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長壽先生對人才斷層的看法

青
2012-04-08 17:24:29 版主 516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012307.shtml

嚴長壽:國際化人才匱乏的嚴重危機

【聯合報╱嚴長壽】

2012.04.07 01:51 am

不久前我在一場監察院內部演講中提及,台灣「人才存糧」問題;無獨有偶,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日昨亦提出小心人才外流重演「台灣故事」,連新加坡都看到的台灣問題,我們竟然看不到,這才是台灣真正最大的問題點。其實,過去六十年來台灣好不容易累積的「人才」及「經濟」兩種存糧,都已面臨危機。這是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之一,今天我先從公務系統來談「人才存糧」的問題,因為這攸關著國家未來格局的掌控。

七○年代初,台灣退出聯合國,表面上我們失去一個政治舞台,但深層來看,更大的損失是,我們的政府失去了一個跟世界溝通的合法平台。當我們失去這個平台時,也就代表原來在聯合國體制下的世界教科文、衛生、工業、環保、醫療、文化等組織,我們也失去參與活動的機會;當我們仍是會員時,各部會再沒錢也必須編列預算提升公務人員的國際視野,招考公務員也要徵選具有參與國際事務能力的人才。遺憾的是,當退出聯合國時,我們並未察覺事件背後隱藏的副作用,因此也沒有積極另闢途徑增加公務員的視野,於是其國際視野變得愈加窄仄,導致今日公務人員國際觀嚴重不足。

所幸,過去卅年間,台灣有一批學成歸國的民間人才存糧,得以暫時「遮掩」官員不夠國際化的窘境。六○年代開始,台灣送出大量留學生,他們拿著「單程機票」,以毫無退路的決心在國外忍辱負重闖出一番事業,廁身各大頂尖產業界、教育界、實驗室等充當「台灣的耳目」,意外為台灣儲備為數龐大、視野深遠的國際人才。八○年代初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台灣從製造業力圖轉型,這些帶著豐富國際化經驗的人才陸續回流,使台灣對世界科技市場的需求,幾乎達到無縫接軌,將台灣打造成為科技重鎮,成為全球化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當台灣歷經農業、製造業到科技業的成長之後,九○年代末期,經濟優渥下的台灣年輕人出國留學人數開始驟降,即使出國也僅想快速拿到學位,回國搶占台灣正加速膨脹的大學教授職缺。加上彼時「本土優先」的意識形態當道,讓台灣處於鎖國狀態。其結果無論在公、私部門都缺乏精深的國際人才培養系統,加上大陸崛起,台灣開始耗盡人才存糧,因此雖然最近《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提到台灣最值得讚許的「腦礦」優勢,其實這已是過去幾年的記憶,現在它早已過了高點,難掩日薄西山的頹勢。

尤其,這幾年在媒體與民代的監督下,公務員出國已變成一大罪惡,不只對國際培訓長期不重視,就連短期考察也要偷偷摸摸。惡性循環下,一旦面臨國內出事,身在國外的政府官員往往為免被媒體與民代批評,再重要的國際活動行程都寧願取消趕回國,只顧經營本國關係,使台灣變成十足內視型的國家。不幸的是,我們的重大政策偏偏都必須仰賴這些公務人員評估、審核、執行,當其國際視野不足,缺乏掌握世界趨勢的能力,所有決策都將偏向不出錯、最保守的做法。

問題並非一日造成,問題也無法一日解決,這就是我看到台灣不願意面對的第一個真相!

(作者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2012/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

