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
小名 2011-07-12 14:30:03 版主 16K

我們家妹妹剛要升中班,最近發現她講話有些字不能講得很清楚,想請問這是正常的嗎?是舌頭的問題嗎?有媽媽可以提供我一些資料分享嗎?謝謝

搗蛋鬼 別搗蛋
搗蛋鬼 別搗蛋 2011-07-12 14:41:58 #1F
 

我也想知道~~謝謝

如何協助構音異常的幼兒

作者/林麗英

常聽一些父母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舌頭太大了?是不是要剪舌繫帶?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造成許多人以為只要處理孩子的舌繫帶就可以修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其實幼兒口齒不清和舌繫帶是不是太緊沒有太多的關係,反而和孩子口腔動作的協調性以及語音的靈敏度有很密切的關係。

在幼兒的語言發展過程中,有可能因為他說的話還不夠多,語音也不夠純熟而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清的現象,例如「蜘蛛」這個詞彙並不是很常用,「ㄓ」音又很難發,許多孩子特別是四歲以前的孩子,在說「蜘蛛」時,常會說成「ㄐㄧ ㄓㄨ」或「ㄉㄨ ㄉㄨ」,但這些並不代表孩子有構音異常的問題。

一般而言,幼兒在三、四歲以後,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達到日常對話的程度,也可以用比較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所以,如果這時候仍有發音不清楚的現象,我們才會需要帶孩子去做構音的矯正。換言之,四歲以前的幼兒有發音不清楚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他的語言純熟度不夠,經過一段時間以後,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構音的問題會自行修正。但是,如果到了四足歲以後,孩子仍有相常程度的發音不清時,就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忙了,而這一類的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謂構音異常的孩子。

 

構音異常的幾種類型  

構音異常通常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一、舌根音化

這類孩子發音的特徵就是把大部分的聲母,例如ㄉ、ㄊ、ㄓ、ㄔ、ㄕ等用ㄍ、ㄎ來代替,像「弟弟」說成「ㄍㄧˋ ㄍㄧˋ」,「蛋塔」說成「幹卡」。

二、舌前音化

這類構音異常的孩子常把大部份的音都用ㄉ、ㄊ來代替,例如「哥哥」說成「ㄉㄜ ㄉㄜ」,「公園」說成了「東園」,「褲子」則成了「兔子」。

三、不送氣音化

在聲母中有很多音是屬於送氣音,例如ㄆ、ㄏ、ㄊ、ㄎ、ㄑ、ㄕ、ㄘ、ㄔ、ㄒ……都是有氣流的音,有些孩子在氣流跟音的協調上出了問題,所以常把氣流都省略掉,所以「婆婆」發成「伯伯」,「泡泡糖」變成「爆爆檔」,這些都屬於不送氣的類型。

四、省略音化一些構音異常的個案在發音上會有把語音簡單化的傾向,把某一個聲母、韻母省略不發,例如「樓梯」變成「ㄡ ㄧ」,把ㄌ、ㄊ省略掉了;「弟弟」變成「ㄧˋ ㄧˋ」,ㄉ省略掉了。

五、其他語音錯誤

除了上述較常見的四種構音異常類型,有時也會有一些其他的異常情形,例如,有些孩子會用雙唇音來代替很多的音,所以「飛機」變成「ㄅㄟ 機」、「不會」變成「不配」;也有些孩子會有語音添加的問題,像「不要」成了「不料」等等。

構音矯正的方法:

當孩子有口齒不清的問題時,應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構音矯正;常有人誤會「構音矯正」是教孩子唸注音符號,但事實並非如此,學習注音符號或參加正音訓練,是無法改善孩子構音錯誤的問題的。當孩子有構音異常的情形時,語言治療師將是孩子最佳的協助者,語言治療師可以透過評量找出孩子錯誤的語音及語音錯誤的類型,再應用音韻歷程分析及構音矯正的方法,將錯誤音做矯正,幫助孩子改善構音異常的問題。

在構音矯正過程中,治療師會分成幾個步驟來進行,(以舌前音化之類型為例,孩子把ㄎ發成ㄉ音,而治療師要矯正『ㄎ』的發音),治療師會採取的治療步驟如下:

一、把目標音(ㄎ)誘發出來:

要誘發孩子發出ㄎ的音,可以透過一些遊戲來引導,像玩咳嗽的聲音,或要孩子跟我們一起發出「ㄎㄎㄎㄎ」的氣音遊戲。把音發對,是構音矯正的第一個步驟。

二、詞的練習:

當孩子能發出正確的目標音(ㄎ)後,即可進入詞的練習。ㄎ有許多詞,例如褲子、蝌蚪、上課、快樂、筷子、開門…..多讓孩子做不同含有ㄎ音的詞的練習,幫助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加強正確的發音。

三、把句子中的目標音(ㄎ)說對:

當孩子也能發對詞彙中的ㄎ音時,就可以把詞結合成句子來練習,例如,「哥哥有新褲子很快樂」。

四、在短文中把目標音(ㄎ)說對:我們可以把很多包含ㄎ音的詞組合成短文或編成故事,例如:「凱凱是一個愛哭的小孩,有一天他又哭了,因為他上課要遲到了,可是卻發現他的褲子破了…..」既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聯想力,也可以練習在更長的敘述中把音發對。

五、類化訓練:

有些孩子也許能在語言治療室中把ㄎ音從單音到詞到短文都說得正確,但並不代表孩子在日常說話中也能把音說對,所以語言治療在最後必須進入類化的練習。所謂類化就是讓孩子能在任何時候都能把音說對,這個階段就必須走出治療室,由老師、家長在平日課堂及生活中讓孩子有經常練習的機會。

*老師如何在課程中協助構音異常的學生*

通常,類化是所有構音治療中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份,可是,絕大部份的老師都認為,在正常教學中要面對全班數十個學生,實在難以兼顧某一個孩子的發音問題。對於這樣的困擾,我們建議老師們不妨運用下列的方法來幫助構音異常的學生:

一、如果孩子正在接受語言治療的構音矯正,請老師配合做構音的類化練習。例如孩子正在學ㄎ的音,老師可以利用下課的時候要孩子到跟前做五分鐘ㄎ音的詞、句子、短文練習,老師也可以運用各種情境讓孩子有練習的機會,像拿起一杯開水問孩子:「這是什麼?」誘發孩子說出「開水」,或問:「為什麼要喝開水呢?」,誘發他說:「口渴」。

二、如果孩子並沒有做語言矯正,請不要去矯正孩子的構音錯誤,因為老師的善意矯正,常常變成是要孩子在錯誤的音上多說幾次,結果反而讓孩子將錯誤的音又加強練習了幾次。例如當孩子把ㄎ發成ㄊ,褲子變成兔子,老師若一再糾正,要求孩子多唸幾遍,讓孩子在未經正確指導之下,又再把「兔子」加強了幾次。所以在孩子尚未獲得專業的構音矯正前,老師不宜急於矯正孩子的發音,以免弄巧成拙;面對尚未接受構音治療的個案,老師應提供資訊給家長,並做適當轉介。

三、老師、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是最密切的,所以老師應該扮演良好的轉介者的角色,如果孩子已滿四足歲,卻仍舊有發音錯誤的情形時,老師應儘早協助家長尋找相關的醫療資源,告訴家長到哪裡去做進一步的語言構音的評估。

四、老師可以成為家長和孩子重要的支持者。因為構音矯正或語言治療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也許三個月、也許半年,許多父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可能便因忙碌而放棄;也可能因為要求短期見效,而放棄需要耐心練習的構音矯正。這時支持者的角色便很重要,一方面推動家長繼續帶孩子到醫院接受適當的矯正,一方面則協助孩子在教室裡做發音的練習和類化。

正確的治療,字正腔圓不是夢

功能性構音異常的矯正效果是相當好的,因為這一類孩子的構音問題多是功能性的,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以只要經過語言治療師正確的矯正,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幫助孩子做類化的練習,大部份的孩子都可以把錯誤的音矯正過來,所以對於功能性構音異常的孩子,如果能夠儘早做適當的轉介治療,並配合在日常活動中做類化的訓練,都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字正腔圓的能力。

允許孩子說錯話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第十六期

如何看待幼兒講話發音不準,用字錯誤百出?

語言學習真的是靠模仿嗎?

什麼方式才有助於幼兒學習語言?

