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轉貼分享~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這篇是複製貼上,要

Rico Chen
Rico Chen 2011-04-13 22:42:42 版主 797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 —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請注意自家兒童的發展狀況

前言

  從前,因為我們對嬰幼兒的了解非常少,一直以為嬰幼兒是軟弱無助、沒有能力。但是近代,心理學家發明了許多複雜精密的科學儀器進行研究,才發現嬰幼兒所具備的能力,其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本手冊是參考國內外嬰幼兒發展的理論與幼教專家的建議編寫而成,希望能提供父母有關嬰幼兒在生理動作、認知能力、語言溝通、及社會情緒發展等方面最新、最重要的資訊。

■為甚麼父母必須瞭解嬰幼兒發展的基本常識?

  嬰幼兒期是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錯失關鍵期教養方式的配合,可能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知道嬰幼兒發展的基本常識,才知道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可能有缺陷與問題,才能及早發現,轉介給醫生診療,幫助孩子儘早克服缺陷。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才能依據孩子的特質及需要,提供適合的環境與教養方式,幫助他發揮潛能。

■每位孩子的發展情形都一樣嗎?

  孩子有「個別差異」,發展快慢各有不同,即使是同樣年齡的孩子,也不見得會表現出同樣的能力,就連孩子本身在各方面的發展速度也可能不同,如:身體動作發展較快的孩子,不見得在語言表達上也發展較快。

  本手冊所說各種行為的出現年齡,指的是平均年齡,只能作為參考,如果孩子某方面發展出現的年齡與手冊的數據不同,父母不用太驚慌,除非差距超過半歲以上,再安排他去醫院檢查一下!

■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就是愛他的第一步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最多的關愛,希望孩子有最好的發展、最佳的表現。當您拿起這本手冊閱讀的同時,您已邁出重要的第一步--願意吸收最新、最重要的嬰幼兒發展常識,努力瞭解您家寶貝的發展情形,這表示您是非常盡責、稱職的父母。

  建議您可以參考手冊提供的「父母可以做的事」,在孩子各項發展的重要關鍵時刻,發揮教養上的臨門一腳,輕輕鬆鬆就讓孩子順利送上發展任務的下一站。

0-1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大腦並未發育完整,與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覺的部份發育比較成熟。聽力非常靈敏,但是近視眼,3個月左右,會以雙眼跟隨著環境中慢慢移動的東西而移動。

‧ 2個月開始可以控制頭部,在俯臥時,可以把頭抬起來,但要到五個月,才會仰臥抬頭及翻身。7、8個月會自己坐著,11個月會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週歲時,會自己站或走。

‧ 4到6個月,會慢慢透過抓、丟、推、拉等動作逐步發展小肌肉的能力,8、9個月大,可使用雙手操作玩具,使用食指、拇指抓起東西;到週歲時,拇指與其他手指的運用會更靈活。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抱寶寶時,使他與你的身體保持距離,讓他能看到你的臉,訓練他頸肌支撐頭部的力量。

‧ 如果寶寶想要抓握東西,可以試著讓他自己抓握奶瓶,或準備安全可抓咬的玩具讓他玩。

‧ 寶寶開始學習爬行時,記得為他準備一個乾淨又安全的環境,讓他可以有更多探索空間。

寶寶動作發展的里程碑

‧____ 個月,學會抬頭

‧____ 個月,學會翻身

‧ ____ 個月,學會自己坐著

‧ ____ 個月,開始爬來爬去

‧ ____ 個月,學會自己站立

‧ ____ 個月,學會雙手握住奶瓶

‧ ____ 個月,學會用食指、拇指抓東西

■認知能力發展

‧ 新生兒會注意人的臉部輪廓與表情,能分辨媽媽的臉孔與聲音,甚至模仿成人的臉部動作,約7、8個月大,能了解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意涵。

‧ 3個月大,可分辨不同物體的大小與形狀,辨認出紅、黃、藍、綠的色彩,也可以區分直線、橫線和斜線,喜歡鮮豔的色彩、中度複雜的圖形。

‧ 4到8個月,會重複出現某些讓他覺得有趣的探索行為,如:無意中抓住鈴噹,發現鈴噹會發出聲音,於是就一直抓鈴噹、搖鈴噹。

‧ 8到12個月,會開始出現有「目的」的行為,如:拆掉包裝紙,以便拿出玩具。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朗讀繪本給寶寶聽,可增加寶寶對詞彙的理解,也可以讓寶寶自己看繪本的圖片。

‧ 提供寶寶一些安全的玩具,有不同的形狀及顏色,讓寶寶自由地去玩,刺激他的成長與學習。

‧ 抱著寶寶跟他說話,讓他可以看見你的臉,聽見你的聲音。

安全的玩具、安全的學習

父母應注意玩具的安全性,檢查玩具是否通過驗證合格。目前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http://www.ttrd.org.tw/),已接受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代驗進口及國內市場玩具。所有內銷玩具都需經台灣玩具研發中心鑑定合格,才可在玩具商品上貼上ST安全玩具標章。

■語言溝通發展

‧ 新生兒會注意聲音的來源,喜歡聽溫柔的聲音,若聽到巨大聲響,可能會睜大眼睛、眨眼,雙手作出擁抱的動作,也會透過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

‧ 6個月開始呀呀學語,會發出如:ba、na、da的聲音,同時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9個月大,會經常模仿、重複他人的說話及聲音,對簡單熟悉的指令,如:『不行』及『再見』等會有反應。

‧ 一歲大,開始會有語言上的溝通,也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示,知道東西各有名稱。

■父母可以做的事…

‧ 站在寶寶左右兩邊說話,可以讓寶寶感覺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 你可以模仿回應寶寶的聲音,用輕柔的語調說話回應寶寶,這可以幫助寶寶學習使用語言。

‧ 已經週歲的寶寶,如果叫他名字不會轉頭,或對環境中的聲音沒有任何反應,爸媽應盡快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家中寶貝的第一次…

第一次發出咿咿呀呀跟人溝通是____個月大。

第一次發出「ㄇㄚ」是____個月大。

第一次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是____個月大。

第一次對『不行』有反應是____ 個月大。

■社會情緒發展

‧ 新生兒天生就具有自己獨特的情緒反應特質,稱之為「氣質」,有些嬰兒作息規律,經常表現出愉快的情緒,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的改變,有些則相反。

‧ 嬰兒會透過聲音及表情,表達自己不同的情緒與需要,從與照顧者在生活上的互動,發展出生命中的第一份人際關係。

‧ 出生的第一年,如果父母與嬰兒能建立溫馨的親子關係,可培養嬰兒對人、對環境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沒有培養出嬰兒的信任感,可能會造成之後適應上的困難。

■父母可以做的事…

‧ 適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多給寶寶充滿愛的注視與照顧,花時間抱你的寶寶。

‧ 試著欣賞寶寶氣質的優點,順著他的氣質調整與他相處的方式,引導寶寶朝正向發展。

‧ 照顧好自己身心與情緒的健康,唯有照顧者對自己感覺很好時,才能回應寶寶的需求。

如何安撫情緒不佳的寶寶

(1) 觀察寶寶是不是因為想睡、肚子餓、吃飽脹氣或尿濕排便,而感到不舒服。

(2) 抱著寶寶來回走動,一邊輕拍他的背。

(3) 跟寶寶輕聲說話,或者唱童謠給他聽。

(4) 播放輕柔的音樂,或是為他唱催眠曲。

(5) 把寶寶放在車子裡,帶他出去散散步。

■ 爸媽的Q & A

1.有哪些居家安全問題須注意?