didi
didi 2012-04-08 20:00:38 #1F
 
1,杜正勝時期推動學校國際化策略 我不認為嚴長壽先生說的全然是對的。就在他所謂鎖國時期,全國大專院校拿到前所未有的國際經費,提供學生交換學生、國際實習、邀請國外學者來台,教育部(杜正勝)還要求各校要招收國際學生,成立國際學程、全英語授課等國際化策略(整死我們了,但因為台灣像樣的國際學生真的很少,南部一所知名國立大學就曾經找過那種美語補習外籍老師進入他們的碩士班。)去看看各校的甚麼特色,幾乎都有國際化 國際觀 國際視野。 我們該問的應該是,為什麼學校國際化策略這麼久,政府也花大錢做甚麼頂尖學校,學者也拼命發表國際期刊,效果有沒有達到預期 2.公務人員出國考察經費不少 而且公務員出國經費也不少,台中市台中縣人員出國考察持續上升,只是那不少是酬庸,綁標,選後謝禮 3.社會氛圍 這都不是問題。而是氛圍變了。台灣社會繁榮進步,想出國的學生不多,不像以前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 我在美國,大陸學生都想留下來,台灣學生則選擇性多很多,不少想回國。 看看台灣各大報的國際版,就知道台灣真的是小國,人民也不重視國際新聞。閒聊版富士康的討論,就可以知道大多台灣人坐井觀天。 林書豪大概是最近最盛的國際新聞。大家只對八卦有興趣。 4.台灣企業不夠全球化也無培育人才觀念 台灣社會很難國際化跟企業不夠全球化有關,企業也沒有培育人才的觀念。十多年前,我們只是小學校,全球最大的零售商調查公司經理好幾個,卻願意來我們學校演講,並且幾個經理坐飛機花整天時間,來幫我們學生專題評分。因為他們外商公司將教育列為公司個人績效目標,因為他們的經理和外籍經理認為培育人才很重要,即使我們不是台成清交。 台灣大多企業短視近利,他們一方面抱怨找不到國際人才,一方面卻又不願意培育台灣學生 我在美國的歐洲學生,早就全世界趴趴走,別說歐洲美國實習,東南亞也實習過,歐洲學校和企業對實習很重視,學校通常要求學生實習才能畢業。 由於國力堅強,我那些歐洲學生即使不是名校畢業 ,但是能去實習的公司不少是全球知名大公司,這是台灣比不上的。 一個歐洲學生說他去實習,公司願意花八小時面試他。只是實習耶 台灣公司最近幾年開始提供實習機會,但雖有實習,除了到大陸,到歐美跨國際實習我所知並沒有。 (不過學校有跟一些國際公司合作,讓學生去實習,但大都是打雜)台灣最近幾年我們學生也有去華碩實習,真的很感激他們 但台灣的實習還是偏向國內,少有國外實習機會 。看看國內幾個大品牌餐旅業,王品的訓練國際化方式是鼓勵員工到吃百家餐廳含國外,但卻沒跟國外餐館合作,開發出國際人才訓練方案。這就是為何王品的餐飲服務水準也只能到此地步,再來就上不去了(我曾經有機會在美國Ritz Carlton被專屬waiter (他們說butler,可是我覺得不到管家)服務過,一舉手一投足充滿韻律美感,個人魅力,這是我看過最美最棒的餐飲服務,見識過後,不少台灣餐飲服務被我打不及格)。嚴長壽之前工作的餐廳和餐飲顧問公司不知有沒有提供國際人才培訓方式 很多全球化公司都有一套訓練實習人才的方法,例如NIKE等。 美國讀政治系的大概就是對白宮提供的實習名額很有興趣 台灣企業需要拋開短視近利的做法,將實習視為公司制度一部分,並且如一些外商,要求各部門主管針對學生的教育訓練為個人績效一部分。 台灣想培養人才,企業責無旁貸。我觀察美國和歐洲的作法,企業永遠是最有能力培養人才的 (原作者於 2012-04-08 20:19:35 重新編輯過)
青
2012-04-08 20:22:57 #2F
 
杜正勝任教育部長是2004年, 1994之前留學生畢業回台服務已是潮流。 失落的十年可發生很多事。 我認為嚴先生講得很中肯。 從替學生寫介紹信就知道趨勢。 看到危機後才有後來的策略
Josephine C
Jojo Chen 2012-04-08 20:35:57 #3F
 
當台灣歷經農業、製造業到科技業的成長之後,九○年代末期,經濟優渥下的台灣年輕人出國留學人數開始驟降,即使出國也僅想快速拿到學位,回國搶占台灣正加速膨脹的大學教授職缺。加上彼時「本土優先」的意識形態當道,讓台灣處於鎖國狀態。其結果無論在公、私部門都缺乏精深的國際人才培養系統,加上大陸崛起,台灣開始耗盡人才存糧, ------------------- 非常認同! 看到台灣的年輕的一代 真的替台灣的未來很擔心
1014bubu
1014bubu 2012-04-08 22:23:05 #4F
 
