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遇到壞人了,如何遠離危險?CIA探員教孩子「一逃、二躲、三反抗」

幾年前的一個秋天晚上,萊恩接到一通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和許多父母親一樣,孩子們出門不在家時,我們會接聽陌生號碼的電話,因為它有可能是自家孩子打來的。這次的情況正是如此。

孩子出門遇到壞人了,如何遠離危險?CIA探員教孩子「一逃、二躲、三反抗」_img_1

我們家的老大跟萊恩說她忘了帶手機,所以從城裡的加油站打電話回家。她和妹妹步行半英里的路程正要回家,注意到有兩個鬼鬼祟祟的男子一路尾隨她們。她們沒有朝回家的方向繼續走,而是選了另外一條、街頭光線較明亮的路線,以免跟蹤的男子知道她們住在哪裡。她們走到了一個人手比較多的加油站,在這裡借了電話,要我們接她們回家。

當天晚上我剛好在市區同一條街上與幾個女性朋友吃飯,因此萊恩打電話要我順路到加油站去接孩子們回家。我抵達時,竟然沒看到她們待在裡面 ── 她們採取了策略站位,可以看到外面的動靜,但外頭的人則不容易看到她們。

她們順利上車。我們一起開車回家的短暫路程中,女孩子們有些緊張,不過情況大致良好。在那個當下,我並沒有細想整件事為何會如此變化 ── 我只是很高興我們的女兒安然無恙。不過事後回想當時的情況,我了解到她們當下其實做了很聰明、有謀略的決定 ── 這大半都要歸功於萊恩在她們還沒到自己可以出門的年紀之前,就開始訓練她們。

遠離危險因子

CIA的田野訓練裡,被奉為圭臬的一個觀念是「脫離危險因子」(getting off the X)。什麼是危險因子呢? 它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危險因子可能是任何東西:一個人、一部車、一棟建築、某個環境 ── 基本上意思是危險露出它醜惡的徵兆,直覺上叫你快閃的任何情況。你該做的是認出危險,並且盡可能快速反應,起碼你要離這個危險因子越遠越好。你待的時間越久,受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在CIA任職時很早就學到這一課,當時我正為第一次到南非普勒多利亞的短期任務做準備。雖然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維吉尼亞州蘭利的CIA總部,偶爾我仍要到國外出差,藉由實地研究來加強我的專業。我一到CIA駐南非的辦公室之後,他們就告訴我晚上開車時,要把紅綠燈和停車標誌當成危險因子,不要隨便停下來。相反的,我該做的是小心的開過去 ── 砸車搶劫在這裡相當頻繁,也就是說,有人會趁機砸破你的車窗,然後從副駕駛座搶走你的錢包。在這座城市裡,停在紅燈前,反而會讓自己成了盜賊的目標。(我必須聲明,這絕對不是在美國開車時的建議作法!)

由於我去的地點特殊,加上多半是獨自行動,我已經習慣保持高度警戒,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刻擺脫危險因子。我會把錢和信用卡藏在衣服內襯,同時準備好萬一搶匪出現,就要放棄手邊的皮夾或錢包。不管多少錢都比不上你的命重要,CIA的訓練教導我們要以最快速度擺脫危險因子 ── 這可能意味著,遇到搶匪最好把錢包自動奉上,或者如果可能的話,把錢包丟到一邊讓歹徒去搶,然後自己朝反方向快逃。

雖然我對這個概念很熟悉,但直到我和萊恩相遇後,才想到要把「擺脫危險因子」傳授給孩子們。在非洲旅行時,我自然會啟動高度的警戒心態,但是一回到北維吉尼亞,我又會卸下防備。萊恩徹底翻轉了我的這種想法,他告訴我,從小孩子們能理解「擺脫危險因子」的意思之後,就要開始教他們了。