  「根據調查,嬰幼兒在家中發生意外的比例最高,父母經常以為家裡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就少了警戒之心,究竟父母該注意的居家安全問題有哪些?」

‧ 注意嬰幼兒玩具用品的安全性

父母購買嬰幼兒的玩具用品時,要注意上面是否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標章,且所使用的材料及零件不得含過量的銻、砷、鋇、鉻、鎘、鉛、汞、硒元素。若發現不安全的商品,或使用相關的商品發生意外,可向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反映。

‧ 注意嬰幼兒趴睡之安全問題

醫學界已證實,嬰兒因為頭部不能轉向,「趴睡」容易影響呼吸,造成猝死,即使是用「趴睡枕」,也無法降低風險。若購買「趴睡枕」,應注意產品標示中的「注意事項」、「相關警語」以及枕頭的吸水排汗性。

‧ 注意家中環境潛藏之安全問題

四到六個月的寶寶,喜歡到處抓東西,家中易造成誤食的危險物品,如:錢幣、鈕釦、迴紋針、煙蒂、珠寶飾品、藥物等,應妥善收納,不要隨意放置。繩子、塑膠袋、尖銳物品及滾燙的湯或熱水,也應該盡可能遠離寶寶的活動範圍。

家中不要擺放玻璃製或移動式的家具,家具用品應穩固,防止寶寶上下攀爬的危險,家具如有尖角,可用軟布包起來。另外,應注意家中的落地燈、檯燈、電線、插座,並防止寶寶進入廚房或浴室,以免發生危險。

2. 孩子愛黏人怎麼辦?

   「才八個月大的小哲,特別愛黏著媽媽,只要媽媽把他放下,就會哭鬧不已,就算請爸爸抱著他,還是哭不停,讓媽媽一點喘息的空間都沒有,怎麼辦?」

‧ 嬰兒喜歡跟媽媽親近是正常的表現

許多寶寶連睡覺都不想跟媽媽分開,想趴在媽媽的胸前睡覺。這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到了喜歡媽媽陪、喜歡跟媽媽互動的發展階段,一旦看不到媽媽在身邊,心情就會有些沮喪。研究證實,寶寶喜歡跟媽媽親近是正常的表現,小時候寶寶越有安全感,長大以後會越獨立。所以有此困擾的媽媽不用太焦慮,試著享受這段與寶寶最親密的時光,等寶寶長大些,情況就會轉變。

‧ 不一定要抱他,跟寶寶說話也有安撫的效果

當聽到寶寶的哭聲時,媽媽先別急著抱他,只要多跟他說話,讓他知道媽媽有聽到他的呼喚,人就在他身邊不遠,這樣也會有安慰寶寶不安情緒的效果。如果寶寶是想要媽媽抱他、搖他睡覺,建議媽媽可以試試看以下一些方法,如:一邊聽音樂,一邊抱著寶寶睡;如果媽媽是餵母乳,可學習躺餵的技巧,寶寶喝飽,就會自然入睡,媽媽也不會太累。

‧ 鼓勵家中其他成員也多跟寶寶互動

另外,媽媽可以鼓勵家中其他成員,參與照顧寶寶的行列,或多跟寶寶一起玩遊戲、看圖畫書、聽音樂等,與孩子建立更親近的關係,這樣應該可以減低主要照顧者媽媽的焦慮感與壓力。寶寶在這樣充滿溫暖及關愛的環境下成長,才能發展出良好的安全感,未來也才能成為樂於與人交往、建立關係的人。

‧ 寶寶長大不黏爸媽時,爸媽也需要作心理調適

有些父母到了孩子長大上幼稚園後,反而有強烈的失落感,覺得孩子的生活世界多了老師同學之後,不再像沒上學以前那樣黏著爸媽。其實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道路,爸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和方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轉變,爸媽本身也需要多一點心理準備及調適。

3. 如何為孩子選擇保母?

  許多父母因為工作關係,需要請保母幫忙看顧,除了可透過相關機構尋找「專業保母」之外,爸媽還需進一步確定,保母的各項條件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與期望。提醒您在訪視保母時,需留意以下十個注意事項:

(1) 瞭解保母的教養觀念與衛生習慣是否與您一致或接近,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如:是否規定孩子在吃飯前一定要洗手、吃飯時不能看電視。

(2) 觀察保母初次見到孩子時,是以甚麼方式與孩子接觸、說話,是否友善親切,孩子接不接受?會不會害怕?是否願意和保母互動?

(3) 保母家中如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觀察保母如何與她的孩子說話,會不會大呼小叫?有無耐心?保母如何安撫自己的孩子?

(4) 觀察保母家的環境設施是否安全、整潔、衛生,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遊戲,而且光線充足。

(5) 瞭解保母家的生活作息是否規律,保母家中成員有無不良的嗜好及習慣,如:抽煙、喝酒、賭博。

(6) 瞭解保母家的家庭狀況是否單純,包括保母與家人的關係,瞭解其家人是否支持保母的工作。

(7) 可以多安排幾次探訪,觀察保母的行為表現是否一致,孩子交給保母後,也要多抽空探視孩子,瞭解孩子在保母家的實際狀況。

(8) 要特別留意,為了確保照顧品質,法令有規定:同一地址的房舍、同一時間,一位保母最多只能收托四名嬰幼兒,如果其中有未滿三歲者,則最多只能收托二人。

(9) 注意保母是否有其他兼差或工作,如:家庭代工,這樣可能會影響照顧的品質。

(10) 雙方應立下契約,契約內容可以參考內政部兒童局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網站http://nursery.cbi.gov.tw/

4. 如何協助孩子適應保母家的生活?