我不是為了附和 青 只是,就是那麼湊巧 我也認為 嚴長壽 說的很中肯 台灣的高等教育與下一代之所以讓人搖頭 教改中,換了一批 "無實務" 經驗 空有理論與國外學歷至上的教授 進入高等教育 本土畢業的碩博士,大多只能擠進在國中小 高中職,就我所知,只要一有音樂老師的職缺 一堆持國外演奏級碩博士學歷者,相互廝殺,血流成河 原先的那批,教授的知識與企業所需較吻合 但卻因為,台灣家長短視近利,講究分數,士大夫觀念....太多因素 看不起他們 "大學"的學士學歷,而要求撤換 只能說:各人造業,請各人擔 印象中是如此,不知我有沒有記錯 我很少從頭到尾看完一本書或.... 只記重點,其他,跳過廊過 (原作者於 2012-04-08 22:28:54 重新編輯過)
didi
didi 2012-04-09 01:28:26 #5F
 
1994年美國網路泡沫化,加上台灣經濟優渥,我看不出留學生歸國和教育部及政府有關,反而是跟社會趨勢有關。 而且學生會留在台灣跟廣設研究所大學有關。當然也跟大學喜歡聘請自己學生有關。在國內跟自己教授讀書,有利於卡位。國外大學研究生不見得要發表ssci 等期刊,但國內則要,後者的訓練有利於求職 這點我同意嚴長壽先生,但認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潮流趨勢影響更深遠(相較於本土化意識)。事實上我們這幾年台灣之光,吳寶春就是用本土食材取得優勝。而技職體系到國外參加發明展、料理比賽紛有斬獲。所以我說不全然對,意思就是有些對 有些不見得對 國際化補助,海外研習,邀請外國學者大約就是在2006年左右。也可以說是後來的補救。但也可說有國際化意識,本土意識和國際化意識是相輔相成。沒有本土化,很難找出自己特色在國際發光。看看韓流,他們政府宣揚韓國料理,可是是將韓國料理精緻化,結合國際風格FUSION.台灣則是推廣夜市小吃,吃來吃去小吃固然好吃(還別說很多小吃根本過於誇大),卻登不上國際料理檯面。 再談留學,大家算一算,出國兩年要花兩百萬,回來可能只能找到三萬元薪水(還記得運彩那個留學經理嗎)大家算一算,當然在國內讀碩士班有利多了 相較之下,歐洲學生就如大航海時代,喜歡冒險,到國外遊學交換學生實習。 (原作者於 2012-04-09 01:42:02 重新編輯過)
市子
市子 2012-04-09 11:28:22 #6F
 
我常聽到的是對外籍人士限制過多,以致無法吸引其他國家的人才
didi
didi 2012-04-09 11:35:59 #7F
 
我一直在思考嚴長壽先生的國際化人才定義 相較以往 我國企業拓展到海外比以前多 外派比以前多 國際學生和交換學生比以前多 但是政府官員具有國際視野的,似乎就不多 而歐美各國企業歸國具有國際經驗的也不多 也就是幫助國家發展的國際化人才減少
青
2012-04-09 14:45:43 #8F
 