「讓他們思考這些嚇人的概念,會不會還太早了?」我們剛談戀愛時,我這麼問過他。孩子當時分別只有六歲、八歲和十歲。

「他們會害怕,是因為你把它弄得讓人害怕。」他告訴我:「教導他們什麼是危險,以及如何避免危險,反而能讓他們不害怕,並且可以加強他們的能力。」

萊恩認為,灌輸孩子們這些觀念永遠不嫌早。但我仍然擔心介紹這個議題,基本上是剝奪了他們童年應有的天真:難道我們不能讓孩子的童年越長越好? 這世界是個可怕的所在 ── 難道我們不該保護他們越久越好? 不過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做,反倒是害了孩子。我們沒有幫他們為面對真實世界做好準備。因為總有一天,他們要面對這個世界,我們不只希望他們能存活 ── 當然,這很重要 ── 我們還希望他們飛黃騰達! 正如萊恩的解釋,只要我們用適合他們年齡的方式教導他們,我們可以訓練孩子能力變得更強,而不致把孩子嚇壞。他讓我了解,我們可以把CIA的訓練和田野工作,用不同的方式應用在養育子女的工作上。除此之外,我們各自的工作經驗 ── 他在歐洲和中東等地擔任行動官,我則是往返於非洲的分析員 ── 讓我們可以運用各自獨特的觀點來教導孩子們。

萊恩不光是把這些觀念應用到子女養育的想法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介紹這些觀念時的作法。他可以用平靜、甚至是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解釋這些觀念,不至於讓孩子焦慮或恐懼。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是,在我們還沒結婚前,我們開車跟孩子們一起到我在西雅圖郊區的租屋處。這段路上會出現一條岔路,每當我們的車子接近這裡時,萊恩就會說:「噢,不妙,各位! 後面有人跟蹤我們! 該不該把他甩掉!」孩子們就會興奮的大喊:「當然要,開始吧!」這是他固定會玩的把戲,所以他們都知道接下會發生什麼事。萊恩會加速到最後一秒,然後突然快速向右轉入替代道路,把想像中跟在後頭的車子甩得遠遠的。

「好險,擺脫他了!」他會一邊說一邊對我眨眼睛。

「歐耶!」後座的三個孩子則會大聲歡呼。

話說回來,現實生活裡CIA的訓練從來沒有教如何擺脫跟蹤你的人,萊恩用這個方法目的是簡化概念,以適合孩子年齡的方式讓他們理解「擺脫危險因子」。比如這裡出現的情況就是:後面有危險分子,我們必須儘快擺脫它。

什麼是生活中的「危險因子」?

從過去幾年和萊恩一同養育子女的經驗中,我學到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裡「危險因子」可能有眾多形式,其中有些特別可怕。你的孩子想去參加派對,但是主辦這場派對的同學似乎不大可靠? ── 它有可能就是個危險因子,你會希望他最好別去。或者,你的孩子練完足球需要你去接,如果趕不及的話,要讓他先往家的方向走,你到半路再接他上車? 還是讓他留在學校等待? 從我所受的訓練(以及從萊恩身上)學到的是:與其「擺脫掉危險因子」,還不如從一開始就「避免讓危險因子出現」。

為人父母者很容易把這個建議過度解讀,所以眼中的危險因子變得無處不在。我前面提過,我在阿里出生後的前兩年經常處於這種狀態。我有時候會取消一些大批人群聚集的活動;在琪琪出生之後,一想到要同時帶兩個孩子去公園就煩惱,我乾脆不去一些會令我卻步的公園。有一段時間,我帶阿里出門時甚至把GPS追蹤器裝在他的衣服底下,因為我不時擔心有人會想把他拐走。我也知道,有些媽媽們不准小孩去電影院,因為她們擔心會發生槍擊案 ── 不過,我們應該知道,公園和電影院是帶給我們歡樂的場所,不應該是讓你和你的孩子產生恐懼和偏執妄想的地方。重點在於不要過猶不及。這些年下來,我的焦慮感降低了,部分原因是荷爾蒙分泌變穩定了,更重要的是萊恩幫助我理解什麼是合理的擔心,以及如何協助孩子們自己去面對世界。我得感謝有這樣的準備工作,讓我在琪琪快滿兩歲的那年春天,某個下午我帶阿里和琪琪去公園遇到狀況時知道要如何應付。