  有些孩子很快就能適應新的環境與人事物,可是也有些孩子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爸媽要有耐心,多關心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適應期。

‧ 讓保母漸進式地與孩子相處

對於比較怕生、適應教慢的孩子,一開始,爸媽可以讓保母來家中協助照顧,或是每天帶孩子去保母家聊天,讓孩子慢慢地適應保母與新環境,時間可以逐漸拉長,等到孩子可以接納保母時,爸媽可以試著離開一陣子,看看孩子的反應。

‧ 讓孩子帶著自己熟悉的玩具及其他物品

爸媽可以讓孩子帶著他熟悉的布偶、玩具、棉被、枕頭或全家福照片到保母家,這些東西可幫助孩子感覺有熟悉感和安全感。

‧ 與保母經常分享及溝通

每個寶寶的氣質不同,寶寶在保母家若適應較好,可能是因為保母的照顧方式,比較符合孩子的氣質。建議媽媽可多跟保母溝通寶寶在家裡的情況,參考保母照顧寶寶的經驗,調整自己與寶寶互動的方式。

‧ 親子關係是無可取代的

就算工作再忙,就算保母照顧品質可以令人放心,爸媽仍應提醒自己,家人的親密關係是無可取代的,還是要盡量多撥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相處,拉近你們之間的關係。

1-2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能夠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歲半以後可以自己走得很好,扶著把手上樓梯。

‧ 可以使用湯匙、叉子嘗試自己吃飯,會拿杯子喝水,模仿大人重複簡單的動作,如:丟球、堆積木。

‧ 接近兩歲的孩子,有跑步的動作出現,但還不是跑得很好,可以自己站好向上或向前跳。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提供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四處走動探索,以促進他的大肌肉發展。

‧ 孩子想嘗試自己動手使用餐具時,可以準備合適的器具協助他,如:尺寸適合、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

‧ 為寶寶布置安全的學習環境,如:在玩具收藏箱裏放置安全的玩具,讓寶寶可以自由拿取、操作探索,這樣會有助於孩子各領域的發展。

好動的兩歲寶寶

2歲的寶寶會變得靈活好動,靜不下來,他正在享受自己可以獨立行動的樂趣,對於周圍環境的事務充滿好奇,如:喜歡玩電話及各種開關,把東西丟來丟去,爸媽一方面應該提高警覺,避免寶寶發生任何意外,一方面也要為寶寶發展上的大躍進感到欣喜。

寶寶第一次自己扶著把手上樓梯是一歲____個月時。

寶寶第一次自己拿杯子喝水是一歲____個月時。

■認知能力發展

‧ 12到l8個月大,會更主動的、有目的地探索週遭事物,對東西如何操作十分好奇,如:會玩電線插頭、開關電燈、電視;給他一件小東西,他會搖它、摸它、咬它、轉它,從探索中慢慢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

‧ 喜歡將物品按照大小、形狀、顏色分類排序,逐漸發展分類的能力。

‧ 一歲半左右,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或尋找藏在盒子裡的物品。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提供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安全玩具,如:積木,讓孩子自己嘗試各種排列、組合的遊戲。

‧ 玩具要擺在固定位置,並有明顯的標誌或線索,孩子玩完玩具,可以邀請他一起把玩具歸位,建立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 鼓勵孩子發現、認識新事物及事物的名稱,如:孩子開心地喊「車車」時,你可以鼓勵並回應孩子:「嗯!這是公共汽車」。

跟孩子玩躲貓貓!

「媽媽在那裡?」媽媽用被子遮住自己,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將被子拉開的剎那,媽媽笑著對寶寶說:「在這裡」。重覆玩這樣簡單的遊戲,卻仍然會逗得寶寶呵呵笑,為甚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兩歲前的孩子正在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寶寶漸漸了解到存在於周遭的人與東西,永遠都會存在,就算一時看不見,並不表示人與東西已經從這個世界消失,他們很享受躲貓貓遊戲那種人或東西失而復得的樂趣。

■語言溝通發展

‧ 進入「單詞期」,開始會指物命名,如:指著球,說:「球」。但越靠近單字期末期,說「球」,可能是代表「我要玩球」或「媽媽一起來玩球」。

‧ 18個月大,能辨別身體部位,如:鼻子、眼睛、嘴巴、手、腳;看動物圖畫書時,可以說出動物的名稱,如:狗狗、貓咪。

‧ 18個月以後,會開始出現「雙詞期」,如:說出「狗狗玩」,是指「我們跟狗狗一起玩」;說出「媽媽鞋鞋」,有可能是指「媽媽的鞋子」或「媽媽幫我穿鞋」。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與孩子對話,說話時要放慢速度、配合手勢,耐心地聽他說話,溫暖地回應他。

‧ 當孩子說出單詞或雙詞時,要盡量以完整的簡單句回應,一方面表示你理解他的意思,一方面也為他示範正確的表達方式。

‧ 為孩子朗讀,可擴展孩子的語彙。親子共讀,提供了孩子聆聽和說話的機會,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寶寶第一次說出…… 寶貝留言區

‧ 第一次說出________ ,是在____年____月____日

‧ 第一次說出________ ,是在____年____月____日

‧ 第一次說出________ ,是在____年____月____日

‧ 第一次說出________ ,是在____年____月____日

■社會情緒發展

‧ 喜歡獨自遊戲,但仍倚賴成人的指導,還不能瞭解社會規範,對其他人的認識很少。

‧ 會跟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密的情感關係,喜歡跟照顧者在一起,在心理上仍很依賴成人。

‧ 一歲半的孩子開始可以自己獨立行動,甚麼都想嘗試,如果阻止他,會出現反抗的行為。

‧ 此時期會開始出現恐懼、嫉妒和害羞等各種複雜的情緒。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拜訪,讓他有機會與其他人接觸相處,會降低他怕生的不安。

‧ 爸媽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及與人互動的方式,孩子都可能會模仿學習,在孩子面前,不要使用暴力或大吼大叫的方式發洩情緒。

‧ 父母要盡量保持自身的情緒穩定,這樣孩子的情緒也就會比較穩定,且樂於與人親近,發展出充分的安全感與自信。

如果孩子無理取鬧

孩子無理取鬧亂發脾氣時,千萬不要發怒,要以溫和堅定的態度陪伴他,防止他因發怒而頭撞地受傷,一定要保護他的人身安全,但是就是不能接受他無理的要求。

爸媽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安撫他,或說故事給他聽,或提供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帶他離開現場,到別的地方,一方面轉移他的注意力、抒解他的情緒,一方面也讓他知道甚麼事能做、甚麼事不能做。

■ 爸媽的Q & A

1. 寶寶學走路要注意甚麼?可以用學步車嗎?

