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要只在乎分數,孩子內在能驅動,才是關鍵!孩子的人生要面臨的挑戰,比考幾分重要也困難多了

讓孩子的動力是他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老師、父母。我們現在陪伴教育的所有環節,都是為了讓孩子在以後我們不在身邊時能勇敢獨立,且樂觀努力的面對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內在能自我驅動的孩子,才能在未知的道路上不懈前進。

爸媽不要只在乎分數,孩子內在能驅動,才是關鍵!孩子的人生要面臨的挑戰,比考幾分重要也困難多了_img_1

還記得家裡孩子小時候搭積木的樣子嗎?是不是寧願自己動手,就算搭不起來,或弄出一個看不出什麼樣子的形體,也不要大人搭出一個更漂亮、更像樣的城堡呢?

或者當我們幫幼兒準備可愛的衣物,他卻偏偏挑選他所喜歡、但大人就是覺得不搭配的衣服呢?

當過爸媽的都知道,就算大人準備得再好、再完整,不管是搭積木還是配衣物,都沒有小孩願意一開始就由別人操刀,他們更傾向於「我自己來」(當然還夾雜著奶音)!

這沒辦法,這是天性,因為所有具備知覺跟自我意識的人類,都想要依著自己的自願去做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遇到困難能夠勇敢跨過的原因,因為動機是:自己想要。

既然是人性,那為什麼幼兒階段任何事都躍躍欲試的孩子,後來變得學習動力疲弱呢?原本存在孩子體內、動力十足的自我驅動力,到哪去了呢?

這其實是因為「動力」不會永遠存在,它必須透過個體所獲得的成就感和自控力,持續點燃它的續能。

自控力就是相信自己能做決定

先談談自控力吧!

自控力,連大人都要終其一生學習了,鐵定是件難事吧!?

它是不容易,但也不是什麼多麼高大上的事,也不是孩子做了長期的讀書計畫,然後按部就班的奮力不懈照表操課,最後取得好成績,才叫孩子有自控力。

很多人都誤解了,把「具備自控力」想成是學習終點。但其實自控力不是最後收穫的獎賞,它更像是個「沿路的過程」,是很多次小小成功的「自我約束」、「自我提醒」所串接起來的過程。

比如說,我們把「好好吃飯」拆分成一百個等分:按照時間上桌吃飯、遵守餐桌禮儀、吃完飯把飯碗拿去流理臺,或依照約定這一餐飯後洗了全家人的碗……

任何在既定行程裡,孩子記得合宜合理有禮的去完成的事,我就會誇誇他:「你都不用提醒,真是一個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孩子。」

就只是生活小事而已,為什麼需要這樣「哄」小孩,這不是明明就應該做的事嗎?

是啊,但如果這樣哄小孩,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中認知「我是一個可以掌控自己的人」,在小事上相信自己做得到的認知,才能幫助他在大事上勇敢面對所有挑戰。

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一次次的相信自己;這也同時帶出我們一直強調的:相信自己能做決定的能力。

能自己做決定,能自己想「要或不要」,這是建構內在動力的第一步。

我決定我想要的目標、我決定我要信守約定、我決定我要先做該做的事、我決定我要複習功課、我決定我要為這事花多少時間、我決定我想要表現好、我決定我要盡力細心……

孩子要先有「我能決定」的權力,才會產生「我想做到」的動力。

爸媽不要只在乎分數,孩子內在能驅動,才是關鍵!孩子的人生要面臨的挑戰,比考幾分重要也困難多了_img_2

「成就感」最重要是給自己內部獎賞

再來談談成就感吧!

成就感,不管是「已獲得」的成就感,還是「正在爭取」的成就感,那會使動力產生一個具體的目標,也讓動力有努力前進的方向。

小娃娃推起積木,從起先只要疊高就好,到慢慢的疊出房子、疊出大樓,獲得了樂趣,獲得了讚美,也取得了成就感。下一次,他更要自己嘗試。

父母要做的,是要讓成就感這件事不只是外部獎賞,也要是內部獎賞。外部獎賞靠他人給,內部獎賞靠自己給。

外部獎賞自然就是外面的分數、老師的讚美、同儕的認同,能取得當然很好,但如果暫時無法取得,難道就不要努力了嗎?

當然不是。所以我們必須教會孩子,也能給自己內部獎賞。

我們要對孩子說:「你可以設定小目標,目標達到了,記得獎勵自己,包括有形的讓自己休息、讓自己做點喜歡的事、吃點喜歡的東西;或者無形的獎勵,就是告訴自己:『我真的超棒的、超認真的。』」

內部獎賞才會長久,因為那決定權在自己。外部獎賞來來去去,而我們是依著自己的決定去做這件事,而不是為了別人或許給也或許不給的獎勵去做這件事。

讓孩子知道「我可以,我值得」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帶回一百分的考卷,但比起一百分,孩子內在能對學習、考試這件事有自我驅動,才能讓他在身處不順利的時候有勇氣、願堅持。因為他的人生所要面臨的挑戰,比考幾分重要也困難多了。

讓孩子的動力是他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老師、父母。讓孩子能夠內在驅動自己,讓自己下的決定、鼓舞自己的話語、自己設定的目標成為燃料,推動自己往前進。

為了讓孩子相信他們可以驅動自己,爸媽要不停地跟孩子說:「你願意的話,就會盡力做得好。因為你想要,所以會往目標前進。但如果你願意了、也努力了,卻還沒達到你所設定的目標,那也沒關係,爸爸媽媽陪伴你一起來找方法。」

當然,孩子天生氣質不同,有的孩子企圖心容易培養,驅動力很快點燃;有的孩子和緩平靜,目標感不強烈。

但不管要為不同的孩子搭什麼鷹架,都應該把該做什麼事的主權還給他,並不停告訴他「你可以」,也教他告訴自己「我可以,我值得」!

因為我們現在陪伴教育的所有環節,都是為了讓孩子在以後我們不在身邊時能勇敢獨立,且樂觀努力的面對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內在能自我驅動的孩子,才能在未知的道路上不懈前進。

本文節錄自:遠流出版《教出自控力:從基礎到習慣,穩定孩子內在的36堂素養課》
爸媽不要只在乎分數,孩子內在能驅動,才是關鍵!孩子的人生要面臨的挑戰,比考幾分重要也困難多了_img_3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