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殺人跟打不打電玩沒有關係

很忙ㄟ
小手錶 2014-05-22 13:14:29 版主 17K

網路上看到一篇分析文,我覺得講得很好,也點出我們看待捷運殺人案的盲點。

我覺得起因我們太害怕、太不安了,所以一定要為這個事件貼上一些背後的標籤,歸類出一個原因,比方說一定是他暴力電玩打太多,然後避掉這個原因(比方開始要求電玩不得打廣告之類的),我覺得這是人類的求生本能,所以貼標籤這件事情無可厚非。

但我希望新聞媒體不該炒作這些點,與其討論這些點,不如多關心一下身邊的人,多關心邊緣的孩子,我仍舊覺得"冷漠"才是許多社會暴力事件的主因。

而不是又一味的說,打電玩就會暴力、同志就會怎樣怎樣,這反而造成另外一種暴力。

_________

風中物語:犯罪者的標籤 跟你一樣嗎?

 

發生了兇案之後,我看到忙著尋找「標籤」的社會。

 

「醉漢?啊,酒後亂性。」、「從龍山寺上車?遊民果然是亂源。」、「私立大學?魯蛇(loser)不意外。」、「理工科系?果然宅男。」、「沉迷電玩?就是這些造成暴力傾向。」

 

最後發現這人「好像很正常,不符合大家對罪犯的想像」,只好開始把他的表情、體態、小時候講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家人在幹嘛,通通翻出來仔細檢視,非要找出一丁點蛛絲馬跡不可。台灣網友們很愛嘲笑《柯南》漫畫裡的兇嫌,每次都只因為「鼻屎大的殺機」而犯案,台灣媒體和社會,至今還在找鼻屎。

 

我很想問,究竟什麼事情會被拿來當犯罪者的標籤?

 

我們只是不斷在找「那個人跟我不一樣的地方」罷了,這些在階級、學歷、性別/向、人格特質等層面的社會污名。

 

如果今天兇手出自單親家庭,那想必很快就結案了,大家開始檢討單親家庭輔導機制,搞不好出現道德團體開始出來倡導「一生一世忠貞愛情」的重要性,反對離婚。全台灣單親家庭的孩子瞬間都變成問題兒少,變成潛在犯案者。

 

同樣,如果今天兇手是個遊民、兇手是個同性戀、兇手只有國中學歷、兇手家庭是低收入戶、兇手來自東部、兇手有憂鬱症、兇手有吃檳榔習慣、兇手小時候是過動兒...那也通通都結案了,因為這些理由太容易歸因。接著就是各式各樣的專家出來討論我們該如何「輔導」、「改變」、「關懷」這些人,然後媒體、名嘴、教育繼續助長這些「本來就已經被視為社會問題」的污名,繼續複製下去。

 

這不只是「發生社會問題時,先找個人問題」的思考模式而已,身為受過高等教育、多數生長在「正常」家庭的中產階級,當有一個跟我們同樣出身背景、甚至可能來自我們身邊的人,犯下社會案件時,在主流媒體的助長之下,我們去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想辦法找鼻屎大的理由,切割這個人。

 

我們習慣了電影電視漫畫劇情裡,灌輸我們的「世界上有分好人和壞人」的二元思考模式:做壞事的一定是壞人,壞人一定有原因,他跟我不一樣,所以他是壞人。於是人人都變偵探、都變推理專家、都會讀心術。我們無法理解、也拒絕接受,那些案件可能來自我們身邊「跟我們一樣的人」手上。

 

所以你不會看到有人說「因為兇手來自異性戀家庭,是一男一女扶養長大的,所以...」,也不會有人說「因為兇手是台北人,所以...」、「因為兇手是個男人,所以...」、「因為兇手有擁有facebook帳號,所以...」,明明這些條件都成立,但你不會拿來當作因素,因為很蠢。但是為什麼其他污名的標籤(單親家庭、同性戀、憂鬱、精神疾病)存在的時候,好像一切推論都可以理所當然成立?為什麼?

 

然後我又想到了,前幾天那樁兇殺案件,某新聞標題長這樣子:【情財糾葛,保全員勒殺女同志棄屍】。從這則標題我們又看到了「女同志」這個標籤,而且還是受害者!這件事情看起來是我們從兇嫌身上找不到什麼跟我們大不同之處,開始也從被害者下手哩,你永遠不會看到哪一則新聞跟你強調「這人是異性戀」。

 

我們不斷在那些人身上找與眾不同的標籤,只因為我們害怕跟他們同類,害怕面對我們是接受同樣的教育和類似的成長環境,害怕世界上不是只有好人壞人之分。

 