‧ 寶寶學習走路的時機

十個月大的寶寶,通常會想要自己扶著家具站起來或甚至走路,如果寶寶還沒有到達學走路的時機,提早訓練寶寶學步,恐怕對寶寶的腿部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讓寶寶以自己的發展速度學會走路很重要,不要操之過急。

‧ 幫助寶寶學習走路的小方法

(1) 讓寶寶藉著家中擺放的一些穩固、高度合宜的家具,如:沙發椅、矮桌,自己扶著學走路。

(2) 從寶寶後面扶住他的腋下,陪寶寶一起走,這樣可以減少拉扯寶寶雙臂的力量。

(3) 與寶寶面對面,之間隔著幾步的距離,鼓勵他向前走,但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去抱住寶寶。

(4) 用言語、眼神、微笑或拍手,給寶寶鼓勵及肯定。

‧ 可以使用學步車嗎?

有小兒科醫生認為學步車對訓練寶寶走路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有安全的顧慮。同時,寶寶會使用學步車,不代表已經學會走路,建議讓寶寶自然地從爬行開始,爬行可以鍛鍊他的腿部肌肉,不用急著提早學習走路。

父母若想要使用學步車,購買時應該注意學步車是否經過安全認證,而且寶寶使用學步車時,大人應在一旁看顧,避免發生意外。切記!十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才可以使用學步車,且不要讓寶寶乘坐學步車超過半小時,否則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雙腿發育。

另外,父母應特別注意寶寶學步環境的安全,地面要保持平坦及乾燥,遠離尖銳危險的物品,特別是熱湯、熱水,以免寶寶碰撞受傷。

2. 何時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父母要如何協助?

‧ 兩歲以後比較適合

兩歲以後,大小便肌肉的控制與神經系統發展較為成熟,且較了解成人的指令、喜歡模仿成人、渴望表現獨立,當孩子此時在生理上、心理上已經準備好時,爸媽才可以著手進行訓練。

兩歲是一般的指標,孩子有個別差異,有時甚至要等到兩歲半才訓練會更好。通常男孩接受如廁訓練時,請爸爸從旁協助,效果會更好。

‧ 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可進行如廁訓練的行為表現

當孩子出現了下列的行為表現,可考慮為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1) 寶寶膀胱控制的能力較好,超過兩小時以上,尿布才濕,且一次尿量較多。

(2) 有固定想上廁所的時間。

(3) 想要學大人坐馬桶。

(4) 會表達自己想要上廁所。

‧ 協助幼兒自己如廁的方法與技巧

原則上應配合孩子的意願與生理狀況作訓練,不可用打罵強迫的方式。

(1) 從白天的小便行為開始訓練。

(2) 從坐在馬桶上開始,訓練男孩時,也以坐著較容易。

(3) 教導幼兒練習自己脫褲子和洗手。

(4) 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上廁所,讓他從旁模仿。

(5) 先讓孩子穿著褲子坐在馬桶上玩耍。等孩子習慣坐在馬桶後,可試著脫去褲子,讓他習慣真實的如廁情況。

(6) 約隔兩小時,可詢問孩子想不想上廁所,帶他去廁所試試看。

(7) 利用圖畫書引導孩子,讓他挑選喜歡的馬桶、內褲花色;當孩子成功地在馬桶如廁時,鼓勵他。

(8) 孩子若對如廁訓練感到挫折或抗拒時,建議先暫停訓練,過一段時間後再開始。

3. 何時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甚麼是發展遲緩兒?我如何判斷家中的寶寶是不是發展遲緩?進行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又是何時?」

‧ 發展遲緩兒

是指六歲以前的孩子,在器官功能、感官知覺(視覺、聽覺、感覺統合)、動作平衡、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情緒等方面,有一項或多項功能發展延遲緩慢。其中一部份的孩子,可能會成為殘障兒童,如:自閉症、智能障礙、語言障礙、情緒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 如何判斷家中的寶寶是否遲緩

寶寶剛出生時,可請小兒科醫師進行全面的新生兒篩檢,包括遺傳性疾病篩檢與聽力檢查,透過各種檢查,或許可以早點發現新生兒的缺陷,給予適當的治療,比延遲發現的嬰幼兒得到更合適的協助與照顧。

另外,父母可參考本手冊提供的幼兒發展資訊或是嬰幼兒健康手冊,觀察家中的寶寶是否有遲緩的現象。如有疑慮,可馬上尋求醫療或社福機構的協助。

一般人沒有能力診斷孩子的發展是否出現障礙,父母如果對孩子的發展情況有任何疑慮,應馬上尋求醫生的幫助與診斷,經由醫生給予專業診斷、建議及治療,父母不需要過度地擔心。

‧ 進行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早期療育能否有效,和發現遲緩及開始治療的年齡息息相關,0~6歲是早期療育的最佳時期,而三歲以前更是早療介入的黃金時期。所以,與孩子最親近的父母需要更細心關注孩子的發展情形,定期至衛生局、各地醫院尋求篩檢,或請求幼稚園、托兒所協助進行「學前嬰幼兒發展檢核表」、「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的篩檢評估,以免錯過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2-3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可以跑跑跳跳,踮著腳尖走路,自己上樓梯,學習騎三輪腳踏車。

‧ 能自己使用餐具吃飯。兩歲以後,可以嘗試自己脫掉鞋襪和已經解開鈕釦的衣服,兩歲半後可自行脫掉或拉上有鬆緊帶的褲子。

‧ 會熟練地用筆塗鴉畫圈,一頁頁地翻書,會串大珠子、拍打揉捏黏土。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可幫助他大肌肉的發展,孩子的靈活度與平衡感也會更好。

‧ 孩子正在學習靈活運用手指的能力,凡事喜歡自己嘗試,你可以多讓他自己練習吃飯、脫掉衣物。

‧ 當孩子嘗試自己動手做某件事時,無論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以鼓勵的態度,肯定他的嘗試。

孩子的不小心

如果孩子不小心弄翻食物,不要生氣、罵孩子,因孩子正在學習,若有疏漏也是正常的。

(1) 為他準備材質及大小適合他使用的物品,如:塑膠餐具、杯子、小水壺。

(2) 鼓勵他多嚐試,多提供他練習的機會。

(3) 肯定他的嚐試,跟他說:「好棒!你願意自己試試看,以後你一定會愈做愈好!」。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能分辨物體的大小、形狀及紅、黃、綠三種顏色,還可以進行簡單的配對。

‧ 孩子瞭解生活中的事物有不同的功用,會嚐試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生活中的物品,如:洗澡時,孩子會把身邊所有可以拿到的東西,都放到浴盆裡,看看會發生甚麼事情。

■父母可以做的事…

‧ 準備黏土、積木、蠟筆、紙、保特瓶等各種安全多樣的素材,讓孩子可以進行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只要孩子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也不會破壞物品或環境,怎樣玩都可以。

