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

好好傾聽長輩的意見,進而請教他們的專長,讓他們感覺自己很有用,幫助他們很自然地找回自信與自尊,相處就容易很多。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_img_1

身邊漸漸出現一些邁入中老年之後開始為人長輩的朋友,極有自我意識與瀟灑勇氣,退休時就預先提醒即將成家的子女說:「將來你們結婚生子後,要自己找保母,我絕對不幫你們看小孩!」

然後,他們背起包包呼朋引伴,遊山玩水;或學東學西,把年輕時為了生活打拚而錯過的興趣或專長,慢慢地撿回來。這些自我覺醒時猶未晚的朋友懂得看透人世,把握餘生,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模樣。

這個主張之所以不簡單,在於能夠趁早掙脫很多金錢、情感、道義等世俗的枷鎖,無視於同儕或晚輩的眼光,下決心要愛自己、發誓努力要做自己,而不想把時間耗擲在處理婆媳或岳婿關係。

至於含飴弄孫的天倫樂趣,就留在週末或假期,以短短的享受,取代日常的摩擦。他們都認為,這才是明智之舉。

相對於另一類型的中老年長輩朋友,六十出頭剛退休,好不容易存了點老本,不愁沒人奉養,卻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回家享受不到幾天清福,像是被從前的程式自動設定好了要長期處於「忙碌模式」似地,隨即陷入繁瑣的家務和看護中,不但得照顧比自己更年邁老弱的父母,還要幫助子女帶孫輩小孩,充分發揮人生的剩餘價值。

這個決定,若非出於心甘情願,而是被時勢所逼,一定會很不快樂。一邊做就一邊怨,明明是基於好意才為家人付出,結果卻搞得身心俱疲,不是自己陷入憂鬱,健康亮起紅燈,就是家庭失和,甚至眾叛親離。

無論活到多老,都希望自己有用

相對地,如果是出於真心自願,退休後把人生下半場的重心再度調整回家庭,伴隨著銀髮孱弱的父母終老,或是幫子女拉拔小孩,因而覺得自己很有用、餘生過得極有價值,這也是美好的選擇。

觀察上述這類型的人,其中較值得關心的是,若哪天碰到責任已了,比如父母活到八、九十或百歲而先後離世,或是孫子孫女進入青春期,不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心力,生活將會因為驟然失去重心而感到萬分空虛,只剩感嘆。

當中老後的人生走到這個局面,彷彿隨著歲月年輪轉到七十歲,才突然對未來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茫然,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好好活過。

電視裡的保健食品廣告,刻意以誇張的口氣,一語雙關地說:「男人不能說不行!」固然是意在言外地另有所指,但撇開那方面的聯想,僅就自己的存在價值而言,其實並無性別之分,每個人無論活到多老,都希望自己有用。

原來,「一直覺得自己有用」,是讓人生繼續快樂的基本條件。中老年人常有「覺得自己愈來愈沒有用」的隱憂。有的嘴上不承認,實則心中非常擔心;有的是到處找人訴苦、埋怨,卻依然沒能找回自己真正的價值。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_img_2

找回存在的價值,重拾快樂因子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人,都會因為自信心降低而出現以下的言行特徵:整天碎碎唸、愛找晚輩麻煩、即使事情不嚴重也很容易被惹到而動怒發飆、搭車時看到年輕人沒讓位,甚至當場就發了一頓無名火……

說穿了,不過就是氣自己。無奈歲月的老去、體力的消退、情感的疏離;又無力挽回這一切,只好任由自己坐困於逐漸衰老的愁城。

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會常常鬧脾氣!

這些不快樂的中老年長輩朋友,正是我們的借鏡。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如何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覺得自己有用」,是最關鍵的快樂因子。只要能夠找回自己存在的價值,就可以因為快樂而延年益壽,更有勇氣面對生老病死的種種挑戰。

我生平第一次見識到所謂「退休後的無名怒火」,是在家父留下的一張A4大小的字條裡。

那時,我不到三十歲,退伍後進入社會工作幾年,和父母同住在一幢小公寓裡。房子是我小學六年級從台中搬回台北時,用爸爸的退休金,再加上親友借貸的錢,十分刻苦買下的。已經住了十幾年,逐漸有些老舊,需要整修。

為了改善居住品質,我很甘願地拿出上班多年的積蓄,不但負擔所有開銷,還找來熟識的設計師進行空間規劃,就是想給父母最好的居住品味和生活機能。雖然和設計師的溝通過程漫長,內容鉅細靡遺,來往的書面傳真多達一百頁,但進度還算順利。

沒想到,在施工前夕,父親突然留了一張紙條在我的書桌上:「房子要賣了,不用再裝修。」這十個大大的字,至今仍震撼著我的記憶。

「被聽見」和「被尊重」之間,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等號

印象中,父親個性溫和敦厚,體貼細心,但因為重聽而沉默寡言,有時候難免會壓抑情緒。趕著要上班的我,請母親代為溝通。

下班後才知道父親生氣的原因是:房子的產權百分之百是他的,但裝修的大部分決定都是我做的。

這段期間雖然溝通多次,我卻沒有完全採納他的意見,也沒有說明無法照著他的意思去執行裝修施工的理由。

父親退休前曾經在農場擔任總務課長,自認為對行政庶務、施工估價很有經驗,我非但沒有求教於他的專長,反而為了效率而獨斷獨行,此舉澈底惹惱了他。後來花了很多時間,以請教代替賠罪,才讓裝修工程順利進行。