是啊,我也覺得那個向警方詢問「他有沒有參加學運」的問題很可笑,但是大多數拚命在尋找「這個人有什麼不一樣」的推理遊戲,其實差不多。



全文網址: 風中物語:犯罪者的標籤 跟你一樣嗎?-風傳媒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d0f423c1-e154-11e3-9580-ef2804cba5a1/?uuid=d0f423c1-e154-11e3-9580-ef2804cba5a1#ixzz32Q0Hz4gH 

Powered By StormMediaGroup.com 

於2014-05-27 17:22:36 補充發言

嗯嗯,媽咪們說的我都非常同意,

但我想再澄清一下我的重點唷~

 

1.我說的不只是"暴力電玩",我說的是"電玩",

意即瑪莉歐這種也算在裡面,賽車也算在裡面。這個我可能講得不夠清楚。

 

2.我只是覺得媒體現在有點偏頗,把他為什麼殺人的原因短短歸結成打電玩,

我想強調,這背後的因素太複雜,

與其強調電玩什麼的,還不如把重心放在多關心兒童青少年。

更何況他的背包搜出的是遊戲王卡片...

 

 

然後我想再說一下,我自己從小不打電玩,我們家也沒有其他人打,所以我一向對電玩沒有特別感覺,

但是我表哥他們從小打到大,而且還打格鬥,

但是現在一樣是愛護兒子的好爸爸。

我之前交往過一個男友,附中-->台大-->UCLA,

但是他高中時都會半夜起來偷打線上遊戲,可是現在還是很優秀,人也很健康開朗。

事發後我也跟我現在老公談論,

我問他是不是男生不管怎樣大部分在青少前階段都會想要打電動?

他說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的,

我說我也覺得,重點是我覺得"電玩沉迷程度"這跟有沒有其他的興趣有關,

比方我從小愛看書,我媽也不會禁止我從事喜歡的事情,所以我的興趣很多,

也因此電視對我而言是很無聊的東西,到現在我都不太愛看。

後來看了一些書,也發現有些研究指出是否沉迷電玩,跟人格比較有關,如果他在真實世界獲得的連結、正向關係比較多,那就不容易發生沉迷的現像。

然後我老公就提到說對,他有個高中同學,當時都在弄籃球校隊,

就算他們強拉他一起去打線上遊戲,那個男生也是打個一個小時就覺得無聊,想要回去打籃球。

所以我們的結論其實是,如果小孩有別的興趣,那不用一味的禁止,

因為其實有些電玩也是在被研究出來可以提高反應力,

當然沉迷不好,但我只是覺得不需要因為鄭捷事件,大家就瘋掉,立刻就覺得電玩不好,

而是當做一個警惕,要多關心孩子,要多幫孩子培育其他興趣。

就像,會看A片也不見得會變成強暴犯啊,

但你說強暴犯看不看A片,肯定有看,

只是不能倒推回去,說看A就一定變成強暴犯,

而且就算你在人看A片時看他的腦部運作,也是一樣會有某區比較活絡,

所以我覺得不能一句話就說打電玩就一定不好,而是說,

打電玩的確會刺激腦部某些地方比較活躍,這也是正常,

只是不能只打電玩,沒有其他人生連結。

 
Rich+handsome man
加倍奉還 2014-05-22 14:12:00 #1F
 

有沒有捨科學根據您的標題是對的?

似乎您很肯定沒關係喔

很忙ㄟ
小手錶 2014-05-23 12:50:55 #2F
 

 我想表達的重點應該是在"多一點對孩子的關心",而不是說都是把錯怪到電玩上面。另外的確是有研究數據支持我的標題的,只是這不是我的重點,所以就不另外列了,google一下還找得到。

我只是覺得,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今天又在醒報看到這篇文章,我覺得很好,分享過來。


-----

非典型犯罪 學者:無需標籤化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由21歲鄭姓男大生所犯下的「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造成社會恐慌,不少人開始臆測悲劇發生的成因。從犯罪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學者馬躍中受訪時指出,此次不同於傳統的犯罪類型,既難預測又不易掌握,但不應將之標籤化,否則恐造成社會對立;學者許華孚則認為,家庭教育是造成多數人格偏差的主要原因,學校應加強輔導機制與生命教育。

【標籤化易社會對立】 

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助理教授、東海大學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馬躍中指出,此次犯下捷運殺人罪的鄭姓嫌犯完全違反一般殺人的傳統類型,並不是為財、為錢或為情,此種犯罪類型很難預測、也很難掌握。再加上這種沒有殺人動機的隨機殺人行為並非典型犯罪,本身就很難預防,也很難證明他們未來還會不會犯罪。

「若社會以『反社會人格』將之標籤化,反而是造成社會對立。」馬躍中認為,這樣的人真正需要的是社會早一點介入、輔導,若只是將之視為「反社會人格」、「精神障礙」等標籤化,反而會造成社會排除(弱勢社群因不同於主流社會而遭排斥),進而形成社會對立,遊民和受刑人也都因社會排除而遭型成階級對立。