‧ 盡量多提供孩子探索、操弄各種生活物品的機會,就算是不要的空瓶子,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玩具。

‧ 鼓勵孩子發問,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或帶領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背誦不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

要求孩子背誦唐詩、三字經並非不可能,只是孩子並不了解唐詩、三字經的意義,所以背完很容易就忘,並無益學習,反而剝奪了孩子從遊戲中探索學習的機會。真正有益孩子學習的方式是:

(1) 遊戲學習:在扮家家酒時,練習人際互動。

(2) 動手操作:為了遊戲,自己動手製作道具。

(3) 問題解決:遊戲時遇到問題,想方法解決。

(4) 對話討論:有助孩子了解自己遭遇的問題。

■語言溝通發展

‧ 能理解簡短的語句,回應爸媽的簡單指令,並且了解否定句的意思。

‧ 會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我肚子餓,但很少使用形容詞、副詞,即使有時看起來好像有,如:說出「老婆婆」、「小白兔」,實際上孩子是把整個詞看成一個整體單位。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愛模仿成人說話,多在生活中與孩子對話,他自然而然就會學到正確的表達及溝通方式。

‧ 儘可能安排每週一次以上的親子共讀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圖大字少的繪本或生活故事。

‧ 為孩子慎選電視節目和錄影帶,避免他學到不雅的詞彙與不當的語言表達方式。

別跟孩子說教

別跟三歲以下的孩子說大道理,因為他聽不懂,下次仍可能再犯,如果採打罵的方式,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才對。建議您可以:

(1) 直接以行動示範甚麼是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如:發現孩子用大人用的原子筆在牆壁塗鴉,爸媽可示範如何使用適合孩子的粗筆,在適合的地方上塗鴉,如:屬於孩子的畫冊。

(2) 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如:孩子堅持要自己拿湯匙吃飯,剛開始可能會舀不到東西,或食物還沒送到口就掉滿地,幾次失敗之後,就會因為肚子餓,要爸媽餵他。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會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雖然實際上是各玩各的,但仍會注意彼此的遊戲,有時會短暫參與對方的活動。

‧ 恐懼的情緒增加,怕黑、怕獨處,容易嫉妒新生的弟妹,會用大哭大鬧的方法表現不滿的情緒。

‧ 孩子能短暫聽從成人的警告或提醒,但自己的想法變多,喜歡說「不」,追求獨立自主。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帶他到社區公園,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教他學習遵守簡單的規範,如:「分享」、「排隊」。

‧ 學習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鼓勵他表達情緒,透過說故事及遊戲,幫助他認識、抒發情緒。

‧ 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意見,尊重他的感受,給他 更多選擇的機會,但不能任意放縱他。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一直大哭大鬧,父母先不要發怒,可以試想引發孩子哭鬧的可能原因,不要一直質問孩子,也不要打罵孩子,這樣孩子會更不容易說出自己哭鬧的原因。

建議你可以蹲下來抱他一下,輕拍他的背,等他哭聲平息、情緒好一點時,再以和緩的口氣跟他說:「爸媽知道你心情不好,你怎麼了?來,跟爸媽慢慢說。」、「如果你一邊哭一邊說,爸媽聽不見你在說甚麼,也不知道要怎樣幫你…」,孩子的情緒可能就會緩和一些,並試著說出他怎麼了。

■ 爸媽的Q & A

1. 孩子凡事都說「不」,該如何處理?

‧ 孩子說「不」,是必經的成長歷程

爸媽可能會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愛說「不」,而覺得困擾。其實2到3歲的孩子特別愛「唱反調」,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爸媽可以提醒自己,少跟孩子說:「不可以!」多跟孩子說:「你可以做甚麼。」、「你可以試著做做看甚麼。」相信孩子說「不」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

‧ 喜歡追求獨立自主的兩歲孩子

兩歲以後的孩子,因為有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喜歡跑跑跳跳、爬上爬下、騎三輪車四處探索,生活中許多事都想要自己嚐試,如:自己吃飯、拿筷子、脫鞋、如廁。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不喜歡聽從大人的命令,即使做不好,也想自己做。

只要注意安全的問題,父母可以讓孩子試試他想做的事,在一旁陪伴就好,如:在平坦空曠的地方,讓孩子練習騎三輪車,讓孩子有充分機會練習,無論孩子做得怎樣,都不要用批評取笑的方式否定他,免得他因為挫折感而放棄嚐試,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就肯定他:「你做得很好,下次會愈騎愈好、愈騎愈遠!」,這樣可以使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培養出願意自我挑戰的特質。

‧ 順應孩子的發展與個別特質

父母如因安全或整潔問題,限制孩子對環境的主動探索,可能會造成他變得非常被動,或變得更愛反抗大人。孩子必須藉由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建議父母可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讓他藉由探索環境了解或發展自己的能力。

除了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之外,教養孩子也需要順應孩子的個人氣質傾向,如:活動量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運動,才會更有利於他的發展。

2. 我家的孩子很偏食,怎麼辦?

「小宇很挑食,只愛吃甜食,不喜歡吃菜吃肉,令人擔心他的營養與健康問題。」

‧ 飲食問題帶來的健康問題

飲食習慣不良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脾氣暴躁,而吃了太多高糖高鹽、高脂肪高熱量的油炸食物,容易導致肥胖症,未來還可能因為血醣過高,引發糖尿病。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小時候胖沒關係。其實,如果小時候沒有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長大後更容易愈發胖,可能造成呼吸不順、肺活量不佳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而且肥胖容易使人自我形象低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 讓孩子不偏食的五大良方

(1) 吃飯前,不要讓孩子做劇烈運動。不可以零食代替正餐,如果孩子在正餐前肚子餓,可以改給他少量水果、牛奶止飢。

(2) 孩子不想吃東西時,不要硬性要求與逼迫,選在孩子最可能餓的時候,給他食物,而且盡量少量多餐。

(3) 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如:把青菜剁碎,跟餃子皮或餡攪和在一起,或以鮮豔的食物色彩或裝飾可愛的餐盤提升孩子吃的興趣。

(4) 讓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如:幫忙攪拌,鼓勵他吃看看自己製作的餐點。

(5) 用聊天或繪本說故事的方式,鼓勵孩子嚐試新的食物,讓孩子明白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3-4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四肢動作的協調性愈來愈好,可以同時控制手和腳的動作,如:一邊拍手、一邊踏步。

‧ 能用一隻腳站立,踮著腳尖跑,會自己下樓梯、上廁所,接近四歲,排便後能自己把屁股擦乾淨。

‧ 孩子會熟練地自己吃飯洗手,學習解開拉鍊、鈕釦脫下衣服,會自己穿襪子和不用繫鞋帶的鞋子,能雙手接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精力旺盛,因為他正在學習掌控、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能力,父母不要過於苛責或擔心。