每年,總有憂心忡忡的父母問我:

「我孩子已經四歲了,有好些發音,仍不準確。不管我怎麼糾正,她就是改不過來。」

「我孩子說話的文法不對。不管我教他多少次,他就是學不來。」

聽到這些問題時,我腦海裡總浮現出那些孩子的「努力」。他們那麼努力,想把音發好,比如說,想發出﹝ㄎ﹞的音,來說「卡車」 。於是瞪大眼睛、全神貫注、用力的先說大人教的:﹝ㄎ﹞﹝ㄎ﹞﹝ㄎ﹞,但無耐緊接在後,發出的卻仍是「塔﹝ㄊ﹞車」 ,而不是「卡﹝ㄎ﹞車」 ,令大人洩氣。

又例如,孩子想告訴大人:「I ated an apple. 」(我吃了蘋果)。一聽見這錯誤的時態時,大人總忍不住的說:「不,不是ated,是ate(英文「吃」的過去式,屬不規則動詞)。」於是孩子努力的重複說大人教他的ate。但五分鐘後,他還是用ated的時態來陳述。

孩子所犯的語誤,真是錯誤嗎?或者只是嘗試?

從「錯誤」的角度出發,大人常會不經意的,以完美的、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檢查和糾正孩子的一言一行。所講究的,是大人教導的效果;而孩子體會到的,只有成功或失敗的選擇題。

若從「嘗試」的角度來看,大人就比較容易用尊重的態度,來欣賞幼兒在語言學習上的步步進展、層層努力。所關注的,會是了解幼兒在語言發展上要走的路!而孩子體驗的,則會是不斷的試驗和修正,那開放的自我教育過程。

語言是思考的具體化

當我們想否定一個人時,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否定他的思想,讓他覺得自己怎麼想都不對。而我們之所以知道對方的思想,就是根據他說出來的話!

大人在聽另一個大人說話時,絕不「敢」動不動就糾正對方的用語錯誤,最多是以「澄清」的方式,說:「所以你的意思是……?」但許多大人聽小孩說話,可就不是如此:

「怎麼連這個音也發不清楚呀?你是不是大舌頭呀?」

「我孩子說話『臭奶呆』。」

當大人這樣責問或評斷幼兒說話時,結局常常是,幼兒因為不被了解,氣的愈說愈大聲;或者失去信心,乾脆閉嘴不說了。

「說話」的目的是溝通,它把幼兒心裡想的、感覺的、腦中所理解的,具體的以聲音、詞語陳述出來,期望與聽者溝通。而孩子們自己也很清楚,他們所理解的,遠比他們所能表達的高明得多,所以他們說話時,總會藉助動作、表情,努力把話說清楚。只是這樣的努力,不見得能獲得大人的青睞!

身為聽者的大人,如果動不動就糾正發音、改正文法、批判用辭,那孩子怎麼跟他溝通呢?孩子已竭盡所能,結果還被嫌東嫌西,他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都有問題;自己想的,都不成熟。

不管哪種情況,在檢查和糾正的巨尺下,被否定的,是孩子的思考;被阻絕的,是孩子自我嘗試的努力。

一般人對語言學習有個大誤解,就是認為語言是模仿的結果。在這個認知的前提下,大人把孩子看成是空罐子,所以只要不斷塞入語言材料,幼兒就會說標準的話了。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語言學習,要靠自己歸納

人類的嬰兒,先天上,的確已具備語言學習的機制。但要讓這個先天的機制運作,除了語言環境外,還需要孩子自己的歸納能力,孩子必須把已經學會的,加以類化和轉移。也就是說,幼兒學會語言,是因為他能從所處的語言環境中,主動歸納出該語言的用法或規則,而且也把它轉用出去。

提供以下幾個例子,你應該很容易看出那些「語誤」,絕不是大人教出來、或孩子模仿來的,因為不會有任何大人這樣子用字或說話。同樣的道理,細看那些「語誤」,你應該很容易就察覺到,幼兒是使用「規則」在發言,是自己轉用語句來組合的。

「我不要不要吃。」──(雙重否定)

「Those geeses are flying。」──(那些鵝在飛;在不規則的複數名詞,加上複數,以表示很多。)

「我不要那個彎腰的紅包。」──(不會說「折到」,轉以自己會用的語詞表達。)

「Open the light。」──(打開燈;應是turn on,明顯受到「開」 燈的影響。」)

假如語言的學習只是純模仿,那些語誤又怎會從孩子的嘴中吐出來呢?所以孩子的語誤,不是錯誤,應該說是:「兒童文法」的類化表現。那是孩子潛意識的、不自覺的從語言環境中,歸納出語言的規則,也類化著、轉移著那些規則,以求表達和溝通。