那天,孩子們騎車,我則是步行,我們三人在跑道上繞了半圈,這時有個慢跑者在我們背後出現,我們靠到一旁讓他先過。我注意到他在我們前方停了下來,跟一個騎腳踏車的男子講話,這兩人的穿著在公園裡顯得不大搭調 ── 他們都穿著寬鬆的連帽上衣,而且帽T的帽子都戴在頭上,遮住大半個臉孔。徒步的男子朝另一個方向離開,騎腳踏車的男子則從我們身邊經過,繞了一圈後又再次經過我們身邊。我的直覺告訴我,事情有點不對勁。我盡可能保持冷靜,並告訴阿里要跟緊一些。我知道我們最好盡快回到車上,但是我在孩子面前要努力保持鎮定,期待孩子們也能冷靜並聽從我的指示。

我環顧四周,腦中快速盤算幾個可能的作法。那天在公園裡的人很多,不過放眼望去,我知道所有人都離我們太遠,如果有人要帶走我的兩個孩子或其中之一,我都會來不及呼救。讓我更加焦慮的是,我們位於跑道的位置,旁邊正好和一條大馬路平行。如果有人想帶走孩子,他們可以在我來得及反應之前迅速逃走。這時我突然想到,我把皮包裡的瑞士刀留在家裡,胡椒噴劑則是放在車上 ── 我一直想過要在身上帶些防身武器(這一點在第七章會有更多討論),但萬一我們遭到攻擊,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保護自己或是孩子。但是,大白天的我為什麼會成為攻擊對象? 我身上並沒有帶錢包或任何的提袋,因此在我看來,我身邊最有價值的就是我的兩個孩子。我想過要對這名男子大吼,要他別再纏著我們,不過直覺告訴我,該做的不是和他正面衝突,而是設法冷靜的回到車上。我也沒多花時間拿出手機來拍照,而是憑眼睛觀察這個男子的「GRAB」特徵(也就是性別﹝gender﹞、種族﹝race﹞、年齡﹝age﹞和體型﹝build﹞),好在必要時告知警方。這是我在CIA所學到的技巧,下一章我也會進一步詳述。

當這名男子第四次繞過我們身邊時,我決定不再浪費時間。我把琪琪從滑步車抓下來,抱著她和她的車朝我們的汽車快步走去。我告訴阿里,我們必須盡快回到車子上,當我發覺他因為不想離開公園導致情緒快要失控時(要讓三歲的孩子離開公園需要費一番工夫),我答應在車上我會給他特別的獎品。我知道我必須讓他們安全回到車上,同時我也禁不起他鬧脾氣而造成任何耽擱。回到車上,我一坐進駕駛座就先把車門上鎖,然後再爬到後座幫他們把安全座椅扣好。於是車門上鎖,我們三人都安全回到車裡了。如果按照我平常的習慣,我會先在停車場幫他們扣好安全座椅,才回到駕駛座。

騎車的那名男子已經不見蹤影,我安全開車離開公園的同時,腦子裡把整件事回想了一遍。我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孩子們安全了,我們安全了,一切沒問題。那兩名男子交談的那一刻,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是同夥的,而且儘管我努力不去想,還是甩不掉我差點就要失去孩子們的念頭。不過,這不足以讓我去報警,畢竟,實際上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不是嗎? 我何必增加警察的業務? 直到我和我媽在一個小時後通了電話,我才明白報警是必要的。

「你應該馬上報警,讓警方知道。」她說:「你不會希望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想想看其他帶著孩子到公園的媽媽們。」

「是啊,你說得對。我應該通知警方。我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出現我們不想看到的結局。」我說完馬上掛電話,打給警察局的非緊急電話。

值班人員接了電話,我跟他詳細描述在公園發生的事。

「我在CIA工作多年,曾經接受偵測跟監技巧的訓練。」通常在社交場合中我不會透露過去在CIA的經驗。(如果我聽到任何人這麼說,一定會讓我想翻白眼吧?)不過,這次我必須說了,因為我擔心對方會不認真看待我說的話。要是他們認定我只是個反應過度的媽媽該怎麼辦?