‧ 如果無法常帶孩子外出活動,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塊軟墊,帶孩子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然擺動。

‧ 鼓勵孩子自己解開鈕釦、拉下拉鍊、穿鞋、擺碗筷,對孩子來說,都是有趣的事。

孩子用餐習慣的建立

家裡應有固定的用餐時間,跟孩子約定好,在開飯前把電視關起來,要求孩子把玩具收好。不讓孩子在吃飯前,從事劇烈活動,或是開始一個遊戲,如果孩子玩得正高興,他當然不想乖乖坐下來吃飯。

家裡可以營造愉快的用餐氣氛,可以讓孩子更愛與全家人一起用餐,享受家人的共處時光。如果孩子愛在吃飯的時間滿屋子跑,應該要求他坐在固定的位置用餐,不要在後面追著餵他吃飯,要求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才能吃東西。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常只關注事物的某一點,無法掌握全面,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事情。

‧ 孩子會把不相干的兩個事件連結成因果關係,如:媽媽生病,是因為我不乖。

‧ 因為日常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可以指認出常常看到的數字、標誌或符號,如:知道招牌上的M代表有吃有玩、有麥當勞叔叔的地方。

■父母可以做的事…

‧ 鼓勵孩子多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與孩子討論他有興趣的主題,如:昆蟲、寵物、動物等。

‧ 讓孩子嚐試自己解決問題,不要搶著幫孩子做事,鼓勵他尋找問題的答案。

‧ 常說故事給孩子聽,與孩子討論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結果,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孩子打造閱讀環境

為孩子布置豐富的閱讀環境很簡單。首先,在家中一個舒適的小角落,預備好書架及充足的光源,圖書資源則可以從下列很多方式取得:

(1) 到書店或各縣市立、鄉鎮圖書館看書或借書。

(2) 可與親戚朋友、孩子的同學交換圖書。

(3) 到二手書店或是拍賣網站尋找二手書。

(4)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網站有提供繪本動畫。

http://children.cca.gov.tw/home.php

■語言溝通發展

‧ 學到許多新字彙,能理解較長的句子,如:請你把地上的球跟球拍拿給媽媽。

‧ 喜歡聆聽、模仿各種聲音,如:各種狀聲詞「咩咩」、「喵喵」。

‧ 開始使用有連接詞的「複合句」,如:「彤彤不去睡覺,因為還不累」,也能使用問句及否定句。

‧ 會哼哼啊啊,唱簡單的歌。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與孩子溝通分享生活中的經驗,如: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你最喜歡哪一樣?

‧ 教導孩子說話時應注意的禮貌,如:借東西時說:「我想跟你借這本書,可以嗎?」

‧ 利用睡前,為孩子說一個床邊故事,或播放合適的有聲書、好聽的歌謠給孩子聽。

鼓勵害羞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的氣質有天生的差異,某些孩子天生害羞,父母不要一直責怪他不夠大方,安靜害羞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父母可以別種方法,慢慢地鼓勵孩子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1) 不要強迫他發言,愈給他壓力,他就愈會抗拒。

(2) 多與他討論生活中的事件與經驗。

(3) 當他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多肯定他,增強他的自信心。

■社會情緒發展

‧ 會和同伴一起遊戲,能夠與人合作,尋求同伴的幫助,能適應團體生活及遵守群體規範。

‧ 因為剛上學有適應上的問題,孩子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喜歡告狀。

‧ 會主動向人打招呼。能對他人表達同情。會依據外顯的特徵,如:髮型或服裝,來認定性別。

■父母可以做的事…

‧ 爸媽可以邀請班上小朋友到家裡玩,讓他有更多機會練習與人相處互動的方式。

‧ 孩子鬧情緒時,可以適時回應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認識情緒,如:「你看起來好生氣。」

‧ 提醒孩子與人互動時應該注意的禮貌,如:「請」、「謝謝」、「對不起」。

照顧自己的情緒

照顧孩子是十分費心辛苦的事,父母當然也會有情緒失控時,當你心情低落時,可以

(1) 跟孩子說:「我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安靜地休息一下。」

(2) 鼓勵孩子在一旁安靜地玩,自己聆聽輕柔的音樂,泡一杯茶喝。

(3) 請人幫忙看顧孩子,讓自己放個半天假,出門散散心,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

(4) 帶孩子到朋友家跟小朋友玩,自己則跟好友聊天、紓解情緒和壓力。

■ 爸媽的Q & A

1.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 孩子不能區分想像與現實

3、4歲的孩子,因為無法區別想像與現實的不同,加上生活經驗不足,一旦生活中聽到、看到沒見過的東西或感覺到不尋常的氣氛,便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聯想,導致害怕與恐懼的產生。

‧ 不用孩子恐懼的東西嚇他

有父母是以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常跟孩子說:「你再不乖,鬼就把你抓走。」這也許有效,但卻讓孩子感到恐懼,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建議父母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恐怖的故事或影片,也不要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

‧ 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

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出恐懼,就嘲笑他是膽小鬼,更不應該要求「男生」一定要勇敢。恐懼的情緒人人都會有,父母應該試著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

‧ 孩子對死亡與災難的恐懼

某些孩子可能會因為經歷親友的死亡,或碰到災難,如:921大地震,對死亡與災難產生莫大的恐懼,父母不應避諱與孩子談論這些話題,如果父母也表現出排斥及恐懼的心態,會讓孩子更加害怕。

‧ 帶領孩子尋找因應恐懼的策略

孩子真的很害怕時,父母可以多陪伴他。在睡覺前,可為孩子講溫馨可愛的故事,或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緩和他的恐懼情緒;為他點上一盞夜燈,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多繪本的主題與如何面對恐懼有關,父母也可以透過親子共讀,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觀點看待恐懼。

2.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 親子共讀,從說故事開始

要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父母自己必須先能享受閱讀的樂趣。一開始,父母可以在家裡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小角落,旁邊就放著圖畫書,以愉快的心情,說故事給孩子聽。不要把說故事想得太難,用自然的方式朗讀繪本,孩子就會陶醉其中,享受共讀的樂趣。

‧ 同樣的故事重複說,好嗎?