didi 雖然我認同你的一些觀點, 但不太能接受你把不同年代的事情混在一起談. "1994年美國網路泡沫化,加上台灣經濟優渥,我看不出留學生歸國和教育部及政府有關,反而是跟社會趨勢有關。" 首先, 網際網路在 1994 年的時候, 還只限於特殊對象, 到了 1995 或是 1996 年才普及商業化. 我所熟悉電機系的留美畢業生, 1996 年大批跑到矽谷. 早一兩年的多半往學術圈, 或是 Bell labs, IBM. 但貝爾實驗室 1996 年解體. 矽谷的榮景, 到 2000 年出現網路泡沫化. 在台灣的情形是這樣, 中正在 1991 年新校區啟用, 這是台灣最有錢時蓋的大學. 吸引一部分的留學生, 包含一些資深掌權的的. 沒多久新的畢業生要進這個學校已十分困難. 1994 年東華大學成立. 也是一樣的情形. 1994 年, 410 教改遊行. 廣設高中大學是其中決議, 不少專科學院改制大學, 也因此需要增設許多博士班讓現有老師能取得學位. 大學數量 1994 年大學院校 50 所, 大學生 25 萬人; 2006 年大學有 147 所, 大學生 116 萬人. 錄取率超過九成. 也是 1994 年, 師資培育法讓師範體系不再壟斷教師養成管道. 1990年代起,「新竹科學園區」與「科技新貴」的榮景出現 (和股票分紅稅賦政策有關。留洋所得到的報酬不如卡位. 以上的資訊, 我要說的是美國的矽谷吸引留學生離開學術圈; 台灣的園區效應, 新學校與舊校改制,師資培育法 吸引人才留在台灣. "當然也跟大學喜歡聘請自己學生有關。" 這點我不同意. 我認為 "本土化意識" 和這些國內大變動有關. 因為感覺全國 "動起來". "事實上我們這幾年台灣之光,吳寶春就是用本土食材取得優勝。而技職體系到國外參加發明展、料理比賽紛有斬獲。" 吳寶春拿獎是 2008 年的事. 我不是說本土化不好, 事實上這個壓抑後的反思 (不是緬懷中國, 也不是崇洋), 才有可能發展出台灣特色原創性的成果.
美美阿姨
美美阿姨 2012-04-09 16:27:25 #9F
 
土博跟洋博能力差別在哪裡? 語言能力 國際視野嗎? 現在理工學界 土博不少 國科會用千里馬來救濟增廣 土博 的視野 不過 在外頭念四年 外加博士後 幾年培訓出來的洋博 跟出去一年的速成 常識上可推定二者有差距 當然也有很優的土博 或者換句話問 台灣的學術界土壤長得出優秀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嗎? 不過嚴長壽關懷的好像是 如何讓公務官有國際視野 他肯定讓公務人員出國 這個說法我聽某位圖館基層人員說過 她認為她們圖館館長有遠見 逼她們低階人員一起出去參訪 看了國外幾個圖館的做法 回來後長官不用費力說明要更改的部分 她就肯定這些做法 長官的看法是: 她是教授任期三年圖館館長 而永遠在做基層事的是 基層公務人員 所以要去的應該是這些人 思想要改變的是前線者 不要因為英文不好 畏縮不敢去 或者總是教授例行公事到處簽國際合作約 這部分我同意嚴長壽的看法 但小妹我對所有弊端都很"無感" 公務人員弊端部分不知如何看待
沒有也好
Brian's mom 2012-04-09 16:55:33 #10F
 
再談留學,大家算一算,出國兩年要花兩百萬,回來可能只能找到三萬元薪水(還記得運彩那個留學經理嗎)大家算一算,當然在國內讀碩士班有利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的確,以台灣這麼低的高等教育學費 出國留學這麼一算絕對是不划算的 但是台灣損失的是什麼? 我來說說我熟悉的領域 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助理教授 在美國一般州立大學的薪水是9個月將近US$200K 在香港新加坡也為了搶人才也有US$150K 甚至中國給的薪資也早已超過台灣的薪資了 台灣呢? 大家看看大學教授的薪水是多少? 這麼一算誰願意回來? 社會期待這些人應該安貧樂道 但這些人也有家要養、也有孩子要教育 台灣給的薪水連在新竹以北要買個像樣的房子都很吃力 所以願意出國念書的少,願意回來的更少 大學裡找不到國外回來的新進老師, 那大學的課誰來教? 我不是說國內博士不好,研究做得好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近親繁殖會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清楚 國外大學的教職多不用自己的畢業生 或是得先出去闖一闖有好成績才能再回來 那台灣還有什麼選擇? 長久下來,一灘死水的師資,能教出怎樣有競爭力的孩子? 先有國際視野,再談本土化,才知道要怎麼定位自己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