「我不是反應過度的媽媽。」我繼續解釋:「這是我帶孩子出門最害怕的一次經驗。我很清楚,那兩人一定有問題。」

十分鐘之後,一名員警回電給我,我再重複一遍我的說法,想表達陳述的正當性。很快的,我就知道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的直覺是對的。

「我還希望你能早點打來。」這位警官告訴我。

「噢?」

「我剛剛在公園遇到這個傢伙,因為我們接到好幾通關於他的報案電話。我到公園時,他正在廁所施打毒品。」警察向我解釋,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應該立刻報警。我說我會,但我比較希望以後別再遇到。

掛上電話,回想剛才的一切,我坐在床邊不小心哭出來。雖然警察無法證實這個人是綁架未遂的嫌疑犯,但得知這個人正在施打毒品,便可以解釋他的怪異行為,當時的情況下我的直覺反應是對的。這是你最不希望被自己猜對的時候,你寧可自己真的就只是個反應過度的媽媽。萊恩幾個小時後下班回家,我仍處於驚嚇的狀態。

「你一切都做得很對。」他如此安慰我。「你把危險因子擺脫掉了」。

「我想你說的沒錯。」我說:「但是我應該早一點報警。我忍不住想,我差一點就要失去我們的寶貝了。」我一邊說一邊投入他的懷裡,淚水再次占據我的臉頰。兩個小寶出生之後好幾個月的時間,我都陷入孩子會被別人帶走的恐懼之中,這一次我是真的遇到危險了。我知道我的焦慮感永遠不會完全消失,不過,事先防範、辨認並避免危險情況,幫助我度過這次的難關,同時也讓我在日常生活裡更有自信的帶孩子。

教導孩子察覺和避免危險的重要原則

我希望這些技巧,不只可以幫助你自己做好萬全準備來擺脫危險因子;我還希望你教導孩子這些技巧,讓你往後的日子可以更加放心。要做到這一點,你先要記住過猶不及。我們要記住,孩子畢竟是孩子,但我們也要適當給予一點獨立自主性。我們可以教導一些重要原則,幫助他察覺出自己身邊的危險因子,期待他可以完全避開,或是事先準備好,用最安全的方式做出反應。

一、聽從你的直覺

你可以教導小孩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偵測危險,其中的關鍵是要學會聽從他的第六感。教導孩子去體會這個感覺,在哪些時候會讓他的頸背寒毛豎起 ── 這往往是重要指標,如此一來才能告訴他要透過下列的一些作法來擺脫危險因子。萊恩剛接受CIA的任務訓練時,曾經付出不小的代價才學會這一課。

要教導孩子們聆聽他們的直覺,有許多方式可以選擇。譬如,和他們討論過去某個特定的經驗,談談這個經驗帶給他們的感受。就我們的孩子來說,可以討論兩個女兒被跟蹤的那次經驗。如果你的孩子們沒有感覺過某件事不對勁的親身經歷,你可以用幾個不同類型的例子來說明重點。

想像一下這個情況:你的女兒和她朋友、朋友的父母親一起去外面餐廳吃飯。他們享用了美味的晚餐,朋友的父母親還喝了點酒 ── 這一切並沒有不尋常。不過,你的女兒注意到她朋友的父親多喝了幾杯,舉止變得有點奇怪。他變得喧鬧,不像平常安靜的樣子,起身上廁所時走路也是搖搖晃晃的。你的女兒開始覺得不大舒服,因為她知道朋友的父親是負責要開車送她回家的人。這時她該怎麼做?