許多孩子會要求爸媽重複說同樣的故事,父母不要因此失去耐性,認為孩子沒有學到新東西。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可能是受到故事的某些情節所吸引,從多次重複閱讀中,他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意義。所以親子共讀應該重質不重量,重複說同樣的故事沒有不好,最重要的是孩子想聽、喜歡聽。

‧ 不要把說故事當作說教

許多父母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目的,是要趁機教訓孩子,警惕他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如此,孩子會認為爸媽是在藉著說故事罵他,很快就會失去聽故事的興趣。

‧ 親子共讀的過程,可鼓勵孩子發問、分享

故事本來就是一種經驗分享,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發問、分享類似的生活經驗,但是千萬不可強求,更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複述或背誦故事,或問孩子書中許多知識性的問題,像在考試一樣,這樣做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 如何挑選圖畫書?

父母都希望為孩子選擇優質、有意義的圖書。但是不見得只有大人覺得意義深刻的書才是好書,能夠反映孩子生活經驗與感受的書籍,都很適合孩子閱讀。

目前坊間每年都有辦理「好書大家讀」的活動,為民眾評選出年度最佳兒童讀物,爸媽可以參考台北市立圖書館網頁,進入好書通報一項,那裡提供了豐富的相關資訊。

3. 甚麼是感覺統合?如何幫助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

‧ 所謂的感覺統合

學齡前孩子的大腦,可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在這段時期,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所謂感覺統合,就是指大腦組織、整合感覺的訊息,為應付環境需求,做出適當反應的過程。

‧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及影響

嬰幼兒期的感覺統合發展十分重要,因為如果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腦部感覺接收器及感覺神經通路就不能正確的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因而形成動作的遲緩或不協調、反應遲鈍,讓父母、老師、同學誤以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專心、或智能有障礙等,因此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自信,進而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無法有效學習,甚至拒絕學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感覺統合失調可能的徵狀如下:平衡感差,易跌倒;不喜歡被碰觸,拒絕洗頭理髮;上課坐立不安,無法安靜坐著,喜歡發出怪聲;語音分辨不清,常聽錯字、聽錯意思或沒聽到別人說話;辨識物體形狀、大小或數字困難;不會玩拼圖、認字困難、方向感及距離感差。

‧ 如何幫助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一些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不要太過擔憂,有時孩子只是缺乏感覺的刺激,各地醫院皆有提供專業的診斷與協助,父母可帶孩子去進行檢查。

另外,感覺統合失調的診療,需透過專業職能治療師的診斷,不要輕易相信坊間其他非專業的判斷與治療,而成功的治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參與及配合。

4-5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可以在有障礙物的空間行動自如,左、右腳皆能單腳跳,可以雙腳交替上下樓梯。

‧ 能練習拍球,能伸手接球,會對準目標丟球、踢球。

‧ 能仿畫十字形和方形,連續剪出一條線,學會自己穿套頭衣服、扣扣子、拉上拉鍊,並練習刷牙、漱口、拿筷子,但有時仍需要成人協助。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活力十足,騎單車、跳繩、玩球、跑步,都是很好的運動。

‧ 運動應適度,不要讓孩子太早接受密集且壓力大的訓練,如:參加競爭性的游泳比賽。

‧ 讓孩子幫忙做早餐、擦桌子、擺餐具,學習自己折疊衣服、被子,這些都可以為孩子帶來成就感。

幫忙做家事,是遊戲,也是運動

讓孩子幫忙做簡單的家事,不僅養成他的責任感與好習慣,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遊戲和運動,有助於他的發展與學習。

孩子可以做的家事很多,包括:收拾東西,把東西歸類排整齊,清洗個人的餐具杯子,清理桌面等。

■認知能力發展

‧ 對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如:有四個輪子,人可以坐在裡面的,會猜到是車子。

‧ 孩子喜歡發問,樂於自己實驗、操作新的想法,如:把肥皂當作小船。

‧ 孩子能指出物件的異同,注意到生活中人事物的改變,可以運用圖畫或其他方式做紀錄。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記憶、背誦知識,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學習觀察,鼓勵他提出問題。

‧ 讓孩子主動探索,如:觀察昆蟲、自己動手做昆蟲手偶,他自然會學到昆蟲的相關知識。

‧ 鼓勵孩子思考故事中發生的問題,讓孩子預測或改編故事的結局,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關掉電視,學習才開始

孩子一直盯著電視,沒有時間去發現、

觀察周遭的環境,也沒有機會主動去學習。

但是把電視關掉後要做些甚麼呢?

(1) 全家人一起坐下來讀一本書。

(2) 走出家門,到公園散步談天。

(3) 一起動手製作一道健康點心。

(4) 欣賞音樂,拿出望遠鏡觀星。

■語言溝通發展

‧ 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靜地聆聽,並且複述別人說的話。

‧ 喜歡聽故事,能簡短重複自己聽過的故事。會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 孩子會依照對話情境的不同,調整自己說話的內容和口氣,如:對老師說話時,比較有禮貌。

■父母可以做的事…

‧ 聆聽孩子描述學校發生的事件或經驗,雖然他說得未必完整,卻是重要的情感分享與練習口語表達的機會。

‧ 鼓勵孩子說故事,和他一起用圖畫或文字紀錄下來,將有助語文能力的發展。

‧ 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如:跟公車司機說謝謝、與人問好,這些都是重要的社會語言。

你一句、我一句 玩故事接龍遊戲

有一種遊戲十分簡單,每個人都可以跟孩子玩,孩子一定會很喜歡跟你一起編故事。你一句、我一句,故事接龍真有趣。

「從前,有一隻小狗迷路了,在尋找主人。」

「小狗的主人不見了,他很傷心。」

「他到處問別人,有沒有看到他的主人。」

……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喜歡和朋友一起遊戲、合作,能和人分享共用物品,會幫忙友伴。

‧ 孩子能負責團體分配的簡單工作,會排隊和輪流,願意遵守團體遊戲的規則。

‧ 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察覺他人的情緒,給予安慰與關心。知道性別不會隨外表改變而變化。

■父母可以做的事…

‧ 若孩子天生害羞,父母可邀請他的同學到家中來玩,在安全熟悉的環境下,學習與朋友相處。

‧ 在家庭生活中,分派給孩子一份簡單的任務,如:每天幫忙擺碗筷,養成孩子的責任感。

‧ 和孩子玩扮演遊戲,有助他練習社交技巧,學習解決衝突,表達情感,認識人我的異同。

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約在3到4歲前,已經知道自己的性別,而當孩子對男、女生的性別及生殖器官的差異產生好奇時,會提出很多問題,或喜歡偷看別人上廁所,玩弄自己的性器官等,你可以

(1) 以平常心,健康且坦白地回應孩子的性好奇。

(2) 幫孩子洗澡時,教他認識自己的性器官,學習如何清潔、保護自己的身體。

(3) 如發現孩子自慰,不要驚慌,可以跟他說:「你的手上有看不見的細菌,摸生殖器會生病,身體的器官要好好愛護,不能拿來當玩具。」

■ 爸媽的Q & A

1. 該如何跟情緒暴躁易怒的孩子溝通?