舊屋重新裝修完成,父親很滿意,當他的好友來家裡參觀重新裝潢的住處時,露出喜悅與驕傲的神色。

我後來知道,父親最在意的,不是我在裝潢的溝通過程中沒有採納他的意見,而是我沒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充分表達意見與看法。

原來,「被聽見」和「被尊重」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等號。和長輩相處,只要跟他有關,無論什麼事,都要邀請他充分表達意見與看法,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就能感受到自己真正地被尊重。

不過,經常本末倒置的是,我們和長輩溝通時感到畏懼的,並非是「不願意傾聽」,而是怕聽完後無法如其所願,於是乾脆就不去認真傾聽,這自然會讓長輩感到不受尊重。

其實,站在長輩的立場,意見能被聽見固然最重要,若能夠被採納,當然很開心;若實在無法執行,誠懇地說明原委,長輩是一定能體諒的。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_img_3

多向長輩請教他的興趣與專長

就在我們將小公寓重新裝修了幾年之後,母親突然腦幹出血中風,因為重度昏迷而被留置在加護病房,觀察與治療了滿長的時間,才度過危險期,移到普通病房持續接受醫療照護,之後出院開始進入漫長的復健期。

母親年輕的時候是個洋裁師,設計眼光好、縫製手藝巧,顧客絡繹不絕。在那樣的年代,女性可以靠自己的技藝獨立賺錢,像現代SOHO族一樣不看老闆臉色,就能賺錢貼補家用,在經濟與能力上,自然讓她成為充滿自信的女人。

中風的打擊,不只完全挫敗她的職場能力,連她最擅長的美食烹飪技術,都被迫放棄,加上復健的進度非常緩慢,我們又經常給她錯誤觀念,自以為是好意地引導她說:

「您只要好好吃藥,就會好起來!」
「您只要好好復健,就會好起來!」

兩、三年之後,她發現並沒有如預期中的「好起來」,所有的努力,只不過是延緩惡化,並不是真正的痊癒,她為此陷入灰心喪志的低潮期,可能又加上中風後影響了腦部變化,母親罹患了憂鬱症。

初期母親不願意就醫,出於錯誤的刻板印象,覺得到「精神科」就診,會被當成「神經病」。我曾自行託朋友幫忙購買「百憂解」,謊稱是旅居美國開業醫師姨丈寄給她的藥品,幾個月後,經過我的連哄帶騙,略施小技,她才願意讓我陪她就診。

經過醫師正式處方的服藥,母親的憂鬱症狀已經有所改善,但依然無法痊癒。在治療過程中,我發現母親的自尊感非常低落,自信心已近瓦解。

為了幫助她重獲自尊、重建自信,也為了幫助我自己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我研議出新的解決方案:邀請母親教我做菜。

她只需動口,不必動手,母子分工合作,在小小的廚房裡,透過自家烹飪的美食,療癒彼此心理的創傷。

多向長輩請教他的興趣與專長,讓他在經驗傳承中,自然而然地重獲自尊與自信,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刻意找機會在親友面前,誇獎長輩過去的強項,也能讓他多開心好幾天。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_img_4

每一位長輩的存在,都是晚輩的福分

非常關注銀髮趨勢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是我主持廣播節目《媒事來哈啦》的固定來賓,我們曾經對「未來高齡社區」這個主題進行專題企劃討論,為「老有所用」描繪美好的遠景。他的構想之一是:邀請老人替兒童或青少年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藉以傳承經驗、分享智慧。長輩能在敘述故事中,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年輕世代既給予掌聲鼓勵,也能在學習典範或記取教訓中獲益。

雖然有句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我認為照顧長輩可以反其道而行,多讓他們聊聊年輕時代覺得開心或光榮的事。今昔對照後,補上這一句:「您看看從前經歷這麼多辛苦的過程,現在就該放下煩惱,好好享福。」將十分受用。

有時候,我媽還是會鍥而不捨、以自怨自嘆的語氣窮追猛打地說:「沒路用啦,我已經沒路用了。」

我會再打一劑強心針,真心地說:「怎麼會沒路用呢?至少,你還能陪著我啊。」這絕不是阿諛諂媚的話,人過半百還有母親可以侍奉,真是人生一大幸福,我很珍惜呢!

每一位長輩的存在,都是晚輩的福分;每一位長輩的病痛,都是晚輩的功課。我們享受福分,也學做功課。等待彼此功德圓滿的時候,含淚微笑告別。彼此學習人生智慧,這真的很有用,也很實用。

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_img_5

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
作者: 吳若權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6/04/29
語言:繁體中文

吳若權
 
政大企管系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現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並任多家企業行銷及管理顧問。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裡的松風聲》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志、心靈、企管,經常榮登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累積講座超過一千四百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他有著水瓶座的活躍聰明、企管人的敏銳精準,和創作者的細膩善感。《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是他的第106號作品,陪伴母親療癒身心20年的經驗,加上他的心理學專長,不僅觀照到老人(被照顧者)的身心靈轉變,更由此反思自身(陪伴者)的生命態度,心靈與實用並重,從情緒、健康談到靈性,全方位關照,帶你讀懂長輩的心,尋回老年的價值,是送給所有為人子女者的禮物,也是獻給長輩最好的祝福。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滿足媽媽心願「讓我躺平放空」一覺到天亮,德國Emma床墊KO媽媽睡眠3大困擾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