【輔導機制應建立】 

中正大學犯防系系主任許華孚受訪時表示,加害人的犯罪成因可能性很多,例如媒體模仿、沉迷電玩、性格孤僻、人際關係不良,甚至某方面有精神官能症等疾病,都很有可能是導致他思緒激烈的原因。以「一般緊張化理論」來說,當他遇挫折時無法適度調解,又缺乏父母、同儕支持,導致他認知失調、道德信念弱化,進而選擇犯罪。

許華孚認為,校園中的輔導機制應對於有負面思想、時常發表激烈言論者有以低、中、高風險來評估學生的身心狀況的標準;並從小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教育兒童尊重生命、關懷他人的概念。但他說,家庭教育還是最重要的,「反社會人格其實很難去指標化,但這種情形有90%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兒童在7到9歲表達需求時若被父母漠視或虐待,在青少年時期就容易有情緒障礙、暴力等行為。」

【不應過度揣測】 

「現在的台灣社會好像很容易high起來,不論是名嘴或媒體都很傾向利用這樣的社會氛圍炒作議題。」台北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育聖說,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個人的表面,就算真的是反社會性格或有精神疾病也要經過鑑定才能確定。「雖然說法官、檢察官最後宣判時都說不會考慮社會輿論,但其實多少都會有影響,因此過度談論或揣測對於社會並沒有多大的助益。」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522-VKIb

 

(原作者於 2014-05-23 12:52:21 重新編輯過)

黑豆豆
布布洽洽 2014-05-23 16:33:23 #3F
 

我覺得原因很多.但兇嫌不是一直沉溺在暴力電玩中嗎??應該多少有影響吧.

前陣子.某電視台在下午放學播卡通時段(5:00~7:00)一直播暴力電玩廣告.一直強調嗜血.殺戮...我就覺得很不妥.現在收斂一些.但還是有零星廣告.唉 ~~這些電玩對社會有什麼幫助呢??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4-05-24 16:18:20 #4F
 

電腦遊戲的確會對青少年的大腦造成不良影響

不但影響學習能力

也會造成脾氣較為暴躁

尤其是對成長中男生的影響更為明顯

使得這個世代的男孩不但學習動機日趨低落

而且人際處理能力弱智化,犯罪率也節節升高,

 

推薦你看洪蘭教授翻譯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Leonard Sax寫的紐約時報暢銷書

Boys Adrift(浮萍男孩):

The Five Factors Driving the Growing Epidemic of Unmotivated Boys and Underachieving Young Men (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

 

這本書裡面關於電玩對青少年男孩的毒害

有非常深入的敘述

 

我看了之後大受震撼,

馬上跟我先生說好

不准我兒子再玩那些格鬥式電玩

同時也跟我兒子兩個好朋友的媽媽都講好

一起禁止我們的兒子玩

免得他們屈服於同儕壓力而吵著要玩

(原作者於 2014-05-24 16:48:45 重新編輯過)

虎馬琳
虎馬琳 2014-05-25 00:29:13 #5F
 

這是文明社會必須承擔的後果

 

我認為人類過渡使用 電腦遊戲 網際網路 會喪志

還有 你的內容跟標題天差地遠

糖糖媽 2
糖糖媽 2 2014-05-25 02:40:16 #6F
 

暴力電玩會影響大腦這件事

跟抽菸會影響健康這件事一樣

已經是得到研究證實

 

但...有沒有人抽菸很多年,沒有得肺癌~一樣健健康康的?

很多...

代表抽菸和肺癌無關??

 

不...只是肺癌死的是他一個人,毀的是一個家庭...

但被暴力電玩影響而殺人的,毀的不止是一個家庭~

 

這些人在小時候有沒有徵兆??

保證有...

當前年台南割喉案發生時,我馬上聯想到班上一個學生,如果沒教好以後也是可能會這樣~

個性相同,父母同樣不管,罵他的時候也是表情平常像沒他的事一樣,

遇到困難不會求助,反而用很奇怪的方式,以為可以輕鬆解決過關。

兩年來花了一些時間導正。

 

現在發生這件事,我馬上又聯想到另一位學生,同樣父母不管,

道德價值觀很偏差,無是非觀,家裡的負面能量很強,

做錯事毫不認為自己已經妨礙到別人,覺得想達到自己目的才是最重要。

我只能顧及上課時間,曾經試圖將他轉介輔導,因為發覺這孩子心裡的黑洞之大,我時間實在不足。

結果輔導處的諮商師說,不符合轉介標準,(非單親、沒有在學校發生嚴重的偏差行為),說他們也只能在學校時間輔導,如果是學生在校外的行為,通常效果有限。我只好盡量自己來~

後來另一個學生,做錯事因為怕被媽媽修理,先打了113,後來轉由學校處理,輔導處反而超積極熱情的去對該生,(該生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才開始對學校的行政在心裡"鄙視"。

如果把事情鬧大的學生才需要輔導,

那那些隱藏的炸彈誰來輔導?