「小偉只要不如自己的意,就會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該怎麼跟這樣的孩子溝通?」

暴躁易怒的孩子,有時因為容易受挫折,面對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事物,常有激烈的情緒反應。這樣的孩子,可能天生情緒反應就比較激烈,但還是可以透過合宜的教養方式,提升孩子對挫折的忍耐度,幫助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情緒,用正向的方式處理情緒問題,與人溝通。

‧ 更好的溝通:同理心的語言

使用責罵或處罰,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孩子可能哭得更激烈,覺得自己很委屈。即使一時停止吵鬧,心中可能累積更多負面情緒,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更缺乏善意與信心。

如果父母學習對孩子使用同理心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瞭解他的感受與難處,孩子可能變得更容易溝通。這樣,孩子可能學會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當別人無法滿足他的需求時,他比較不會感到憤怒與生氣。

‧ 甚麼是同理心的語言?

孩子的情緒正處於激烈、無法控制時,建議父母可以蹲下來,平緩自己的情緒,試著用同理心的語言與孩子說話,如:「你現在很生氣。」

使用同理心的語言時,父母可以試著描述孩子的狀況,如:「你現在看起來很不舒服」、「你的表情好像很不高興」、「你覺得很難過」。

當成人有不同的反應,不是大聲叫罵,孩子可能會停下他無理取鬧的動作,想要與你說話。這時,你可以跟孩子有更多溝通的機會,記得先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也不要責罵他。

2. 孩子有交友問題,該如何是好?

「孩子常抱怨同學不理他、不跟他玩或不跟他作好朋友。該如何處理呢?」

‧ 耐心傾聽孩子的困擾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先學習耐心地傾聽孩子遭遇到的困難,雖然孩子抱怨的事情可能大同小異,但他的情緒需要抒解及安慰,父母應該傾聽他的苦惱,給他一些鼓勵與建議,幫忙他想一些積極的方法挽回友誼,也可以藉機讓孩子學到一些社交相處的技巧。

‧ 積極的作法及建議

父母可以邀請幾個熟悉的孩子到家裡玩,示範如何與他人交往互動,帶孩子們一起玩簡單的遊戲,與其他家庭一起出遊活動,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長時間與別的小朋友相處熟識,慢慢地就會玩在一起。

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及點心,讓孩子帶玩具或點心到學校與同學分享。挑選跟友誼有關的繪本與孩子共讀,與天生害羞的孩子分享交朋友的經驗與方法,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解決交友疑難的方法。

‧ 幫助不會交朋友的孩子

有些孩子不被其他孩子接納的原因,可能包括:服裝儀容不乾淨,喜歡說粗魯的話,搶同學的玩具,常推擠同學,破壞別人正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往往以為這樣做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不知道這樣是不適當的。

建議父母瞭解孩子的交友狀況後,從旁觀察孩子與別人的相處的情況,從其中找到問題的關鍵,幫助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瞭解正確的社交方式,在團體活動進行中,學習與他人互動、合作、分享,注意他人的需要,學會用正確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

幫助孩子轉變的過程是漫長的,父母也可以透過繪本童書跟孩子討論分享,在家庭關係的實踐中,以身作則,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動機,孩子如有情緒上的問題,可以多使用同理心的方式,傾聽孩子的情緒及心聲,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

5-6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可以兩腳交互地跳繩。五歲半後,手腳可同時用力,進行全身性的活動,如:爬竿。

‧ 孩子會仿寫一些字、畫出三角形;能不在大人的協助下,分辨衣物的前後,自行穿好衣服褲子、綁好鞋帶,也可以流暢地使用剪刀。

‧ 甚至已能臨摹或憑想像畫出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並把細節描繪出來,如:汽車。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帶孩子到室外活動,如果孩子一直關在家裏,長時間從事室內靜態的運動,他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運動技能將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 在安全的考量下,可以讓孩子去玩單槓、學習游泳,使孩子的動作反應更為統合、靈活。

‧ 讓孩子自行搭配衣服、褲子、鞋子,讓他參與更多的家庭事務,孩子會學到更多的生活技巧。

在家裡,也能學習

為孩子在家裡布置一個學習的環境,簡單的材料與工具,對孩子來說,都能創造出無限新鮮的樂趣與學習。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如下:

你可以放一張小桌子,書櫃子上收藏合適孩子閱讀的書籍,抽屜裏放一些可以發揮創意的材料與工具,如:圖畫紙、色紙、黏土、彩色筆、蠟筆、剪刀、白膠、空瓶子等,大的抽屜可以放一些組合積木,或是益智遊戲。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的思考逐漸由具體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時間與數字概念。

‧ 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內的具體數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

‧ 能觀察與分辨自然生態的現象,對各種生物感到好奇。可在腦海中形成圖像,進行思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死記、書寫注音符號或數字,孩子應該從生活經驗中,慢慢地建立概念。

‧ 拓展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帶孩子去爬山認識花草植物,進行觀察、分辨,學習新知識。

‧ 適時問孩子問題、教孩子如何使用新工具、鼓勵孩子用語言、圖畫或其他的媒介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這些都是增進孩子認知發展的好方法。

教孩子不無聊

孩子老是抱怨無聊,只好送孩子去上才藝課程,孩子不見得有興趣,學一下就不想學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並不是最好的安排。

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做:

(1) 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如:書籍、各種簡單的材料、工具。

(2) 鼓勵孩子發明遊戲,研究玩具可以有怎樣不同的玩法、怎樣玩才好玩。

(3) 鼓勵孩子先有構想,再動手做做看,把構想做出來。

■語言溝通發展

‧ 可以安靜地對照畫冊,聽故事CD,聆聽更長的故事,熟練地組織吸收新的語言資訊。

‧ 聽完故事,能說出重要的情節,在團體討論時,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 孩子的語言發展逐漸成熟,能完整敘述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事件。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下課回家後,與他討論學習的活動與經驗,幫助他組織吸收新的知識。

‧ 跟孩子一起朗讀童謠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韻律與故事內容,不要求他背誦。

‧ 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跟他溝通生活中的細節,分享彼此的感受。

Rico Chen
Rico Chen 2011-04-13 22:44:33 #1F
 

表格在原本的檔案裡有完整顯示,需要的媽咪請email給我(避免信箱外流),我寄給您[email protected]~

(原作者於 2011-04-13 22:46:27 重新編輯過)

(原作者於 2011-04-13 22:48:34 重新編輯過)

兩輪車
兩輪車 2011-04-13 23:18:52 #2F
 

感謝分享。

感謝分享

Rico Chen
Rico Chen 2011-04-14 07:43:39 #4F
 

寄出囉~請收信~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