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懂的,我也要學?釐清 2 種「該做的事」,讓你告別焦慮!

別人懂的,我也要學?釐清 2 種「該做的事」,讓你告別焦慮!

當我們想從「習慣性焦慮」中解放,從此過著自由自在、屬於自己的生活,就需要從「必要性」及「是否喜歡」去做判斷。

如果凡事都想著「為了要○○,是不是必須去做」,人生便會亂七八糟,陷入「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狀況,導致「習慣性焦慮」惡化。

這個時候,可以試著思考——自己選擇的是「應該」做的事,還是「想要」做的事。

「為了讓自己跟上時代,是不是必須做某件事」就是屬於「應該」的範疇,也就是「不應該跟不上時代」、「現代人應該要懂這些事」的想法。

但如果是「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能做到這些事了,我想試試看」,那就是「想要」了。

有一個方法可以簡單區分這兩者的不同,那就是 「當自己沒做到時,會產生什麼感覺?」


出於「應該」的心情時,會對沒做到的事情感到不安,同時伴隨著「做為一個人不夠優秀」的感覺,前面所舉的三個例子全都是這樣的想法。此外,「應該」會讓自己和他人較勁——其他人都做得很好,就只有自己沒做到,真的很糟糕。

那麼,「想要」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如果是「想要」的心情,焦點會放在「沒有時間真是可惜」、「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擠出時間」等等事情上,而不是「沒有做到的自己」。

他們對於沒有做到的自己,只會感到「不甘心」、「好可惜」,或是「很想做些什麼」。也就是說,對於沒有做到的事情,如果感覺到的是「因為自己很糟糕」或是「自己不夠好」,那就是來自於「應該」的證據。

1:朋友向我推薦○○導演的電影,於是這個星期我向他借了五片。本來想每個晚上看一片,結果因為太忙,只看了前面十五分鐘就睡著了,最後只能全部還回去。

2:買了五本暢銷小說,本來想在過年期間看完,結果只看了第一本的一半,心情很焦慮。

3:因為不想錯過想觀看的節目,一口氣錄了五十個小時的電視節目,結果根本沒時間看。

以上這些煩惱也是類似的狀況,特徵都是把焦點放在「因為太忙所以沒做到的事情」上。

如此便會加重「這個必須做,那個也必須做」、「這個沒完成,那個也沒完成」的壓力,讓「習慣性焦慮」更加惡化。

但是,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那些事其實不做也無所謂。不知道會不會喜歡的電影、隨處可見的暢銷書、錄好的電視節目——每件都是不做也能活下去的事,就算自己沒做也還是好好地生活著。 別人推薦的電影應該要看、暢銷書應該要看、最好知道一下的節目應該要看,這些都只是我們以為「應該」要做的事。比起「應該」做的事,「想要」做的事更重要。

(本文出自《給不小心就會太焦慮的你》,大好書屋出版。)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