這是你和孩子可以好好討論的例子,你們不只可以討論如何傾聽直覺,也可以討論如何用適當的方式擺脫這個情況,它其實就是一種「擺脫危險因子」的練習。這裡我們對自己孩子建議的方法,是跟朋友的父母說身體不舒服,請求允許打電話給我們來接回家。然後,家長自然可以進一步討論,你得和你的伴侶討論是否需要設下規定,比如未來是否還允許孩子跟這一家人外出,以及你是否要親自出面和對方父母詳細說明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過這次經驗最重要的教訓是,讓孩子憑直覺行事來擺脫危險因子,即便這可能會冒犯到某些人,也沒有關係。

我們也發現,有個好方法是幫孩子預先想好一些說詞,因為有的孩子會因為不想傷感情,或擔心冒犯別人,而無法直話直說。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個問題,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擺脫這類情況的說詞 ── 這也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讓你和孩子之間建立一套通關密語,當他的直覺告訴自己該離開時,可以在打電話或發簡訊給你的時候使用,你也不需多問其他問題。只要一說出原本約定的通關密語,你就去接他,或給他離開的說詞,讓他離開時也能保留面子。

你也可以透過孩子喜歡的節目或電影說明如何聆聽直覺。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裡,多莉想要穿越海溝游過去,她說不清原因何在,就是覺得這樣比較安全 ── 這就是個絕佳的例子。馬林卻堅持要從海溝上方游過去,結果遇上了會蟄人的水母。就像多莉一樣,你的孩子可能一時也無法解釋清楚為什麼會感覺某件事應該、或不應該去做,我們希望幫助他了解,如果無法解釋清楚也沒有關係,聆聽內在的聲音可能是件好事。(當然,以多莉的情況來說,那是因為有人跟她說過別從海溝上方游去,但是因為她喪失短期記憶所以記不起來。)如果馬林和多莉聽從多莉的直覺,他們將可以輕鬆且安全的通過海溝。

如果你的孩子稍大一點,你覺得適合和他一起看連恩尼遜主演的︽即刻救援︾(Taken),你可以注意亞曼達、琴兩人在機場,和彼得同搭一部計程車的場景。注意看亞曼達同意和彼得一同搭計程車時,琴臉上露出的表情。當下琴的直覺告訴她這不是個好主意。等他們到達寓所之後,亞曼達告訴彼得她們要單獨留在那裡 ── 這又是個糟糕的主意 ── 之後又同意和他一起去一場派對,琴這時候才明白說出心裡的直覺。她跟亞曼達說:「我們根本還不認識他!」亞曼達的回答卻是:「為什麼不去認識? 他帥爆了。」馬上推翻了琴的直覺。這部電影用非常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孩子可能面對的危險情況,我想這例子不致讓你擔心得晚上睡不著覺。不過透過電影情節,我要讓各位知道,聆聽直覺會是什麼情況,這也有助於孩子容易理解。

二、設想逃脫路線

緊急狀況出現時,可能很快的陷入混亂,人們往往因此不知所措而陷入呆滯。這時最重要的是盡可能快速掌握狀況,以便快速採取行動,不至於在周遭事態快速惡化時自己卻呆若木雞。

事先在腦中構想,一旦遇到「危險因子」時要如何擺脫,並在心裡準備好隨時行動,這可能就是決定生死成敗的關鍵。舉例來說,有哪些地方是你每天必經之地? 你是否有每天早上一定會去的咖啡店? 如果那個地點出現狀況,你會如何擺脫危險因子? 當你去看電影、到餐廳吃飯、參加運動賽事,你知道緊急出口在哪裡嗎? 你有沒有必要時可以盡快離場的計畫?

如果能把這些應變措施融入日常作息,你也可以教孩子同樣的技巧。你可以和孩子設定可能的情境,討論處置的方式。我們經常和我們的孩子這樣做,因為它和運動、舞蹈、電影以及其他課外活動都有關連。這個策略對麗娜在運動時特別有幫助,她會舉一反三用來調整比賽時的策略,反映出萊恩的教導帶給她的改變。

「我要你想像自己一個人在場上盤球。」萊恩會跟麗娜這麼說。這已經成了她每次足球賽前的儀式。

「好的,收到。」

「不,不是這樣。閉上眼睛。你能看到嗎?」這有時會讓麗娜忍不住翻白眼,不過萊恩仍會堅持:「我要你的腦中想像自己在場上盤球︙︙。想像你自己盤球過人,利用他們的動能從他們的反方向切入。還有,別把球踢給守門員 ── 一路盤球把它踢向球門角落。」

