都是從眾所周知的名校畢業的,「可是」,我家孩子的成績實在很差勁。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可是」,現在他卻拒絕上學。 極盡所能的對孩子傾注關愛,到了某一種程度後,必然會轉為期待之情。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並認為孩子應該要達成他們心目中的目標,將此當作他們對子女的最低要求。正因為父母心中的最低要求沒有被滿足,才會在無意識中被自己的憤怒困住。 

不容否認,父母都有「希望孩子能依照自己的期待成長」的自私想法。明明一開始不抱持任何期待,最後卻演變成過分強求,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就是這樣在無意之中逐漸變調的。 

這種狀況有辦法改善嗎?當然有,只要爸媽捨棄對子女的執念,並用關懷代替期待,例如:關心子女的成績,而非期待他考上名校;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而非期待他們得了什麼獎、比賽有沒有得名。這麼一來,相信能讓親子間的關係,進入更良善的循環。 

孩子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成為好爸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_img_3
圖片來源/Photo Ac

「就該聽我的話」也算要求子女報答 

「我很愛我的孩子。」相信每對父母都是這樣想的。 

話雖如此,但若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我的腦中忍不住冒出「父母的期待,無疑是孩子的沉重負擔」的想法。 

對孩子盡己所能的付出關愛,父母無私的愛,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但事實上,父母很容易在無意中表現出,「孩子聽我的話是應該的」,不知不覺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漸漸的演變成,「希望孩子能依照我的期待成長」,孩子就此淪為父母用以自我實現的傀儡。 

說得更直白點,「期待孩子進入名校或大企業,受到所有人的敬重」,不過是父母一廂情願的價值觀投射罷了。 

過度的私欲固然會有負面影響,但要讓父母「拋開所有對孩子的私欲」,甚至完全不管孩子,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要求。 

身為父母的你也不用太心急,只要認清自己心中對孩子的私欲,透過反覆實踐日常生活中的斷捨離,思考人、事、物與自己之間的關係,自然能找到親子相處之道的平衡點。 

孩子對你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 

親子關係的斷捨離,主要圍繞在「人、事」上,我們要剷除其中令彼此感到「不需要、不適合、不愉快」的部分,徹底和功能失調的家庭關係說再見,打造親子間「互相需要、彼此適合、輕鬆愉快」的融洽關係。 

在此先簡單的歸納出重點:父母必須打從心底的認同「孩子是孩子自己的主人」,面對自己心中對孩子的支配欲,並完全放下這份執著。 

你也許會認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吧…」,但親子關係中的斷捨離,其實和面對物品的斷捨離沒有不同。 

若從反向出發,將父母的想法換成「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客觀面對孩子的題」,孩子反而能更深刻的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換言之,想要創造融洽的親子關係,父母必須正視孩子,彼此敞開心胸,真誠交流雙方不同的意見。 

其實我一直認為,比起自己上了年紀,才從長大成人的孩子口中,聽到對自己教育上的各種抱怨……,倒不如趁早與子女溝通,彼此敞開心胸,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讓親子關係可能遭受到的傷害降至最低。 

想成為好爸媽,就是別過度干涉子女 

父母全面捨棄對孩子的支配欲,抱持「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客觀面對孩子的問題」的健康心態,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自主能力,將會有正面的幫助。 

「父母充其量,只算是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橋梁而已」、「不只是父母,孩子生活中所有的人生前輩,都算是孩子的啟蒙者」、「父母要接受,孩子的人生中,將會存在形同父母般的其他重要長輩」,透過全新的觀點來面對親子關係,子女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 

也就是說,你要肩負起身為家長的道德與責任,同時也捨棄掉身為父母的驕傲與自滿。 

說起來容易,實際去做才知道困難重重。 

以我為例,面對自己的小孩,我常懷疑自己能為他付出到什麼程度?事實上我完全沒有自信,能為他提供任何協助。就連「我這麼做一定能幫助到他」這種話,我都說不出口。 

不過,你也不用因此灰心,只要內心某處仍有「放下所有對孩子的支配欲吧」、「孩子的教育不單只靠我,只要放手讓他從生活經驗中學習,孩子也能自主成長」的想法,就能在親子關係中營造出正向的良性循環。 

最後再提醒你,當你越想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時,這樣的想法,本身就算是一種對孩子的過度干涉了。保持雙方自在、舒適的步調,才是建立愉快親子關係的不二法門。

孩子的心聲,別等你老了才聽到!成為好爸媽,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_img_4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