不用擔心,孩子不會永遠停留在他的「兒童文法」裡!有個統計數字是這樣的:一個正常人,每天平均要講四萬個字。也就是說,當你的幼兒身處在充滿話語的環境裡,他有的是聆聽「正確語言」的機會。所以他有足夠的刺激,去修正他的兒童文法,然後再轉用那已修正過的規則。經過這樣的循環試驗,孩子的說話,也就會愈來愈接近「大人文法」了。

語言的學習,既然得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所以大人要讚許孩子在努力過程中每一個嘗試、每一個自我修正,也就是要允許孩子說錯話!緊迫盯人、不放過每一個錯誤,被否定的,是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被否決的,是孩子自我嘗試的努力和動機。

許多大人對幼兒語言學習的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錯了,要馬上訂正,這樣的及時教育,最有效力。在這個教養前提下,大人把孩子的學習過程當成國文考試的改錯題,所以只要大人不斷的耳提面命,那幼兒就會說標準的話了。但實情也不是如此。

語言學習,有其時間表

學會說話,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其實很複雜,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和運作。而其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成熟度,也就是說,它是有時間表的!比如說,新生兒的口腔很小,舌頭佔據了它大部分的空間,所以那時候的口腔(生理發展),並沒有預備好要發出語音。奇妙的是,口腔機制雖暫且不管用,但新生兒聽力的發展卻相當成熟,所以他們會很專心的看大人發音的嘴型、聽大人(尤其是媽媽)說母語時的語調、發現語言和環境間的連結關係(比如說,這個人一出現,就會聽到「媽媽來了」)。雖然嬰兒還無法開口說話,但他的內在已積極的在做練習和儲備,所以到了六個月前後,當他的口腔機制「長進」了,他就開始牙牙學語,「ba-ba」、「ma-ma」的練習他聽見的,以及他所能發出的聲音,尤其是語音。

這種發音的「時間表」,說明了為什麼你的寶寶說話會「臭奶呆」。既然有時間表,大人是急不來的。比較有效的做法,不是立即訂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持續示範,等待時間表的成熟,要允許孩子暫時的發「錯」音。

愈小的孩子,因生活經驗少、能表達的詞彙少,在尋求「詞彙」和「指稱物」之間象徵關係的道路上,就愈會出現過度類化(例如指鹿為馬)、或是類化不足(如糖糖不是糖果)的現象。這些現象,不是大人想改就能改,勉強不來的。

比較有效的是,以「擴充和澄清」的方式,來示範正確的用語。目的不在糾正,而是提供完整的線索。讓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詞彙原則加大、詞彙量增廣等發展,逐步「悟」出詞彙和指稱物之間的穩定象徵關係。例如,當你聽見孩子指牛為狗時,不妨說:「牠也是有四條腿。這隻會哞哞叫的動物,是牛……。」

所以,請允許孩子用錯詞,不要直接批判孩子的用語!去澄清孩子所說的,去擴充孩子的詞彙和觀點。這樣的做法,比較有效,也不會阻絕孩子自行歸類的思考練習和努力。

我妹妹也是咬字不清楚,常常發音都無法捲舌,不過大概到小四才被大家笑,父母講才正視這個問題,我爸爸就每週帶妹妹去上語言治療的課,針對他的捲舌音一直透過不同的東西一直念,回來要複習複習,一年多吧!

我妹就好很多了吔!只要不要講太快我覺得聽不太出來,我妹只要講話不要太興奮.我想和正常人沒什麼不太一樣,我有印象小時候大家都聽不太懂,像頂溪,會念成頂雞.老師會念成老撕之類的

聽風
聽風 2011-08-07 16:26:59 #5F
 

講話不清楚的問題有區分類型及嚴重度

若是屬於發展性構音異常或極輕度的構音問題

大部分隨年齡增長會獲得改善

真正因為舌頭的問題造成的構音問題比率較機能性低

若無法自行判定

請帶至設有語言治療的復健科或耳鼻喉科尋求協助

巧巧MA
巧巧MA 2011-08-07 20:40:38 #6F
 

我家姊姊也是要剛升中班~講話也是不清楚

水水可以帶去醫院復健科給醫生看看~他會幫你評估~然後會安排上課

只是通常要排很久~如果附近有復健科診所會比較快喔^^

目前我在作月子中~姐姐也停止上課三個月~等三個月後我會繼續在讓他回醫院做語言課程~因為他比較聽老師的話 =___=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