我們告訴孩子們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在真正下場前在腦海中想像踢入致勝球、運球上籃投入致勝球,或是完成整支舞最難舞步的畫面。他們必須事先想像成功的景象,好在正式比賽時做出正確的判斷。簡單來說,你在腦海預想和練習時做出的動作,就是你真正上場比賽時會做的動作。

在安全問題上,你也可以教導孩子進入室內先尋找出口,以做好擺脫危險因子的準備。比如說,你到了一家電影院或是一家餐廳,孩子們在座位上安頓好之後,你可以叫他們閉上眼睛,告訴你總共有幾個出口、以及出口所在的位置。我父親在我小時候也會和我這樣做,直到今天,我跟孩子們也是這麼做。這聽起來好像有些極端,但其實不然。

三、聆聽警報和危險訊號

除了在腦海中預演,我也建議你跟孩子強調,當警報發生時,要注意聆聽並快速離開建築物或所在地點的重要性,不應把警報當成只是演習。格林威治、厄斯特及利物浦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九一一事件倖存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有90%的倖存者,只因為了儲存工作或關閉電腦,延誤自己從世貿大樓疏散的時間,有的甚至延誤近半個小時。

這項研究計畫的主持人、格林威治大學教授艾德.格雷(Ed Galea)說:「我們必須訓練人們一聽到警報就馬上離開。關閉電腦或是儲存文件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完全同意。不過,有時候人們在出現警報時會猶豫不決,把它當成是演習。他們會環顧四周看其他人的反應,還會花時間去詢問發生了什麼事,還可能要換雙鞋子,先上個廁所 ── 但就算這只是假警報,你會有什麼損失? 如果你是唯一往外衝的人,是否會讓你覺得很尷尬? 也許吧。不過再怎麼樣,也比不上你猶豫不決,等別人疏散後才做決定可能導致的不幸後果。

我建議你教導孩子遇到任何警報(不管是不是演習),都要抱著迫切感做出有目的性的回應,同時盡可能保持冷靜。多跟孩子做這方面的討論,萬一遇到這種場面就越能做好準備 ── 這可是攸關性命的「萬一」。萊恩和我喜歡用CIA訓練的方式來和孩子們討論如何處理緊急狀態。我們建議大家,要讓孩子為想像中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同時讓他明白,在真實世界裡,絕大部分情況都不至於這般糟糕。

四、一逃、二躲、三反抗

如果一名CIA探員迫不得已要掏出武器,他應該前面就已經先犯了錯。事實上,陷入危險狀況時,起身反抗是下下之策。頭號選項應該是盡一切可能設法擺脫危險因子,其次是藏匿,反抗則是最後的手段。

這個觀念常被說成是「逃、躲、反抗」(Run, Hide, Fight)的要訣,萊恩在擔任民間企業維安工作的職務時,也把它當成職場防範槍擊訓練課程的一部分。他相信,這個基本觀念也可應用在校園安全的訓練課程,同時也是孩子應該要去理解的概念。舉例來說,在槍擊案或是暴力攻擊發生時,你的孩子第一件該做的事情是快跑(也就是脫離危險因子)。重點是不要把脫離危險因子跟「非戰即逃」(fight-orflight)的觀念混淆了。這裡說的並不是因為懦弱而逃離危險,是要讓孩子脫離有潛在危險的熱區。如果你的孩子無法逃跑,那他就必須躲起來。如果既不能逃,也不能躲,最後的手段才是對攻擊者做出抵抗。這三種作法的優先順序未必和小孩子、甚至大人們的直覺相符。在某些緊急狀況中,人們可能誤以為躲起來就安全了,或者單純因太害怕而無法動彈。但是我們會對孩子們強調,在可能的情況下,逃跑才是第一選項,因為逃跑是唯一可以帶你脫離危險地點的方法。如果你需要躲藏或是