 

PS.我很多年前就跟學生說會發生類似的事件,而且一定是從小就玩暴力電玩的人

PS2.浮萍男孩我家有,真心建議家中有男孩以及教育者都該流覽一下。

 

(原作者於 2014-05-25 02:44:56 重新編輯過)

很忙ㄟ
小手錶 2014-05-27 17:20:16 #7F
 

嗯嗯,以上媽咪說的我都非常同意,

但我想再澄清一下我的重點唷~

 

1.我說的不只是"暴力電玩",我說的是"電玩",

意即瑪莉歐這種也算在裡面,賽車也算在裡面。這個我可能講得不夠清楚。

 

2.我只是覺得媒體現在有點偏頗,把他為什麼殺人的原因短短歸結成打電玩,

我想強調,這背後的因素太複雜,

與其強調電玩什麼的,還不如把重心放在多關心兒童青少年。

更何況他的背包搜出的是遊戲王卡片...

 

 

然後我想再說一下,我自己從小不打電玩,我們家也沒有其他人打,所以我一向對電玩沒有特別感覺,

但是我表哥他們從小打到大,而且還打格鬥,

但是現在一樣是愛護兒子的好爸爸。

我之前交往過一個男友,附中-->台大-->UCLA,

但是他高中時都會半夜起來偷打線上遊戲,可是現在還是很優秀,人也很健康開朗。

事發後我也跟我現在老公談論,

我問他是不是男生不管怎樣大部分在青少前階段都會想要打電動?

他說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的,

我說我也覺得,重點是我覺得"電玩沉迷程度"這跟有沒有其他的興趣有關,

比方我從小愛看書,我媽也不會禁止我從事喜歡的事情,所以我的興趣很多,

也因此電視對我而言是很無聊的東西,到現在我都不太愛看。

後來看了一些書,也發現有些研究指出是否沉迷電玩,跟人格比較有關,如果他在真實世界獲得的連結、正向關係比較多,那就不容易發生沉迷的現像。

然後我老公就提到說對,他有個高中同學,當時都在弄籃球校隊,

就算他們強拉他一起去打線上遊戲,那個男生也是打個一個小時就覺得無聊,想要回去打籃球。

所以我們的結論其實是,如果小孩有別的興趣,那不用一味的禁止,

因為其實有些電玩也是在被研究出來可以提高反應力,

當然沉迷不好,但我只是覺得不需要因為鄭捷事件,大家就瘋掉,立刻就覺得電玩不好,

而是當做一個警惕,要多關心孩子,要多幫孩子培育其他興趣。

就像,會看A片也不見得會變成強暴犯啊,

但你說強暴犯看不看A片,肯定有看,

只是不能倒推回去,說看A就一定變成強暴犯,

而且就算你在人看A片時看他的腦部運作,也是一樣會有某區比較活絡,

所以我覺得不能一句話就說打電玩就一定不好,而是說,

打電玩的確會刺激腦部某些地方比較活躍,這也是正常,

只是不能只打電玩,沒有其他人生連結。

 

糖糖媽 2
糖糖媽 2 2014-05-28 02:48:57 #8F
 

媽咪很善良,所以不會接觸到邪惡的電玩,

相信不是看a片讓人變強暴犯,但有些強暴的片子看多了容易讓他們變態的以為,

強暴別人可以幫助得到滿足,甚至認為被強暴的女人是滿足的,

而現在的暴力電玩,跟我們小時候的差多了。

不但三d超寫實,有些在遊戲中,真的是以這種狂殺的方式在遊戲,類似射擊,

更有些遊戲不是殺敵,而是濫殺無辜為樂趣的小遊戲。

我們都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孩子們之間傳遞訊息很靈通,都會知道。

當然有些暴力電玩只是可愛的,但大多人現在不願意指名是何種電玩不好,

以免有心人作祟

(原作者於 2014-05-28 02:52:29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14-05-28 02:54:30 重新編輯過)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4-05-28 02:55:30 #9F
 

關於打電玩可以訓練反應能力的這種理論

浮萍男孩的作者Leonard Sax在他的另外一本書有提到

沒錯

打電玩是可以訓練某種反應能力

不過那也只是按滑鼠按鍵的反應能力

而不是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反應能力

換句話說

就是可有可無完全沒有實際用處的反應能力

LOVE Little Q
綻妍 2014-05-28 14:52:29 #10F
 

但嫌犯沉迷的神魔之塔跟英雄聯盟其實都不是暴力電玩阿!!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