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日韓出現「禁止孩童進入」餐廳,支持者:保障其他顧客好好用餐的權利

過往日本店家通常是顧客至上,然而近年來有許多店家祭出了禁止孩童進入的規定,而韓國更是有不少位於觀光熱區的店家,在門口張貼禁止孩童的標示。這類在公共區域公然禁止某類族群的規定是否涉及歧視,便引起了正反雙方激辯。

日韓出現「禁止孩童進入」餐廳,支持者:保障其他顧客好好用餐的權利_img_1

支持的人認為許多父母不僅無法在公共區域控制小孩行為,甚至以放任的方式,完全不管教小孩,造成其他顧客與店家困擾,舉凡哭鬧、聲音太大或是在店家內嬉戲,造成安全上的疑慮,既然難以規範父母與小孩的行為,那麼直接不做對方生意,便能直接規避麻煩,也能保障其他顧客好好用餐的權利。

反對方認為這類規定屬於赤裸裸的歧視,社會大眾應給予新手父母支持與寬容,體諒他們生養小孩的辛苦,在少子化嚴重的現代,願意生小孩也對國家人口發展很重要,容忍小孩不當行為屬於社會應付出的成本,大家要有更多同理心與包容心,增加人們願意生小孩的意願,才有益於社會發展。

然而,規定最終仍取決於店家,店家是營利事業,首要考量必然是營利,過往曾有小孩偷吃其他客人餐點,造成其他顧客困擾;也有的在店內奔跑嬉戲而造成嚴重意外,事後父母反而向店家提告求償,這些事件都時有所聞。接受孩童顧客未必能創造多高的營收,但潛在風險卻不低,利弊考量下做出此決定也是可以理解。即便會造成攜帶小孩的顧客流失,反之卻有機會吸引不想受到孩童干擾的顧客前往消費。美國曾有一家高級餐廳禁止孩童後,生意反而節節高升,隨著越來越多餐廳的加入,可以推斷這樣的規定更有利於餐廳營運。

或許規定真的有歧視之嫌,但理清前因後果,這樣的情況始終源自無法管教小孩的父母,許多父母容易把社會的容忍與體諒視為理所當然,更甚者用情緒勒索的態度迫使他人忍讓自己小孩的不良行為,卻未曾負起身為父母應負的管教責任,自己失責反過頭來責難別人,這種「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現象似乎有些本末倒置。消費市場本屬雙方合意,顧客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消費的店家消費;店家也有權利選擇想服務的客人類型,與其爭論歧視與否,更應檢討的是父母本身。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