反抗 ── 代表你仍留在危險地點,這是最不應該待的地方。話雖如此,如果你只能躲藏或反抗,那麼你只好把躲藏當成唯一的生路,或是毫不留情做出反擊(我在第七章會解釋,對有安全意識的父母親而言,「毫不留情反擊」是什麼意思)。

五、必要情況下,別管權威人士說什麼

有點讓人意外的是,有時候要違反你收到的指令才能擺脫危險因子 ── 這是我們要傳授給孩子的下一課。有些情況,忽視權威人士的命令不只合宜而且還是關鍵必要的。你或許聽過南韓的日本製渡輪「世越號」沈沒的不幸災難。在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這天早上,這艘渡輪沈沒,導致船上四七六名乘客和船員中有三○四人喪生,其中許多罹難者是中學生。根據新聞報導,渡輪沈沒的當時,船上對講機傳出指示,要乘客不要離開以免危險。由於船上有許多中學生,他們很可能非常驚慌,一些人跳船或是跑到渡輪最上方甲板反倒逃過一劫,遵照指示留在原處不動的人反而不幸罹難。

沒錯,問題在於要離開危險因子,不過更重要的還不只如此。萊恩和我在CIA反覆接受的訓練,同時也是這本書一再討論的主題是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提出質問是件好事,即便對象是權威人士。我們建議大家教導子女時,要讓他們知道遵照要求雖然有其必要,但是如果感覺不對勁,大可提出反駁 ── 當然,別忘了禮貌。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大人不一定總是對的。隨著你的孩子逐漸長大,他必須學習自己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學習去質疑權威。如果他已具備一些批判思考的能力,對於在必要時刻對權威提出質疑也有基本的認識,在緊急狀況下也比較能夠自主思考。當然我們知道,不同文化裡對於長幼尊卑有著不同的社會規範,這也可能是世越號悲劇死傷慘重的因素之一。我們對這個議題 ── 以及其他議題 ── 可能偏向西方式的思考,我們也理解在一個強調尊重和聽從長者的文化裡,要對權威人士提出質疑往往更加不容易。

除了與孩子討論脫離危險因子的意義,並鼓勵做批判性思考,我們也和自己的孩子們強調,在緊急狀況下,我們不反對他們聽從直覺去運用這些原則。舉例來說,如果學校發生緊急意外,他們被規定要留在原地,否則將面臨留校察看這類的懲處。如果他們的直覺卻告訴他們要盡速離開,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知道我們做父母的會支持他們的作法。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必承擔行動的後果,但是我們不會因為擺脫危險因子而懲罰他們,因為這是我們教導他們做的。必要時,我們也會為他們向校方做出辯解,對孩子的作法表達支持。孩子們知道我們會給予支持,會讓他們更有信心靠自己做出批判性思考,在緊急狀態下做出自己的決定,就算因此違背了權威人士的要求。

以上我提供各位相當多的資訊,其中有些或許你會感到躊躇,甚至有點焦慮。這並沒有問題 ── 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不過我希望大家了解,你沒有必要整天陷入焦慮或恐慌。這並不是本章的重點。相反的,我希望各位協助培養孩子批判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萬一他身陷險境,會有比較大的生存機會。更大的好處是,這些技巧有助於做出積極、合乎常理的決定,讓他能夠辨識危險,進而全然避免危險。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天晚上跟蹤我們女兒的人是否真的有惡意,或者這只是她們過度謹慎的反應。但不論如何,只要她們聽從直覺去避開危險因子,萊恩和我都認為這是很好的練習,可以強化她們面對人生所需的技能。同樣的,當各位的孩子走出家門口的世界,我希望你也能跟他說:「嘿,必要時,別忘了擺脫危險因子。」同時,他也能明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孩子出門遇到壞人了,如何遠離危險?CIA探員教孩子「一逃、二躲、三反抗」_img_2《CIA探員教你培養高應變力的孩子:獨立機智、溝通自保、快樂自信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至寶 》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親子出國 人工受孕 幼兒園 半夜發燒 黴漿菌 長高 孕吐 懷孕初期 寒假 戒奶嘴 配方奶 月子中心 益生菌

特別企劃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